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教,以问促思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巧妙设问,以问促教,以问促思,能够盘活僵化的数学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本文就2015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中一道压轴题入手,不断启发追问,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实践解题过程中逐渐认识数学问题本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压轴题 以问促教 以问促思
  一、试题呈现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
  过点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AG、BG、CG、DG,且∠AGD=∠BGC。
  (1)求证:AD=BC。
  (2)求证:△AGD∽△EGF。
  (3)若AD、BC所在的直線互相垂直,求AD[]EF的值。
  二、题型立意分析
  本题属于几何综合题。在四边形对边相等的基础上,巧妙地将中垂线、全等相似结合在一起,图形结构简洁美观,充分体现了几何图形灵活多变的魅力。三个问题的设置体现了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征。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在动手画图、观察、思考过程中探究图形的本质特征,感受问题之间的紧密联系。本题还具有中考压轴题起点低、落点高、探究性强、区分度高等特点,考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活动分析
  (一)教学片段1:多维角度审题,重视图形生长过程
  教师先出示题目的题干部分。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干,你认为题干中哪些语句比较关键?
  生1: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过点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另外,附加∠AGD=∠BGC。
  师:请大家在四边形ABCD的基础之上按照题干要求将图完整地画出来,说说你对题意的理解。
  生2:线段GE、GF是线段AB、CD的中垂线,故GC=GD,GA=GB,△GDC和△GAB是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联合∠AGD=∠BGC,很容易得出△GAD与△GBC全等。
  生3:由于∠AGD=∠BGC,观察图形可得出∠DGC=∠AGB,所以△GDC和△GAB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它们必定相似。
  师:大家对比画图前后的审题结果,你们能再谈谈自己对这道题的思考吗?
  【教学分析】
  学生解答压轴题困难之一在于审题时抓不住问题的核心,尤其是容易忽略隐藏条件,因而导致难以找到突破口而一筹莫展。在刚才的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自己画图,发现题目图形是四边形上下两条对边的中垂线相交形成两个轴对称的等腰三角形。再附加两边角相等形成全等图形特征。初中生习惯于仅仅看题、观察图形,而不愿意动手操作,但是复杂图形所蕴含的信息多且隐蔽,学生不容易捕捉到关键细节特征。审题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生长过程,找出图形的本质特征,明确图形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为解题指引方向。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审好题就是成功解题一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无疑是提升其数学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学片段2:循序渐进,深挖题意
  观察题目第二个证明目标,求证:△AGD∽△EGF。
  师:证明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结合以上结论,试试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生4: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很好,结合本题条件特征,大家怎么解决问题呢?
  生5:△GDC和△GAB是共顶点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它们相似。GE、GF分别是底边CD、AB的中线,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GE、GF分别平分底边,平分顶角。
  ∠DGC=∠AGB∠DGF=∠AGE∠AGD =∠BGC。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可得
  师:很好,大家利用等腰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再巧妙利用比的性质转化成
  △AGD和△EGF对应边的比。大家再思考和拓展一下,如果仅仅将题目中的中点E、F条件改变一下,△AGD∽△EGF仍然成立,你会怎么改编?
  生:……
  师:如果点E、F分别分CD、AB的比相等时(如图2),△AGD∽△EGF仍成立吗?
  【教学分析】
  证明二次相似对于学生是个难点,第二问的设置是常见的二次相似模型。第二问中我们应用了二次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之比,再利用比的性质转化。在沪科版课本习题设置中,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对应边之比的练习、强化不是很多,通常是一次相似,再利用相似比转化计算。为了突出难点,教学设计了拓展设问,强化方法应用。
  师:请大家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列一个线索图。
  学生整合自己的思路,画出自己的思维线索图。
  老师总结:本题第一问起点低,我们采用顺向思维由因索果利用全等解决。第二问我们从结论出发,寻找条件,结合已有条件,应用综合法,两用二次相似。我们可以列出如下思维线索图:
  【教学分析】
  做十道题不如透彻解决一道题,学生做题速度快,不善于深入思考,仅仅为做题而做题,这样会失去学习数学的核心力。而压轴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本题第一问虽然简单,但是它是一个入口,从这里进去之后,学生能找到更多的相关要素,并且第一题结论是第二问、第三问的条件。压轴题往往通过设问为后续问题搭梯子。让学生对比两题不同的解决策略,要求学生列出思维线索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层次、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鼓励学生改编题目条件,拓宽学生思维,不被定式约束。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一道题,对问题的本质进行研究。建构几何模型,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片段3:巧构辅助线,一题多解
  师:第三问中的条件AD、BC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有什么作用?AD/EF的值与第二问两三角形相似有什么关联?
  生6:延长线段AD、BC相交于点H(如图3),这样相互垂直条件更加直观,可以观察到△HAB是直角三角形。由∠HAB+∠HBA=90°
  ∠GAB+∠GBA=90°,得到△G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还有其他途径吗?
  生:……
  师:题目条件中AD與BC所在直线垂直,大家延长线段AD与BC相交,这样形成的直角更直观。类比这种方法,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想法吗?
  大家积极思索、讨论。
  生8:(如图4)构造平行线,过点D作HD∥BC,连接HD、BH、AH,得HD⊥AD。
  生9:(如图5)过点E、F分别作EM∥AD,FM∥BC,得△EFM为直角三角形。
  生10 :(如图6)过点A作AQ∥BC交CE延长线于点Q,得AD⊥AQ。
  同学们思维发散开了,展示了很多不同构造辅助线的方法(如图7)。
  师:很好,大家利用平行线结合中位线、全等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第三问。由△AGD≌△BGC联系旋转的知识,大家再来观察一下图形之间的关联。
  生11:△BGC可以看成是△AGD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如图8),旋转中心为点G,对应边分别是AG与BG、GD与GC、AD与BC。故AD与BC的夹角是旋转角,当AD与BC所在直线夹角为90°时,则∠AGB=∠DGC=90°,因而△GDC、△G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应用相似比得出结果。
  师:那如果AD与BC所在直线夹角不是90°,而是60°,120°,大家能算出AD与EF的比值吗?如果它们的夹角用一个字母α表示,那结果怎么表示?
