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2升高及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制约和影响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大气CO2加倍和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与多数研究不同的是,我们耦合了两个以地理空间为参照的生态系统模型,即生物地理模型(KBIOME)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TEM),用此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环境下,中国的植被分布和年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状况,我们采用3个大气环流模型,(GFDL-Q,GISS和OSU)预测的结果代表未来潜在气候变化。3个气候模型的预测都表明未来的中国将变得更温暖并总体上更湿润。耦合的模型预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都将产生十分显著的变化。植被的变迁表现为:1)中国东部森林带北移,温带常绿阔叶林面积扩大,较南的森林类型取代较北的类型;2)森林和草地的总面积增加,这是作为取代干旱灌木林、沙漠和高山苔原的结果。年净初级生产力在大气CO2加倍和气候变化条件下,增加30%左右。与其它研究不同的另一点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区分生产力变化的原因。在所增加的生产力中,12%~21%是源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即CO2升高和气候条件改变的直接影响;而11%~17%是源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即由较高产的生态系统取代较低产的生态系统的结果。这项研究预测了未来中国植被和生产力潜在的变化并给出了变化的范围,为同类的研究以及有关的政策评估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其他文献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1)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
为寻找化学杀线虫的替代物,首次进行中国草药杀植物寄生线虫试验,从500多种有记载的杀线虫和昆虫的中草药中挑选58种进行筛选试验.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22种中草药能杀死根
记述采自我国湖南省南岳的皿蛛科皿蛛亚科蜘蛛1新属1新种:芙蓉蛛属Lotusiphantes gen.nov.,南岳芙蓉蛛Lotusiphantes nanyuensis sp.nov.。
人基因组伸展开来长约1.8米,而人细胞核的直径不到6微米,DNA在细胞核中以核小体的形式被高度压缩。这种结构在保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同时也阻碍了其它生物大分子接近DNA双螺旋。
本文报道了采自中国福建省蟋蟀总科长须蟋属的1个新种: 武夷长须蟋Aphonoides wuyiensis Yin.同时列出中国长须蟋属已知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
中秆大穗型和矮秆紧凑型2种不同类型的夏谷群体呼吸速率在整个生育时期的变化呈单峰曲线,且随密度的增大而提高,抽穗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后期呼吸速率高于中秆大穗型品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46例肾细胞癌和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TGFβ1、PCNA进行检测,
本研究观察到育亨宾对受损背根节(DRG)神经元呈现兴奋作用,并初步研究了其发生机制.用外源性育亨宾(10umol/L)灌流损伤DRG时,在22个有自发放电的DRG神经元中有18个神经元产生
Throughy the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Cd and Zn onseveral aquatic plants,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5 species is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