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济琛:自由生长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长成
  2017年8月,在长沙举行的一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上,刚满20岁的柳济琛激动地哭了一场。
  1800名学生踩着背景音乐《让世界因我而美丽》的节奏陆续进场,柳济琛在台下观望,回忆自己成立高校素食联盟(以下简称素盟)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让全国的高校都有素食协会,恍惚觉得,自己的梦想将会在这里一下子全部实现。
  可现实并不总是尽如人意。柳济琛心里明白,无论他为了多一分钟的宣讲时间和主办方如何费力交涉,他能影响的终归只是一小部分人,或者只是“让大家稍微有一点印象”而已。
  最开始加入清华大学素食协会时,他并不这样认为。
  2014年,云南小伙柳济琛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清华,他加入过很多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但因为一直偏爱素食,最后选择了留在素食社团。
  从偏爱素食、蛋奶素食到彻底吃素,柳济琛也经历了一系列转变。
  最初他只觉得吃素是一种个人饮食习惯,后来逐渐发现坚持素食的人整体精神状态、身体状态都非常好,清华大学教授蒋劲松的一场名为“素食之道的七个维度”的宣讲,更是将他征服。
  “后来看了一个纪录片《从农场到冰箱》,很震撼,就决定吃素了。”
  《从农场到冰箱》是一部时长12分钟的纪录片,由美国演员、制片人詹姆斯·克伦威尔进行讲述,全方位地展现了美国各种食品厂的工作流程实景,描述了成为食物的过程中,动物被屠宰的痛苦场景,以宣传爱护动物的素食主义者理念。
  巨大的冲击和价值观再塑,让柳济琛产生了一种舍我其谁的少年意气。大一下半学期,他牵头组织了一场“素食游园会”,邀请北京十余所素食餐厅走进清华,免费派发素食,宣传素食理念。
  “北京其他一些高校的同学觉得我们活动办得很好,就希望我们也能帮助他们学校成立素食社团。当时就觉得不一定只做自己学校的事情,可以把这个面做得更大一些。”
  2017年4月22世界地球日,“素盟”成立,作为清华大学素食协会会长的柳济琛将目标定在两年内帮助1000所学校成立素食社团。但素食者毕竟属于小众,大多数参与的学生又以志愿服务为主,“所以我们那种组织形态根本无法支撑这么大一个事情。”
  只是,一心只想推广素食理念的柳济琛彼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每天都像上满了发条,冲刺在一条百米跑道上。
  “那种状态下人好像机器,而且人的关系也会有一些异化。”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频繁的差旅,团队内部的分歧渐渐浮现出来。柳济琛发现,每个人对素盟的理解和期待不尽相同,“有的人只是把素盟当成一个高校社团而不是社会公益平台。那时候从我的角度看他们,我觉得他们是种子,但其实他们不是。”
  学会妥协,或许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堂必修课。发现问题后,柳济琛开始学着调整目标。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架构的完善上,也不再期待一蹴而就。
  目前,素盟推动全国近50所高校成立了素食协会,并定期举办论坛与校际交流活动。褪去激烈的锐气,柳济琛看待素盟所取得的成绩,心态已十分平和。
  他现在时常想起《Hey Jude》里的一句歌词,“Don't carry the world upon your shoulders(不要一个人去承受这一切)”。
  回想之前,他觉得那时自己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是现在不会了,我觉得还是要顺其自然。”
  破土在望
  柳济琛常常将素盟比做他人生的土壤。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人生事业的方向,甚至于他第一次创业,也与素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次,他和朋友在一家素食餐厅吃饭,餐厅赠送了一张“惜福卡”。“惜福”二字意在珍惜粮食,如果顾客能够做到“光盘”,就能得到一张“惜福卡”,累计达到一定数量,餐厅就会有优惠赠送。柳济琛灵机一动,“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到面向全民,而且用互联网的方式,所以当时就想到‘光盘打卡’。”
  2018年5月4日青年节当天,新素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时代、新素质、新青年,其实刚好就是新素代的意思。”柳济琛将“光盘打卡”定位成一种流量入口,期待用户将善意的行为转换成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礼品,反向激励用户实现“餐餐光盘”。
  公司成立后,柳济琛带领团队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去往全国各地的餐厅,拍摄光盘照片用以训练人工智能。“比如说,盘子有方的有圆的,有剩点汤的,抹点油的,其实很不容易,有一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甚至有人问他:“你有这个AI技术,做点什么不行非要做光盘打卡?”
