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视艺术同时融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舞蹈等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知识亲和力。而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有价值的新课程资源。运用影视艺术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最优的功能。
  [关键词]:影视资源 小学语文 教学 运用
  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电视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事件。100多年来,已经拍摄了上百万部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影视艺术综合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被称为“第七艺术”。很多的事实证明影视作品能轻松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培养一个人的素质。
  那么在我们教育领域中能否融入影视资源呢?在多年前我国知名专家和学者就成立了全国小学电影实验研究课题组,对影视进入小学教育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影视作品不仅具有娱乐和德育的功能,它还可以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具有优化教学课堂的功能,还可以为语文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服务。丰富多彩的影视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新的探索视角和全方位的感知空间,有利于提高语文知识的理解度。
  运用影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改革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创设出的情境中观察、阅读、质疑、思考、探究、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影视艺术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体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影视资源对小学语文教学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利用影视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学生只有要具有浓厚的兴趣下,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而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影视资源有着丰富的画面,集“声、画”于一体,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景、物、人如触手可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主动去求索。
  例如在进行《蜗牛的房屋》一课教学时,我先通过动画让学生观察了蜗牛以前和现在的样子。生动的动画形象,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绘声绘色的描绘了蜗牛的样子,也很有兴趣的提出了:“为什么蜗牛以前和现在会不一样呢?”这一问题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文。
  第二、利用影视资源加深理解、突破难点
  一堂成功的课就是学生能突破难点、理解课文,从课文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由于地区性的差异,历史与时空跨度,常常使一些课文题材成为学生想象中的虚拟空间。尽管老师们费尽心思、费尽周折,却也难以让学生突破难点,进而无法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和深入理解。而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影视资源,却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因此当课文出现此种难点困惑时,我们便用影视资源的独特魅力,轻而易举的突破难点,进而理解课文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难点是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体会圆明园毁灭之惨痛,通过朗读课文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之美。由于历史时空跨度,学生对圆明园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文章的内容又相对单薄,缺少生动的感性的描述,要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之美很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向学生播放了大量圆明园的影视资源,如《火烧圆明园》等。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一下就映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在通过课文的语言,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作为万園之园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的发出“圆明园真的太美了”这样的感叹。
  第三、利用影视资源打开眼界、拓展提高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有机延伸,是语文教学活动最好的补充和拓展。语文活动量大,语文教学观下的生活与实践。多姿多彩的影视资源为我们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孩子既在欣赏影片,同时又得到了充分的知识给养,为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影视资源是语文活动课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如《三国演义》、《火烧圆明园》和《长征》等影视作品,分别对学生了解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历史概貌,理解相关知识起了诠解的作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李四光》、《爱迪生》等电影向学生介绍了中外科学家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历经种种艰辛和磨难,这些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创造深深地触动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欲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智力为核心的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以培养品德、陶冶情操,为目的的活动过程。实践证明,应用影视教学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发,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电影的本质赋予了色的特殊功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教学媒体,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作文难呀!”这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心声。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材一直都是一片空白,作文课该怎么上,从专家到教师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上作文课就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因循守旧,按老框框按部就班;或随心所欲,完全没有章法;或凭借个人经验,零碎地抽捡些相关知识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习作教学的资源,缺少的
期刊
写好一篇作文不容易,好多学生一听说写作就犯愁,总是不知从何入手。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自如的写好作文呢?我认为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来引导学生。那么教师要怎样来指导学生,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呢?以下是我个人长期以来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经验体会,在此做下简单的总结,期盼各位教师同仁能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一、精心指导阅读,培养读书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对课本的政治理论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是不能简单地靠“灌”,“授予”,“移植”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已心理内化起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只起到外因的作用。要想使教材的理论变成学生自已可把握、会理解、能运用的知识并提高自已的思想觉悟,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提高程度,转化程度,如果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用发挥得再充分,也会收效甚微。因此,在思想政
期刊
[摘 要]:确立学生主体发展的德育观是升华学生道德素质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阐述学生道德教育的内涵和中学德育的主体性和工作目标,就中学确立学生主体发展的德育观的必要性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策略进行了积极思考。  [关键词]:道德缺失 德育主体性 主体发展 主要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教育处处长孙学策先生2009年8月1日上午在湖北省第二届德育专家讲坛上曾分析了中小学德育
期刊
[摘 要]:教学机智赋予教学工作永恒的魅力,语文教学中的机智要比经验、能力更高、更虚灵、更富有弹力,教学机智是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合金,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才构成教学机智。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文化和文明的因子在学生身上积淀成人格。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师机智 学生 素质  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聪明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才智的引导
期刊
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積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
期刊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喜欢汉字,如何调动学生识字的愿望,怎样省时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等,都成了我们低段老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识字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到汉字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把握教材,进行有效而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  [关键词]:课堂是快乐识字的根本,生活是快乐识字
期刊
[摘 要]: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通过复习初中二次函数的定义,对比映射角度的定义加深函数概念的理解。它的图象为教学和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应用提供了最佳的载体。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蕴含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很多。  [关键字]:二次函数 图像和性质 数学思想方法 地位  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就本地而言,教材改革把二次函数内容不作为中考内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推动,能根 据既定的目的任务,展开主动的、独创的思维活动,通过一定的思路,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直觉和逻辑,对已 有的知识、经验,以渐进的或突发的、辐射的或凝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新成果。  学生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应用题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数学 中的各种知识。解应用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
期刊
我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是指生学生能在课堂上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能有一个说明。我进行生本教育改革已有一段时间了,以下是我的一点看法和做法,与大家来交流。  一、学生被老师讲所束缚了  首先说一说我的看法。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带着一双子女去吃肯德基,儿子大一点儿,上小学了,母亲便让儿子付钱,她告诉儿子:我们三个人,每人一份套餐,每份套餐72元,那么你需要多少钱?儿子想了想说:“妈妈,我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