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张继先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

  她很忙,接受采访的时间一拖再拖,只是叫记者“等通知”。
  1月30日中午12时09分,她说:“你可以来了。”
  记者即刻赶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等了10分钟,她从病房出来。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54岁,个头不足1米6,话语轻柔,一双疲惫的眼睛透出和善。然而,就是这位温和的女医生,一个月前最早发现这场疫情的苗头,并和院方一起上报。
  2019年12月26日上午,医院附近小区的一对老两口因发烧、咳嗽看病,当时两人是自己走到医院来看病的,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呈现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变。张继先让老两口叫来他们的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一照,肺上也有那种表现了。
  这一天,还来了一位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一样的发烧、咳嗽,一样的肺部表现。张继先给这些病人做了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与流感相关的检查,病人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
  张继先头脑中的疑团越来越大,12月27日,她把这4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
  12月28日、29日两天,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3位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这一下就有7个一样的病人了。
  “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病,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有4个病人了,这肯定有问题。”张继先判断。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轻重有区别。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又向医院進行了报告,并建议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12月29日下午一点,分管副院长夏文广召集了呼吸科、院感办、心血管、ICU、放射、药学、临床检验、感染、医务部的10名专家,大家对这7个病例进行了逐一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确实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视。
  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病史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去治疗,留下来的地址也是华南海鲜市场后,夏文广副院长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的疾控处报告。
  2月1日,记者多方求证,各方信源均证实是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疫情,并评价给政府及早监测疫情争取了时间。
  大家都知道张继先主任曾在病房大哭!当记者当面问起,她说:“病人太多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张继先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张继先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痛哭一场,她又一头扎进病房,那里是容不得她一丝马虎的战场。
  来源| 长江日报(有删减)
其他文献
一个“敌人”,突如其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无特效药,全国已过万人确诊。  一个声音,让人踏实。“病毒人传人,要隔离。”“可防可治,不必恐慌。”“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必须有坚强的斗志。”说这些话的人是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曾为非典型肺炎(下称“非典”)防治做出突出贡献。  非常时期,他以84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奔走于疫
期刊
著名病毒学家曾毅院士,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分离中国第一个艾滋病病毒毒株的人走了。”曾毅逝世的消息公布后,媒体以这样的标题缅怀他。  作为我国艾滋病研究开拓者,他分离到中国第一个艾滋病病毒,培养中国第一批艾滋病研究学者,耄耋之年仍为艾滋病防治奔波。  有人说,他是和魔鬼交手的人。艾滋病病毒、肿瘤病毒,曾毅一生都在和危险病毒打交道。  1981年,艾滋病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首
期刊
一块块透水砖、一条条植草沟、一段段生态堤岸……迁安变了,打破了过去将雨水与大地隔离的水泥鋪装,整座城市换上了一层新的“肌肤”,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2015年,河北迁安市被纳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现在,迁安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已经显现:径流控制全面达标,雨污管网全面改造,内涝积水全面根治,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海绵城市建设至今,迁安的城市水文章也在书写新意。超八成城区会“呼吸”  2018
期刊
陈薇 以最充分方案做最长期奋战  早在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  至2月2日,已是第8天。  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是陈薇团队此次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的成果之一。  这不是陈薇第一次面对疫情。  这位1991年经特招入伍的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做出重要贡献。最近的一次,是在2015年,
期刊
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  手里接打着一个又一个几乎不间断的电话,脚下步子也不停,还不忘对身边人发出一个又一个清晰的指令……  这,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给人的第一印象。  金银潭,老武汉人都未必熟悉的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这些天频繁見诸媒体。这里,是最早集中收治不明肺炎患者的医院,是这场全民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  张定宇在这场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的战事中,已经战斗了一个多月。而他
期刊
强降雨与汛期的到来,让全国试点已5年之久的海绵城市建设迎来检验成果的时刻。2015年,国办75号文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设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跨过2020年的关口,如今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交了一份怎样的阶段答卷?躲不过的季风  受季风气候影响,
期刊
李文亮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  最终,3个小时的心外按压,至少3个小时的ECMO,没有创造奇迹。2月7日凌晨,李文亮终究还是走了。  据武汉市中心医院消息: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对此,医院方面深表痛惜和哀悼。  当晚,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则推特:“我们为李文亮医生的离去感到深深的悲痛。我们所有
期刊
每年一到入汛,我国多座城市遭遇连续强降雨,部分城市会出现“看海”的情景,城市内涝及洪水应急减灾成为城市居民和管理者共同面对的难题。为此,我们挑选了国外应对内涝及洪水、提高城市应急减灾的案例,希望对国内城市有所启发。“四大宝典”各有千秋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介绍,国外对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可追溯到19世纪,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在1852年,巴黎的城
期刊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成瘾话题永不过时。毒品会用极致快感和痛苦摧毁大脑,各种各样的成瘾行为同样会绑架我们的生活。  社交媒体上的疯狂点赞,觥筹交错间的光怪陆离,城市角落里的吞云吐雾…… 从行为到药物,形形色色的事物似乎都在引诱我们,取悦我们,让我们上瘾。  瘾是什么?它如何牢牢掌握着一些人,让他们为了追逐快感,渐渐失去对身体甚至生活的控制权?被快感绑架的大脑  所有能让人上瘾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特
期刊
黄维四川放射科医生  “你是希望爸爸当一个懦夫,还是迎难而上?”黄维用力抱了抱儿子,转过身发动了汽车,开出二三十米后,听见儿子还在喊“爸爸”,他又猛踩了一下油门。1月31日晚7点30分,黄维离家后不久,买了3袋尿不湿,头也不回上了高速。  2月1日下午,这个家在成都的放射科医生,出现在1200多公里外的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一样,黄维很快就投入到患者诊断和救治中。但和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