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笔记(组诗)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
  每一座山顶,都住着神
  每一片星空,都住满了人
  每一座楠木殿里,都坐着红衣喇嘛
  每一只独自飞过的鸟
  都在運送亡灵
  每一只破碎的瓦罐里,都曾盛满
  浇灌禾苗的甘霖
  而每一条索链,都必须要拴牢
  一个罪孽深重的人
  每一条浅浅的溪水啊,都洗涤过
  脏兮兮的奴隶,也沐浴过洁白的度母
  在这片高高的原野上,我一路昏昏沉沉
  是个不知何往之人
  明亮的雪山,镜子一样摆在面前
  它照见了我茫然无助的心
  我们的一切都有人预知
  吃腐肉的秃鹫,先于死者知道
  天葬台上开着六道门
  山岗上的风马旗,知道心灵、大地
  火焰、天空和江河的生灭秩序
  大峡谷里的佛掌沙,知道雅鲁藏布江的
  风向和滩涂上的密码
  闭关三年三个月零三天的达仕喇嘛
  睫毛上尘土滑落,他知道自己该醒了
  匍匐在大地上的扎西兄弟
  突然看见雪山赏赐的虫草和雪莲
  他激动得哭了
  磕长头的朝圣者,知道自己肉体己死
  而灵魂和牙齿将被摁进佛前的
  木桩,他流着泪笑了
  身披天珠和绿松石的白玛家的黑牦牛
  静静地走向天边,它知道自己
  就要离开家了
  以雷声、螺号、彩虹和苍鹰为征兆
  垂暮的佛爷知道转世的时刻到了
  我一个人走过拉姆拉措山口
  尘世啊,我在那面巨大的镜子里
  突然看见未来的自己了
  白 玛
  在赶往那曲的路上,我知道
  念青唐古拉山口,正刮起旋风
  雪花顺着峡谷涌出
  白玛家的牦牛,站在山坡上
  这么多年,它们好像一动不动
  白玛用一百条辫子,拴住一群黑牦牛
  白玛又用一百个花环
  拴住一头白牦牛。当大雪停止
  一片虹光出现在头顶
  白玛唱着歌,骑在白牦牛身上
  到河边饮水,白玛的眼里流着泪
  像个忧伤的度母
  青冈树模仿了冰凌的尖刺
  赤麻燕托起了整个湖泊的波纹
  而崖洞里那个苦修者
  却是她十五年前青梅竹马的情人
  现在他需要用月亮来供养
  今夜月光清洁,手捧哈达的白玛
  一个人默默扑倒在地上
  我担心
  我担心车子爬过山坡,牦牛
  会变成暴怒的漩涡
  我担心冰大板,把我逼入雷区
  而我突然着火
  我遇见的诗人,在湖水边
  流着泪弹唱,他被自己的独白攫住
  慢慢变回了仓央嘉措
  而布达拉宫夜广场上,人声鼎沸
  众神俱在,我跪下,沉默
  我担心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天空、河流、土地和树顶
  都将拒绝成为一个人灵魂的归宿
  我会被迫投生为一个恶魔?
  刚刚做回牧人的喇嘛
  放下鞭子,又被接回山顶的寺庙
  他会为我们念诵《生死本愿经》吗
  漫漫长夜啊,我担心自己
  走在星空下的草原上
  一个人的孤苦,永远都无处诉说
  凝视者
  从布达拉宫的盲窗探出头来
  我迎面遇见的天空,是一个深渊
  我是在命运的漫游中
  突然被它抓住的,我盯住它的眼神
  看见大海在后退,一滴水心悸的飞逝
  它对我是窒息的
  就这样久久凝视,是水滴石穿
  还是泪流满面?
  突然鼓声轰地一响,鸟群唿哨飞过
  伟大的生命卷成余音
  像一朵白云被远方收走,消散
  你留下的蓝色多好啊,而我们命运苍茫
  两个穹隆的凝视,生出了另一个
  深渊,它辽阔又无言
  我的孤独,像一头驴
  晨曦,初露的阳光,打在灰暗的
  草地上,遍布在草地上的
  河流,湖泊,闪着银光
  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尽头
  绿皮火车跑起来,是不是很绝望?
