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科协区域可持续发展考察团赴日学术活动剪影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其他文献
植被过滤带(VFS)因其能有效地滞缓径流、沉降泥沙、控制非点源污染,在美国已作为重要的最佳管理措施(BMP)得到应用.本文在简述国外植被过滤带设计方面的有关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
基于中国1980-2000年气候数据及两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数据,利用Holdridge植被生态分区模型、重心模型及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植被覆盖及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1980-2000年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降水增多。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植被群落分区,更进一步影响了植被群落的生长状况;东北、华北、内蒙古高原等区域未利用土地型向草地和灌木生态类
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澳大利亚地理学家协会(IAG)和新西兰地理学会(NZGS)组织的“2006年IGU区域国际地理大会”于2006年7月3日-7月7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昆士兰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地理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本次会议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联合举办。作为IGU的会员单位,中国地理学会组织中国大陆地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发育着以地衣植物为主的生物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的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时段,应用遥感技术并结合地面调查来研究沙漠生物结皮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可行的,遥感制图与地面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沙漠南部是生物结皮最为丰富的区域,各种类型的生物结皮均有充分发育,呈连续分布,但其分布模式向北、向西和向东变得破碎。通过统计生物结皮像元的
<正> 武家庄是山西省太谷县的一个偏小村庄,该村虽与县城相距仅5华里,又居平川高水肥区,但全村只有77户农户,285人和552亩耕地。面对轰轰烈烈的农村改革浪潮和市场经济体系的
微生物的异化Fe(Ⅲ)还原指以Fe(Ⅲ)为末端电子受体在厌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异化还原的产物为Fe(Ⅱ)。目前对Fe(Ⅲ)微生物还原的物理、生物化学特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系统介绍了异化Fe(Ⅲ)还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包括还原不溶性Fe(Ⅲ)氧化物的机制及与Fe(Ⅲ)还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地球
简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其在土壤氮素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着重讨论了其与可矿化氮、矿质氮、有机氮和固定态铵之间的关系,指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两种类型小叶章生长季磷的积累及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以揭示三江平原湿地中磷在植物中积累的季节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