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弱化顶煤技术的应用

来源 :现代矿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zp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胡家河煤矿401102工作面放顶煤效果不佳、顶煤难垮落的问题,论证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顶煤弱化方面可行性,采用了现场试验和统计分析对比方法,研究了该技术在401102工作面顶煤弱化上的致裂参数设计。通过现场观测和统计放顶煤量,得出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401102工作面顶煤弱化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其他文献
云南个旧某锡铜矿赋存于岩体接触带及构造带内,原设计采用单一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在采矿过程中存在矿石的损失和贫化率大、作业安全性差、残留矿体无法采出等缺陷,严重制约着矿山正常生产运行。为此,通过对矿山现有生产条件的调查,提出针对不同产状矿体采用不同采矿方法的设想,进一步控制矿石损失和贫化率、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通过采矿方法优化设计与生产能力验证,表明采用浅孔留矿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全面采矿法的耦合采矿法开采能达到矿山生产能力,各方法技术经济指标能满足矿山生产需求,是经济合理、技术可靠、安全可行的联
为了防止下分层回采期间瓦斯涌出及浓度超限,论证上覆老空区通过注氮—抽放稀释置换瓦斯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某煤矿煤层赋存的地质条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注氮—抽放模式下老空区瓦斯浓度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对老空区间歇注氮—抽放,可有效稀释瓦斯浓度及置换瓦斯赋存量,这对后续工程实践提供了指导。
以云南某选矿厂饲钙级磷精矿选矿生产工艺为研究对象,针对原生产工艺精矿不达标的情况,通过流程考察分析及试验研究,在选厂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将原单一反浮选1粗2精1扫流程优化为2粗3精1扫流程,且部分中间产品不返回。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工艺获得的饲钙级磷精矿产率提高到68.17%,P2O5含量30.66%,MgO含量0.71%,MER值0.079,达到了饲钙级磷精矿的指标要求;综合尾矿P2O5含量较原工艺降低了8.00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华东某铜多金属矿的企业经营效益,在对该矿石中钨的物相分析、粒度筛析以及国内外相关尾矿选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该矿石回收完铜、硫、铁后的尾矿含WO3高达0.15%的问题,进行了尾矿选钨探索试验研究,试验最终获得了产率0.125%、WO3品位46.54%、WO3回收率38.78%的钨精矿。试验结果表明:该铜多金属矿尾矿选钨采用粗细分选、重选预富集、浮重联合选别获得钨精矿的工艺流程,能够获得较好的选别指标,为该类型矿石尾矿中回收利
某含金矿石中可供回收的有价元素金含量2.02 g/t,为提高该矿石中金的回收率并获得较佳的技术指标,同时解决金精矿含砷、碳等问题,在一系列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石进行
为提高祥升煤矿资源回收率,减少生产成本,以祥升矿6#煤层为研究背景,基于开采工作面来压规律,对沿空留巷及巷旁墙体进行理论支护设计及强度校核。经论证,6#煤层实施沿空留巷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经济效益显著,为类似矿井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为综合回收某含金硫化铜矿中的有价金属,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65%的条件下,采用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0.045 mm83%)铜、硫分离工艺,可获得铜品位达27.105%、铜回收率92.39%、含金28.52 g/t、金回收率67.67%的铜精矿,含硫达34.194%、硫回收率81.72%的硫精矿;铜、金、硫、银得到了综合回收,产品质量较好,符合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
为高效开发利用本溪思山岭石英岩矿石,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分选探究试验。试验采用粗细分级—磁浮联合工艺流程对矿物进行分选提纯,试验最终获得了0.71~0.105mm粒级SiO2品位99.08%的石英精矿,以及-0.105 mm粒级SiO2品位99.48%的石英精矿。该试验对本溪思山岭地区石英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该石英资源进一步的分选工艺探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并对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针对氰化尾渣中氰化物受热不稳定、易分解的特点,以达到《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943—2018)中的回填污染控制指标限值为目的,采用低温联合中温加热对氰化尾渣进行处理,通过对加热尾气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探究加热脱氰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加热处理后的尾渣可达到标准要求,可作为回填骨料的替代原料用于井下充填或露天回填,最佳试验条件为首先在80℃条件下加热5 h,随后在400℃条件下加热1 h;在80℃加热条件下,渣中0.15%的N转化为NH3,3.24%的N转化为HCN;在
为了综合利用吉林某低品位铜金矿石资源,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流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2精1扫、中矿依次返回的常规浮选流程,最终可得到产率0.93%、含铜15.65%、含金39.95 g/t、铜回收率90.22%、金回收率66.87%的铜精矿,达到了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