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化小说的情节特征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uoqiangs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化小说具有很多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新特点,无论在语言、内容上,还是在情节结构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以一些散文化小说中的名篇为例,简明的阐述了散文化小说在情节和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小说的特征。
  关键词:散文化小说;情节;结构;特征
  汪曾祺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我们都很喜欢他,喜欢他为我们营造的那些恬淡和谐的水墨画。正是他的出现一扫"伤痕"、"反思"的浪潮,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成功实践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典范,使得一批具有共同审美理想的人涌现,于是散文化小说渐渐成为一种当代小说史上的流派之一。
  但是对于散文化小说,目前仍有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人认为散文化小说就是"由鲁迅所开创,展开于乡土写实小说、乡土抒情小说和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我抒情小说中",[1]也有人认为"所谓散文化小说,即用散文和诗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意味和意境、生于抒情的小说,亦称为散文诗式小说或诗化小说",[2]甚至有很多人都会将散文化小说同"乡土小说"、"抒情小说"、"风俗小说"相混淆。
  对于情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它"是戏剧及叙事性作品的重要审美因素,必须具备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和丰富性等审美特征"。[4]这条原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指导着很多作家的创作,人们一致的心理是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小说也就无法存在。可是散文化小说的出现,却极大的冲击了这个观点的基石。
  胡亚敏教授将小说的情节类型划分为线性情节和非线性情节两种,对于线性情节我们都不陌生,我们非常熟悉的四大名著都是采用了线性情节。而非线性情节是"相对线型而言的,是对传统的故事型情节的一种冲击。它表现为线型情节的紊乱或隐退,其基本特征为打乱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淡化人物和情节。"[5]根据这个定义我们知道非线性情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情节,而只是缺少清晰完整的故事情节。
  汪曾棋曾经说过:"我的一些小说不大像小说,或者根本就不是小说。有些只是人物素描。我不善于讲故事。我也不太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大真实。我的初期的小说,只是相当客观地记录对一些人的印象,对我所未见的,不了解的,不去以意为之作过多的补充。后来稍稍展开一些,有较多的虚构,也有一点点情节。"[6]他的这段话表明散文化小说不追求情节,但也不表明没有情节,如果要归类,散文化小说的情节当然要归入非线性情节。
  在散文化小说中情节是以隐退的方式出现的,构成故事的情节没有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固定的终点。比如在何立伟的小说《白色鸟》中,我们看到的情节是两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在夏日宁静的河边玩耍。一声批斗的锣声将深藏的情节拉扯出来,但是作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模式继续写这个情节,反而戛然而止。这就给小说的情节留下了空白,如同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给人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在情节的组织上,散文化小说不是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连接,也不是以因果关系连接,而是以"反因果的关系"来连接的。关于反因果连接,胡亚敏指出,"反因果连接也不失为因果连接的一种变体,主要表现为因果关系的淡化和歪曲"[7]具体来说散文化小说的情节方式还是"淡化",情节自由敷衍,取消了戏剧性情节,同时散文化小说也放弃了传统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情节模式,叙述的只是生活的自然流程。
  刘姗在《文心雕龙·定势》中有言:"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8]在他看来文章的体式是按照作家的思想来创造和选择的。同样的,作家采取何种情节,也是意在笔先的"因情而题",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散文化小说作家选择这样的情节也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那么散文化小说的情节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简单来说散文化小说的情节特征可以概括为"弱化",这种弱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散文化小说无情节。比如汪曾祺的《幽冥钟》不过是一点点情绪点染而成,没有人物,更没有情节;汪曾祺的《詹大胖子》有人物,但却没有连贯的故事,只是一个个生活的小片断;邓刚的《迷人的海》中海如何迷人?人与海之间有什么故事?老小两代海碰子之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大故事可言;阿城的《雪山》中的人物也是不定的,我们只看到一个影影绰绰的行走的影子,自然也没有什么情节来构成故事了。迟子建的《守灵人不说话》中,守灵人为什么不说话,并不是由情节来诉诸读者的。刘庆邦的《春天的仪式》不过是在借星采的眼睛写三月三这个赶集的日子以及星采的那点小儿女心思……
  第二个方面是情节的缺失,小说有情节但情节不完整。比如在何立伟的小说《白色鸟》中,作者讲到外婆的故事,文中提到 "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乡下来了"," 方才吃午饭时候,有人隔了田膛喊外婆,声音好大","今天下午开批斗会"这些零零碎碎的情节,但是作者并没有说明外婆为什么到乡下来,有人喊外婆做什么,批斗会批斗谁这些问题,这些情节都被缺失。但是这些零散的情节却可以激起读者的想象,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联想到外婆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迫回到乡下,还受到了批斗和迫害等等,这样作者虽然没有介绍,我们也可以明白,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散文化小说中没有情节或情节的缺失,都是为了消弱传统意识中情节对小说的主宰作用,这也是作家有意为之的,苏童就曾经说过:"迟子建的小说构想几乎不依赖于故事,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个人的内心感受折叠起来,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的心中,因此他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气温。"在散文化小说中,情节不再是构成小说最为核心的东西了。"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由冲突性情节到非冲突性情节,再到情节的淡化以至无情节的发展,是有着某种内在的必然性的"。在散文化小说这里,完成了这种情节观念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康凤英.散文化小说:现代作家自觉追求的独立文体[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6).