  然而柳济琛觉得,“光盘打卡”的商业模式在理论上与现实中都非常成熟,“可以把所有的平台服务都连接起来”。另外,他也认为“光盘”的价值观与素食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价值观考核不再是唯一以人为核心的,会考虑自然,或者其他的物种,所以素食的价值观就与之不谋而合了。”
  他始终没有忘记推廣素食理念的梦想,但经过这几年的磨砺与沉淀,他早已学会将眼光放长远。“我以前太激进了,现在觉得推广素食是一个长线的东西,是文化和产业双向的东西。我觉得需要时代推动,也需要产业推动,虽然‘光盘打卡’不以素食为基调,但是它的一个土壤。”
  然而商业的规则与厮杀远非校园内的社团组织可比。在产品上线发布之前,柳济琛坦言自己曾经“有些受伤”。
  “有人评价我们这个项目说,去打比赛太容易了,科技、公益、环保、大学生创业……好像哪里都占一点。但我当时去联络一些大型的基金会,结果发现人家都不回我,和我原来的想象可能不太一样。”
  柳济琛一步步意识到,理念固然重要,但是更关键的问题,是产品真正能够影响多少人,为社会带来多大改变。“素盟也好,‘光盘打卡’也好,自己变得越来越务实,我也觉得人一定要低调,要时常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不过有些时候他也会想,自己似乎过早地失去了太多大学生活的乐趣,也有人常常说他老成。“我觉得不好也不坏吧,反正我已经变成这样了,只能享受,只能接受自己。”
  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光盘打卡”的工作中,柳济琛打算今年办理休学两年。他从根本上相信这颗种子的力量,未来他希望能够将“光盘打卡”推广成为全民性质的软件,甚至走向国际。这个过程可能会有波折,会很漫长,但他相信一切只需要等待,就像种子埋在黑冷的地下,总会长大,总会破土而出。
其他文献
被迫承受苦难和流离,是那个特殊的时代给她的青春涂抹的底色。那并不值得歌颂,却让杨团成为此后的杨团  2018年6月,由杨团主编的《慈善蓝皮书(2018)》发布。它的面世,标志着杨团在梳理、总结和探索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未来趋势这条路上,已整整走过了10年。  在接下来的1个月,当一个社会热点事件波及中国公益慈善界,杨团率先公开发声:“需要以现代文明,即现代人权理念、社会性别视角的方法构建公益慈善组织和
期刊
阿玛蒂亚·森将发展看作生存和行动自由的逐步扩大,这一对发展的精彩定义构成本书的起点  邓肯·格林:全球著名反贫困和发展专家,英国乐施会高级策略顾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著有《从贫困到权力》《隐性生命》等书。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充满激动、陶醉和挫败。激动于今日所发生的诸多变革之快速和恢宏—摆脱贫困而崛起的大陆,开始识字并获得不错卫生保健的普通民众,许多国家的妇女赢得了权利、尊重和力量。在乐施
期刊
在性别包容性方面,图像素材库一直做得不够好,这也是加拿大媒体—Vice Media的女权主义频道Broadly决定推出包含多种性别图像的图片库的原因所在。  该性别图像库收集了超过180张图像,所有照片都有知识共享许可,公众和媒体专业人员可以免费使用。  “编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我们要如何代表跨性别和非二元性的人发声。”Broadly 的主编Lindsay Schrupp(琳赛·施鲁普)说。  正
期刊
有一位老友同行每逢操作选题,在向我详细描述一番后,都会试探性问一句:“你觉得有意思吗?”  他供职于一家重量级媒体,在业内已积累足够的声名,因此心气颇高,每日向往非虚构的荣光,梦想写出《大兴安岭杀人事件》那样的作品。  最近一次他与我探讨的是几个“黑户”的人生故事,这群“不存在的人”在各自的人生中遭遇阴暗挫败,郁郁不得志。我们剔除主人公主观情绪的沉郁,专心捕捉他们光怪陆离的遭遇—这是呈现一个好故事
期刊
如何减少人类的苦难?邵亦波想从人心出发,重新审视世界的经济体系和商业模式,以公益的方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近两年的邵亦波仿佛“脱胎换骨”。  向来以头脑理性著称的他,开始无限释放自己的感性。“现在我看电影、看书常常会哭,也经常会笑得很大声,没事也会跳跳舞。”  作为知名投资人,他不再热衷于商业上的高回报,“逆潮流”地避开热门的投资项目,将重心投放在“如何解决自我以及人类精神领域的痛苦”之上。 
期刊
过往20年,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巨头轰然倒下,成为《大败局》中的经典案例,而卓尔却一路稳步前行,从一家作坊式小公司,成为市值过千亿的超级企业航母  过往几年,江城武汉发展迅速,大有成为中国第五座一线城市的趋势。而武汉本土企业卓尔在董事长阎志的带领之下,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在实体商贸批发市场、B2B平台、航运物流和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  2019年1月,财经作家陈润的最新力作《卓尔的故事:
期刊
“没有永远的冠军,只有永远的英雄。”当告别拳坛成为他必须面对的现实,他并不感到恐惧  从默默无闻到声动四海,在梦想和欲望的刺激下,邹市明终于走到了每一位拳手都渴望抵达的地方。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职业拳王—一名拳手能够想象的所有荣耀,邹市明悉数在握。  荣耀、地位、财富接踵而至后,他距离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人,只差一步—帮助更多心怀梦想的人。  “那是我余生全力以赴的方向。”邹市明说。  20
期刊
去年秋末冬初的时候,我用一根火腿肠,成功诱惑了小区里的一只流浪猫和我同住。我给它取名“豹子”,因为它毛发的颜色。  在豹子之前,我曾养过许多只猫,豹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即使从此不必再过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也有了它的专属小窝,但每隔三五天,它总会游荡到房门口,冲着防盗门一阵喵呜。  我当然知道它是想出去,但我总是以外面越来越冷,小区里淘气的孩子又很多为理由,阻止自己给豹子开门放它出去的冲动。这种情况在
期刊
清明节当天的晚上,表姐突然从老家打来电话告知,给我寻觅到了一位“特别合适”的单身男士。  男士和我来自同一个地方,是一位理工科的博士。表姐是在单位组织的扫墓活动中,七拐八绕从兄弟单位一位女士处得知,其四叔家有位大龄未婚的堂弟,也在北京,并且无论学历还是工作,都是难得一见的“优越”。  “在一家大型科研机构上班,是事业编制。”表姐兴冲冲地说道。9岁的年龄差距在她那里瞬间不再是问题,就连墓地这种不太吉
期刊
2017年,美国匹兹堡独立医疗机构Kids Plus Pediatrics(儿童与儿科,简称KPP)在其Facebook页面上发布了一段90秒的视频,鼓励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3个星期后,该帖子从粉丝那里获得了很多积极的反馈,但是反疫苗接种的声浪也随之而来。来自疫苗怀疑论者的数千条评论从世界各地涌来,KPP的通讯主管Chad Hermann (查德·赫尔曼)表示,在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