  藏羚羊在围栏边,痴痴张望
  绿皮火车如一节枯木,它被随意
  抛在苍黄的大地上,如同一个
  筋疲力尽的老人,吭哧吭哧爬过山岗
  天空下的世界那么大,它既不需要
  主人,也不需要黄金,它只需要一朵
  白云,挂在自由者的头顶上
  白云下,我的孤独,像一头驴
  白云的阴影是一根木桩
  我要把自己紧紧拴在它的身上
  在哲蚌寺小坐
  阳光,打在哲蚌寺的白墙上
  世界一片清亮
  梵香浓烈,诸神飘渺
  上山的香客,像信仰中的蚁群一样
  后藏来的转经人
  伏在台阶上流泪,他肩膀耸动
  像一个委屈的孩子
  时间的洪水,一波又一波
  撞击着措钦大殿门槛上的铜钉
  把它打磨得那么薄,那么
  锋利明亮   而我是谁?我千里迢迢而来
  坐在哲蚌寺的白墙下,一个人
  陷入冥想
  喧嚣的俗世里,我利欲熏心
  在诸神脚下,我心如止水?
  活命在廣阔的尘世上
  我们多么不容易啊,生死无依
  悲欣交集,像孤儿一样
  今天,在佛菩萨面前
  你贡献了全部的宝石、酥油、金粉
  和美酒
  而我,只有痛哭一场
  青海湖
  渔鸥沿着湖边飞一圈,需要30天
  它修长的身子,被游人喂得
  又肥又大,在礁石上怎么也站不稳
  像打滑的宝石滑入蓝天
  藏民绕着湖边磕长头,需要一年
  从春天大雪纷飞,怒云翻卷
  到夏天繁花似锦,牛羊满天
  青稞麦熟了的时候,他站起身
  一遍遍亲吻头顶升起的经幡
  挖盐的木船围着湖边走一圈,需要
  半年,老船主夜夜坐在船头诵经
  小船主的嘴唇上冒出胡须
  星空下的一条纸船,就变成了银船
  我沿着湖边慢慢走,月亮下
  遇见唐蕃古道上头饰华美的女子
  都有文成公主的婀娜多姿
  而面目苍老的苦修者
  他会是骨棱粗朴的诗人昌耀吗?
  青海湖底部,一个时间的遗址上
  压着三座伟大的山
  和水晶一样锋利的盐块
  而青海湖的头顶,却是贝叶经里
  一片永不结冰的蓝天
  仲秋夜,我在德令哈
  今夜,牧羊人在挖地窨子
  秋天深了,他要把自己藏起来
  长胡须的山羊,站在月光下
  像个发呆的老巫师
  今夜,月亮向西,挂在寂静的
  青海湖上,沙狐在草莽中起飞
  风声无语,它们取消了翅膀
  今夜,任何一棵树都可以叫桂树
  它迎面接受的一把利斧
  给它留下一道明晃晃的伤
  而坐在树阴下的人,却一言不发
  我在天空之镜里
  看见了他低垂的白发
  今夜,我一个人在德令哈
  月光照在巴音河上
  鼯鼠在土坡下打盹,三十年前
  与一个诗人热恋的姐姐
  已经白发苍苍
  靠死亡追忆生活的人,比落叶脆弱
  风一吹,他的影子就散了
  今夜,在德令哈的月光下
  草原空旷,众神如霜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已经收场
  而人生还要继续,写诗的人
  需要一支嗓音明亮的笔
  需要一座城堡和大地上的月光
  德令哈这座小城
  对此却一无所知,它像一穗
  熟透的青稞,摇荡在无人的梦乡
  敦煌竺法护
  月光下,住着小月氏
  黄沙里,埋着乌孙的后人
  我一生都陷在石头里,是敦煌菩萨
  点着酥油灯,昼夜译佛经
  曹魏的兵,站在山崖下,盔甲鲜亮
  脸不再白得像奸雄
  他们两腮赤红,嘴唇干裂
  像褪了漆皮的油灯
  今夜的河西走廊一片烟尘
  不知道它明天又会归为谁的版图?