  [2]蒋小兰.散文化小说审美特征论[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3,(3).
  [3]佃国春.论当代散文化小说[J].作家,2007,(5).
  [4]胡亚敏.叙事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2.
  [5]汪曾祺.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G]//汪曾祺全集·四[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66.
  [6]胡亚敏.叙事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6.
  [7]刘勰.文心雕龙[M].周振甫,评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45.
  [8]苏童.关于迟子建[G]//微风入林·跋[M].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9]张学军.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10]迟子建.微风入林[M].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11]刘庆邦.遍地白花[M].新世界出版社,2002.
  [12]迟子建.芳草在沼泽中[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吴延强(1989.3-),男,山东菏泽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史蒂芬?达克,英国农民诗人.受卡罗琳女王赏识,他最著名的诗作《打谷者的劳作》细节逼真,深刻动人.达克继承了古希腊赫西俄德用诗歌构建乡村社会的传统,开辟了英国原生态诗风.
摘 要:本文通过对缠枝纹的演变史中吉祥文化的研究与探析,体现出缠枝纹之演变史贯穿了中华名族的吉祥文化生活,展示了中华名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将富有东方文化哲理和意味的中国本土特色装饰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将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文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缠枝纹的演变史中的吉祥味反映出我国吉祥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之人文关怀。  关键词:缠枝纹、纹样、寓意、吉祥文化、人文思想  缠枝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又称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更要求物理教师要合理选择,善于利用好各种资源,使各种资源很好地为教育教学
摘要:先进文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产生促进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我国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形势,大力发展文化馆艺术,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文章从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出发,探讨文化馆艺术的社会职能、经济建设职能和对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馆;职能;文化建
“言意之辨”是古代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其中以《论语》的“辞达而已矣”和“言名关系”为源头的儒家诗性言意观,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我国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日渐凸显.当前,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优化多元主体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
摘要:作为中心人物,《罗斯莫庄》的故事基本围绕着罗斯莫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展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与内在动机,剖析罗斯莫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罗斯莫庄;动作;动机;人物关系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17-01  一、从被动到主动:罗斯莫向克罗尔宣布自己的理想  第一幕主要的事件是保守党人士克罗尔上门造访罗斯莫,想邀请罗斯莫担
极地科考,测绘先行。测绘在极地科考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服务作用,同时也是科研工作者研究南极及其环境变化的重要观测手段,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南极做出了贡献。30多年来,一代代测绘科研人员前仆后继,探索南极奥秘,揭示地球科学规律,引领着南极测绘科学问题的研究潮流,为我国极地测绘考察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填补了我国相关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期刊
摘要:在建设公民道德的过程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很好的将广大参与者给吸引住,这种方式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够予以代替的。对于公民道德而言,群众文化是载体,能够对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文章将结合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做出分析。  关键字:群众文化;公民道德;作用;建设  一、群众文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载体  (一)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在现代城市中,社区是其基础以及细胞,在进
中国入世后土地的利用与管理受到一定的冲击,税费改革成为当前应深入研究的内容.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土地税费政策发展有诸多的共同性,针对这些情况,对入世后我国土地税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