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建立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技术创新、调整系统、整合社会资源等诸多方面整体优化的基础之上,同时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在自上而下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中,职业技术类学校一切以普通中高等学校的标准为参照,缺少自己的教学特点、具体目标以及评价标准、建校标准和教师标准等等,迷失了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本应有的巨大活力受到了长期的打击和挤压。
如何焕发职业教育的活力,是政府、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本身应该特别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改善职业教育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结合实际,为职业学校制订出符合学生特点、行业规范、地方和各类产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标准、毕业标准和等级评价标准。其次,搭建职业院校与地方经济、企业行业和高一级学校教育相互融通的立交桥;给予职业院校更直接更有力的经费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此外,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中,明确加强“公民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目标,为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标准和水平;加快企业产品换代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已有的市场利益,使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支持恢复到正常状态。
就职业院校本身而言,实事求是地探索适宜的教育模式、改善和创新评价方式是最根本、最迫切的。具体包括:尊重学生特点,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积极探索多元化、“工作化”、“实用化”、技术化的教学方式;加大学生实习力度、鼓励学生树立就业创业新观念;改变单方面要求企业支持学校而忽略学校对企业技术创新帮助的偏向;摆脱单纯的学术性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片面影响,摸索出适合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务实之路。
在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意志、企业的支持固然必不可少,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改革思路应该得到更为深切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职业技术类院校更多的条件支持和政策空间.使其在发展之初就明确自身定位和改革思路;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方式、技术创新方式和适应经济与社会的生存发展方式。理顺现实社会中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关系,营造和谐共赢的发展生态。让现有的职业教育机构能够放手探索、积极实践,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大框架中,将职业教育的价值、作用、特色和潜力最大程度地彰显出来,赢得更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不少职业院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做了多方面积极主动的探索,积累了大量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材、教法、专业设置、行业标准、实习模式和评价规范等,并在与企业合作、为地方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创新案例。越来越多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人们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建立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技术创新、调整系统、整合社会资源等诸多方面整体优化的基础之上,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空间让职业教育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使其早日焕发出潜在的巨大活力。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在自上而下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中,职业技术类学校一切以普通中高等学校的标准为参照,缺少自己的教学特点、具体目标以及评价标准、建校标准和教师标准等等,迷失了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本应有的巨大活力受到了长期的打击和挤压。
如何焕发职业教育的活力,是政府、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本身应该特别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改善职业教育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结合实际,为职业学校制订出符合学生特点、行业规范、地方和各类产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标准、毕业标准和等级评价标准。其次,搭建职业院校与地方经济、企业行业和高一级学校教育相互融通的立交桥;给予职业院校更直接更有力的经费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此外,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中,明确加强“公民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目标,为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标准和水平;加快企业产品换代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已有的市场利益,使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支持恢复到正常状态。
就职业院校本身而言,实事求是地探索适宜的教育模式、改善和创新评价方式是最根本、最迫切的。具体包括:尊重学生特点,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积极探索多元化、“工作化”、“实用化”、技术化的教学方式;加大学生实习力度、鼓励学生树立就业创业新观念;改变单方面要求企业支持学校而忽略学校对企业技术创新帮助的偏向;摆脱单纯的学术性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片面影响,摸索出适合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务实之路。
在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意志、企业的支持固然必不可少,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改革思路应该得到更为深切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职业技术类院校更多的条件支持和政策空间.使其在发展之初就明确自身定位和改革思路;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方式、技术创新方式和适应经济与社会的生存发展方式。理顺现实社会中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关系,营造和谐共赢的发展生态。让现有的职业教育机构能够放手探索、积极实践,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大框架中,将职业教育的价值、作用、特色和潜力最大程度地彰显出来,赢得更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不少职业院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做了多方面积极主动的探索,积累了大量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材、教法、专业设置、行业标准、实习模式和评价规范等,并在与企业合作、为地方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创新案例。越来越多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人们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建立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技术创新、调整系统、整合社会资源等诸多方面整体优化的基础之上,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空间让职业教育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使其早日焕发出潜在的巨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