  无非换个旗子,戍卒
  仍然是那个两鬓苍苍的戍卒
  而佛是不变的
  佛坐在崖壁上,千年一瞬
  始终是一副平静的笑容
  飞天女儿,独上星空,夜夜都在
  迷途商旅的头顶上飞
  万佛一龛都是沙门,遍地蝼蚁
  无非小民
  瓜州信使把自己埋进黄沙
  只有骷髅僧人,把一句口信
  送进了远方的长安城
  而石壁上悬挂的几个匠人
  却是最蚀心的,他们天天在半空里
  雕凿,叮叮当当的锤钎声
  永不停歇,赤轴黄卷一打开
  就涌出一阵石屑
  和他们铁罄般黑亮的身影
  又见敦煌
  我听见城外,流沙在响
  我不知道它翻滚的形状,它的烟尘
  遇到城门
  它举起手,够到门环的铜钮
  门丁一脸惊诧,像腐朽的木雕一样
  瓜州烽烟骤起是合理的,瓜州的
  敌情,一夜之间
  就翻过了城墙,都护府派一个书生
  来御敌,显得唐人有无限浪漫
  而书生的袖口,墨迹未干
  就被鲜血染红
  当我读到凉州词三叠,出了阳关的人
  突然一回头
  猩红的斜阳,正在大漠中坠落
  像一颗炽热的人头
  撞入烈士的胸膛
  而我站在城头,迎接你
  一列列风声的山岗,即使停止
  也是汹涌的波浪
  一圈圈涟漪,消失于天际
  这和信使有关,信使一去十年
  西域已枕于绝望
  当我夜半起身,城外一片尖啸
  沙场秋点兵
  正是一片星辰倒转的喧响
  王圆箓道士
  王圆箓道士是罪人吗?
  敦煌人,清朝人,民国人
  ……难道不是罪人?
  菩萨说:你把我送到哪里
  我都是菩萨   沿着时光向上走,一直走到
  鸣沙山下的石头里
  这里,幽深,沁凉,空无一人
  正是混沌未开
  一个冰冷的黑暗宫廷
  连帝王也不愿意在其中醒过来
  一个穷困的道士,又老又丑的
  道士,在沙漠中心
  接受了万千神仙的礼物
  它和脑满肠肥之人的遗产,不是一回事
  它和旅游者心中的香火道场
  也不能同日而语
  我们可以听见:风声,雨声
  鸟鸣,古佛,青灯
  胃里的盐粒,滚动如巨石
  它穿透窟顶
  在沙海深处砸出一个黑洞
  一个道士的赏识之人,有神有佛
  有鬼有魔,有占卜的星
  有命中的人
  有时代的劫运,也有必须由王道士
  一个人背走的骂名
  和時间一样,鸣沙山的脚步
  并不停止。愿一夕风起,鼓声追魂
  敦煌,莫高窟,和岁月中
  天天嫁祸于人的人……尽被埋于沙底
  千年一瞬
  你说,啊,千年一瞬
  ——这真是对距离的赞美
  你说,啊,泉水、宝石、葡萄
  它们结成一副身体
  ——这真是对魔鬼的赞美
  它们结晶,闪亮,有果实的甜涩
  和爱情的美
  马在母语中一叫
  它傲慢的涟漪,掀开了时间的潭水
  沙砾并不是摆设
  它会贴着风声,潜入战场
  而战场,将在沉睡的人群中铺开
  死亡搅起漩涡,有人从中
  血淋淋地出生,而马倒下去
  就不再站起来,它的骨头成为
  一圈栅栏,明晃晃地摆在沙漠中心
  英雄的鬼魂,徘徊其中
  我相信疯狂的世界
  仍然需要没有灵魂的肉体
  像一匹马的身影,带着众人
  反复冲入战场
  英雄相信自己会赢得荣誉
  像我们,始终相信死亡就是新生
  千年一瞬,等我们再次回来
  沙尘中那些鞍鞯,那些雪亮的长刀
  仍然会跳出来
  和我们一起,扑入风中……
其他文献
我一共参加过三次高考,才勉强考取了个本科,虽然去了一所心仪的大学、读了一个喜欢的专业,心里总归还是有些阴影的。直到很久以后有消息说马云也考过三次,内心才平静了许多。我多次看过《阿Q正传》,越看越觉得阿Q有一点可爱,就是关键时刻想得通,我觉得这一点我像阿Q。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刚恢复高考那些年,我们这些农村出生的苦孩子都是奔着那双“皮鞋”去参加高考的。我估计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理解这一点的,因为
期刊
在色达落下了一个毛病,隔三岔五地会去手机上查询北京天气。太阳、云朵、雨、雪几个卡通图,再配以一组起起落落的数字,竟让我莫名心安。究其实,北京天气与我什么关系呢,连小蓓都与它毫无关系。  小蓓是我的同房女友。我在觉姆棚屋住过半月之后,终于决定搬出来,住到了达达宾馆的104房。  门卡哒嘀一声。那时我还不知道,从这道门跨进去,才算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我探进了半个头,小蓓坐在门对面的下铺床位,伸出头来微笑
