加强检疫监管提高检疫水平为林业产业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 :现代农村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土绿化工作的稳步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特别是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江苏省如皋市作为苏中地区最大的苗木集散地,各类苗木调运频繁,检疫监管任务艰巨,对此该市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检疫和监管力度,提升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市林业产业安全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旨在揭示小麦白粉菌BgtFTT1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白粉菌分生孢子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解析14-3-3蛋白在小麦白粉菌无性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序列分析和PCR扩增技术克隆BgtFTT1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BgtFTT1的序列特征和分子结构,监测该基因在白粉菌产孢过程中的表达动态.结果 表明,BgtFTT1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91 bp,编码1个含有296个氨基酸的偏碱性亲水蛋白,预测的分子质量为34.18 ku,属于14-3-3蛋白家
为了研究隔行去雄携带顶叶对被去雄及未去雄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去雄(CK)、去雄携带0片顶叶(S0)、去雄携带1片顶叶(S1)、去雄携带2片顶叶(S2)共4个处理,其中不去雄(CK)处理为对照.结果 表明,去雄携带顶叶提高了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增加了被去雄玉米的单穗籽粒产量和千粒质量,降低了秃尖长,但对未去雄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去雄携带顶叶有效增加了冠层内透光率,使玉米冠层内光能分布更加合理;与对照相比,去雄携带1片顶叶(S1)显著提高了被去雄玉米灌浆期、成熟期
为探究干旱锻炼能否提高甘蔗的耐旱性,以干旱敏感型品种(\'ZZ2\'\'FN\')和耐旱型品种(\'TD\'\'ZZ9\')为试验材料,在水分胁迫前进行干旱锻炼,分析水分胁迫下不同处理甘蔗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结果 显示,水分胁迫下,与未经干旱锻炼的甘蔗相比,经干旱锻炼的4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光合速率、Fv/Fm、植株生长速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但低于正常灌溉处理;并且经干旱锻炼的甘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说明水分胁迫前进行干旱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
分枝列当是全寄生性恶性杂草,为探讨生防菌对分枝列当寄生和生长的影响,以枯草芽孢杆菌DNKAS为材料,通过盆栽、大田和酶活试验,研究DNKAS对分枝列当的防治效果、寄生体系植株生长量、常见作物果蔬生长安全性评价及对寄生体系防御酶系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温室及田间验证下,枯草芽孢杆菌DNKAS对分枝列当防治效果分别为49.7%与43.1%;同时,在大田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DNKAS使产量和单果质量分别提高45.91%和45.89%,病虫果数减少48.5%.对5种常规作物生长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剂未对植物生
三河市有着悠久的种植鲜食玉米的历史,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耕地面积逐渐缩小,大多数农户种植较为分散,主要是自食,以经营为主种植鲜食玉米的比较少.目前,三河市区域内没有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当地鲜食玉米主要销往北京、海南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和食品加工厂.经调查发现,该市鲜食玉米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为了探索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砂质潮土微生物活性与土壤团聚体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在定量秸秆条件下,通过控制尿素用量,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与秸秆配施比例对砂质潮土的有机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适量氮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29.04%~41.90%)、微生物量碳(53.34%~90.33%)、氮含量(25.41%~38.67%)、土壤脲酶(35.29%~44.12%)、多酚氧化酶活性(36.67%~53.33%)以及大团聚体(>0.25
氮肥深施有助于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但施氮深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地小麦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199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基于APSIM模型和数学统计方法探讨施氮深度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模型模拟的小麦产量和生物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性决定系数(R2)>0.9、模型有效性指数(ME)>0.8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 0.2,表明该模型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拟的麦田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收获期土壤剖面含水量的NRMSE分别为0.05~0.07和0.13
为探讨生物质炭与腐殖质单独施用与配合施用对稻田土壤CH4和N2O气体排放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浙江临安潜育性水稻土的稻田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添加水平(0,20 t/hm2)和3个腐殖质水平(0,0.6,1.2 t/hm2),共6个处理,分别为:(1)B0F0(对照,不添加生物质炭和腐殖质);(2)B0F1(腐殖质用量为0.6 t/hm2);(3) B0F2(腐殖质用量为1.2 t/hm2);(4) B1F0(生物质炭用量为20 t/hm2);(5) B1F1(生物质炭和腐殖质用量分别为
为探究晋西北丘陵风沙区50年林龄人工柠条林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在0(撂荒地),12,18,40,50年的时间序列上,分析柠条生长性状、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特征等变化动态.结果 表明:(1)随着人工柠条林种植年限的增加,柠条盖度和株高在时间梯度上显著增加,具体表现为,种植后期(40~50年)的柠条盖度是种植前期(0~12年)的1.98倍,柠条株高在种植后期(40~50年)是种植前期(0~12年)的1.48倍;柠条密度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从种植前期(0~12年)的0.35株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决定》的指引下,沈阳市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仍较为滞后,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缺位和活动开展不足、多元文化交织冲击主流价值观、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完善乡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科学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旨在为科学指导沈阳乡村文化建设提出规划,进一步推动沈阳乡村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