  学生回答归纳得出EF与AD的比值可以用三角函数表示。
  【教学分析】
  学生独立面对几何综合题时往往花费很长时间而不得要领,但是老师一点拨,他们就豁然开朗,然后就是懊恼不已,后悔自己没想到关键点。再然后是不断刷题,沉迷于题海,辛苦不堪,但收获甚微。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我想还是教师过多地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上,解题教学过于泛泛而谈,只讲解答案,就题讲题,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因而对于解题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一道题, 引导学生从多种视角审题,不仅关注关键语句,还要启发学生从图形的生长过程、所求结论综合分析和探究题目来求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走出一道题,组织学生对问题的本质进行研究,类比自己做过相似的习题或者相似的解题方法,追根溯源更深层次地探究多种解法。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开动大脑,不断总结归纳,学生才会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四)教学片段4:变式拓展,提升数学素养
  师:大家在刚才的学习中,很有自己的思想,老师为你们点赞。带着刚才的经验,大家再次观察图形,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看待这个综合图形的形成过程?应用本题解题指导思想,你能解决类似问题吗?
  【学生回答汇总】
  可以看成是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中,作不相等对边的中垂线形成的两个共顶点、等顶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可以看成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旋转得到的图形;
  可以看成是两侧的三角形旋转得到的图形。
  【变式拓展习题】
  (1)已知:如图9所示,△AED和△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M、N、Q分别是DE、BC、BD的中点,
  求证:△Q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10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
  AD与BC夹角为α,
  求FE/AD。
  【教师感悟】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深度和敏捷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成为口号。学生必须从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中考压轴题具有起点低、落点高、开放性强、综合度高的特点。初三数学教学以压轴题为载体,不断启发追问以开阔学生思路,学生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在压轴题教学中,老师要捕捉到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发现学生思维模糊区,实时跟进学生思维,合情合理地进行启发式追问,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实践解题过程中逐渐认识数学问题本质。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是一种现代的信息技术工具,通过知识碎片化的处理方法,来实现对课堂内容的聚焦。同时,微课还可以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定位。在微课教学中,融合音频、视频,加上导引文字,可以实现古文的深入学习。微课在小学阶段的古文学习中,可以起到启蒙的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朗读、正音,学会对关键字词进行积累。同时,在古文的翻译中,微课可以纠错,在古文理解上起到点拨的作用。总之,微课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
期刊
摘要:阅读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整本书阅读更是阅读的核心。我们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不同阶段的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保持乐读的状态,形成会读、研读能力,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 指导策略     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研究。学校立足学生阅读现状,有针对性的指
期刊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好资源。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关注“反复诵读、展开想象、适度拓展”,能让学生感受其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古诗文 韵律美 意境美 诗情美 教学策略     悠悠中华光辉历史源远流
期刊
摘要: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小学师资现状不能满足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所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训成为研究和實践的重要课题。根据河南省农村小学师资的需求现状,以“基于课程资源整合的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案为例,全方位解析小学全科教师培训方案,探讨提高河南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训效能的培训方案及实施保障。  关键词:河南农村 小学师资 现状 培训方案     近年来,教育部对教师培养提出了
期刊
摘要:历史教师宜深挖教材,精细读史,仔细探究历史背后的逻辑关系,建构适合自身的教学知识结构,方能从容地驾驭课堂教学。本文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细究鸦片走私与禁烟行动,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内在原因和决策过程,以为教学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从而实现从容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细读 历史 教学 鸦片战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教学欲从容,读史宜细精。为了上好每一节历史课,笔者努力细读历史。在
期刊
摘要:课题实验校在中段小学语文习作素材和课程资源的提供中,紧紧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新”“实”并举,“收”“放”结合。具体表现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学生习作的素材关注热点、凸显个性、耳目一“新”,教师精心开发、搭建平台、做“实”课题,学生亲近自然、传承经典,活动中“放”飞自我、不落窠臼,最后落脚点“收”回到习作课程资源的积累上。课题组构建开放的、有活力的、与时俱进的“读写”课堂。丰富的课内外实践
期刊
摘要:中学生要提高自己公共参与的素养,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不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民主决策是公共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生应在掌握民主决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民主决策,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本领,还服务了社会。  关键词:公共参与 民主决策 知识 技能 实践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公共参与的解释,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科学发现者: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中“地理实验”内容的编排, 对比我国的高中地理教材,结合地理课程的基本目标、关键目标,本文从“地理实验”出发,提出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理课堂要增强学习的探究性等观点。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实验学生教材  一、“地理实验”
期刊
摘要: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只有牢固掌握与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正确灵活应用。在当前大力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应做好高中数学概念的研究,把握核心概念,结合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寻找相关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 核心概念     高中数学涉及的很多核心概念,是学习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主要有集合、函数、数列以及立体几何
期刊
摘要:本文以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基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研读教材,制定核心素养目标;二是诠释教材,构建物理核心观念;三是知识重演,渗透科学思维方法;四是重视合作,体验科学探究精神;五是拓宽视野,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六是检测升华,延伸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研读教材诠释教材知识重演重视合作检测升华  一、研读教材,制定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