期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到《诗经》里的这首《蒹葭》,心里不觉一阵激荡:它简直是为我、为我的故乡而写。  我的故乡地处水网密布的宁绍平原,一条外江和一条内河,像慈母伸出的双臂,将村庄拥入怀中,或大或小,或圆或扁的池塘,在村庄四处闪烁着晶亮的眼波。宽阔的外江两岸,芦苇与江水如影相随,望不到尽头。内河岸边、池塘畔,也是芦苇丛生。正因为此,这个蒋姓聚集、芦苇遍野的水边村庄,被称作为
期刊
担 心  担心夏天越来越热,树叶  来不及喊渴,花儿来不及开放  就死了;担心落日像火球  一不小心,嘭地点燃了地面  担心老了,孤独是烈酒  难以下咽;担心左耳和右耳  有词语顺着风声进进出出  但没一个撞入瞳孔  担心身体里的血液与骨头  一个空了,一个轻了  担心自己的葬礼,灵魂迟到  一脚此生,另一脚彼世  担心这首诗有病,有意识流  到过乌有乡,并做了县令  担心作者像一滴水,躲在冰块里
期刊
“前面奉化高速出口下来,给你姐买箱水蜜桃带去吧。”  “哦……”  姚亦华应了一声,将车子缓缓靠向内道。自得知姐姐大华要临盆以来,父亲还是第一次提到她。  父亲姚茂荣不再说话,转过头,摁下一半车窗。窗外,8月溽热的南风呼呼地涌進开着冷气的车厢,扑打在姚亦华的臂膀上。他忽然觉得,浑身上下暖洋洋的。  “侬又要抽烟?”坐在后排的母亲问道。  “我透口气。”  “大华和侬一样,顶喜欢吃奉化的‘黄玉露’水
期刊
蛮多年前,那时没“上海动物园”这名字,同样地方挂的是“西郊公园”牌子。  人人晓得西郊公园有老虎有大象有狮子有狗熊,几乎人人也都去过一回了,没啥大稀奇了。稀奇的倒是西郊公园不到一点那地方,横着过来有条虹梅路,虹梅路两侧是大片毛豆地。  夏天过路人们常常吃惊:为啥毛豆地里有穿着市区流行“的确良”衬衫的男人们带着些男孩子在翻土。又不是学农,这些人干啥?常常还看见这种人掏出皮夹,拿钱塞给赶过来的毛豆地农
期刊
走 散  经常,我们说的走散  其实就是一群羊对一群牛  在啃食青草的时候  把自己和一群同类自然而然地  围成了一个圈子  也把青草所依附的几座大山  分得更加清晰一些  观碑刻  想到石刻,我就想到  斧劈刀砍的人世。铁锤,钢刀  刀刀字里带骨  面对面地耍泼斗狠  无视这生活速朽和声响  风声中,有多少石头挨在一起  记载着山河壮美和天地辽阔  持刀持锤者,硬起了铁石心肠  把自己当成了史官
期刊
想当足球教练  我对足球的关注  不亚于专业运动员  起早摸黑,从少年到白发  看中超、亚冠、欧冠……  更爱世界杯  铺天盖地足球消息  哪怕裁判也不放过  可实际上我的脚  从未抵及过球,不懂越位与犯规  仅仅好奇和不解  那么多人争抢一个球,头破血流  结果只是为了送进别人家门  偶尔碰入自家,便称乌龙  犹如滔天大罪  我这种球迷,也许更适合当教练  指挥那些人走下屏幕  让我们都成为足球
期刊
我们的祖先,是创造者,是毁灭者,是不灭的神。神灵不死,崇拜永恒。  本档案保密级别:绝密!  寻根工程备忘录第一卷  计划目的:寻找与我们相似的生命形式,通过与对方的接触,探寻我们的祖先可能的形态及灭亡原因,如果他们已经灭亡的话。  计划内容:目前已选定42光年之外的一个星球,其中的智能生命与我们形态接近,同为碳基生命。建议与对方取得联系,邀请其来访,获取其DNA样本进行合并研究,并听取对方关于他
期刊
他第一次遇见她是在机场大巴上,可能更早他们就在同一辆车上了,只是前几次他没有注意到她。那时他去机场上班已经两个月了,每个工作日上午七点或者下午七点他都会在租住的小区门口上车,这辆大巴专门接送在机场和机场附近工作的人,上车之后他会径直走到最后第二排,找靠窗的座位坐下,继续刷手机上各种平台里的新闻,在他的印象里,那时的新闻都还是零零碎碎的。偶尔他会注意到刚上车的空姐,纤长的手臂拖着小巧的行李箱,屏气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