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肌指数对肝移植早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腰大肌指数(PMI)对成年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22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4例,女性41例,年龄27~75岁。原发病:乙肝肝硬化44例,丙肝肝硬化10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9例,其他良性肝病2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116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血管肉瘤1例。根据患者术前CT影像学资料测量第三腰椎椎体尾端下缘水平面双侧腰大肌横截面面积,计算PMI。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截点值,依据截点值将患者分为低PMI组和高PMI组。分别使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低PMI组患者44例,高PMI组患者181例。与高PMI组相比,低PMI组ICU停留时间较长[82.5(62.0~128.0)h比69.1(56.0~104.0)h,P=0.006],术前血尿素氮较高[5.86(4.35~15.52)mmol/L比4.94(4.05~7.06)mmol/L,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高PMI组比较,低PMI组有较高的5级并发症发生率(18.2%比4.4%,P=0.004)和4a级并发症发生率(18.2%比5.5%,P=0.011),且120 d累积生存率较低(81.8%比95.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血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手术时间、无肝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级并发症及3级各亚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PMI与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相关性,低PMI患者肝移植术后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单心室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其死亡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70例接受单心室系列手术的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男性5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为13.3个月(范围:6 d至150个月)。单心室系列手术包括第一期姑息手术、第二期双向Glenn术、第三期改良Fontan术。早期死亡定义为术后3
目的探讨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进展期胆囊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9家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生存时间、阳性淋巴结数目(NMLN)、T分期、病理学分级、切缘、黄疸、肝脏浸润、年龄、性别、肿瘤形态10个变量因素,运用Bayesia Lab软件建立模型,基于树增益朴素贝叶斯算法建立以生存时间为目标节点的中
期刊
目的探讨KLK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胰腺癌组织芯片中KLK7的表达水平。分析KLK7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建立KLK7稳定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采用KLK7-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株敲低KLK7;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化疗敏感性;Transwell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引流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7月至2017年8月行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其中52例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依据患者术前是否行引流减黄胆汁回输治疗,分成未减黄组(n=15)和减黄组(n=37)。同时在减黄组中,依据是否行术前肠内营养治疗分为非肠内营养亚组(n=13)和肠内营养亚组(n=24)。组间
目的探讨T1b期胆囊癌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国内8家医疗中心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7例T1b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美国SEER数据库登记的1973年1月至2014年12月随访资料完整的794例T1b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4例,女性637例,男女比例为1.0∶2.5;发病年龄为(69.5±12.0)岁。<70岁者380例,≥70岁者
日间手术的定义是患者在1 d(24 h)内完成入院、出院的手术或操作,不包含门诊手术。胆道外科日间手术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加速患者康复,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给胆道外科日间手术规范化、标准化流程的建立提供参考,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和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组织国内来自外科、麻醉、护理、日间手术管理方面的专家制定本共识。本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1)胆道外科日间手术的体
目的探讨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IPNB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64±8)岁。采用门诊复查结合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随访。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腹痛(31例)、发热(15例)与黄疸(11例)是最常
围肝门胆道肿瘤包括肝门部胆管癌、侵犯肝门的胆囊癌和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因其具有侵袭性强、解剖变异性大、病理生理复杂、生物学行为多样和术前评估困难等共同特点,导致R0根治性切除率低、围术期并发症率与病死率高、预后差。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是以精准外科理念为指导,以肝门解剖与暴露为核心、以三维数字医学影像评估技术为手段,通过由肝外向肝门和由肝内向肝门顺逆结合的肝门解剖路径,完全敞开肝门后充分显露病灶与肝
胆道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远端胆管癌和胆囊癌。由于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术中涉及肝门结构的解剖,部分还需完成复杂的胆道和(或)血管重建,手术难度大,故腹腔镜下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的报道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腹腔镜技术在胆道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问题进行阐述,以促进腹腔镜技术在胆道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