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b2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脂质的堆积,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机制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5].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识别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潜在慢性炎性分子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报道1例12岁男性多发性Kimura病病例,并复习Kimura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Kimura病的发病率低,病因未明,以中青年男性多见,临床上常表现为长期存在并易于反复的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或
<正>现将四例出血量大,速度快,病因少见的大咯血诊疗经过,介绍如下。 1 病例简介 例1 男,30岁。1990年11月26日,突发大咯血近1000ml转入我院。风湿性心脏病史一年。查体:Bpl3
目的研究急性回旋支闭塞患者心电图12导联的不同ST-T改变及其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回旋支闭塞的患者,根据急诊12导联心电图的表现随机分为ST段抬高
<正>本文拟对急性Q波型下壁、前壁心肌梗塞远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做初步探讨。 1 资料方法 1.1 对象 157例旨次急性下壁,前壁以及下壁合并前壁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各二级机构和主办报刊认真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促进中国医师协
目的探索血清补体C3、C4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稳定型冠心病(SCHD)组和
目的探讨和评价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共为198例患者行先
第二鳃裂瘘和甲状舌管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作者收治18例,手术时,先将硬膜外导管插入瘘管中,便于辨认及分离瘘管,顺利将瘘管完整切除,无一例发生意外。认为将硬膜外导管插入鳃裂瘘
<正>室性早搏的传统治疗,是应用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有一些病例其治疗效果不完全令人满意。我院自1986年以来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56例,取得一定疗效。
<正>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治疗,晚期死亡率高达60%~70%。尽管2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平原ARDS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发生在高原的ARDS(高原ARDS)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