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又难忘的冰峪沟等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89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尴尬又难忘的冰峪沟
  陈树棠
  
  大连冰峪沟为千山山脉的南末端,即使阳春三月,也因山高谷深积雪不化,常见冰连雪、雪挂冰的景象,故名冰峪沟。如今它以“辽南小桂林”的独特影响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可是我在冰峪沟的四日游却是在麻烦和尴尬中度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一日清晨,我随小导游沿小峪河上行,河水清澈见底,河中彩鱼多不胜数。景色虽美,道路却缺乏人性化设计,临水多是被茂草覆盖的石板路,石板与石板间缝隙颇大,游客稍不慎便踩空崴脚。连续踩空后,我苦笑着说:“请给管理者捎个话?给这地方起名叫崴脚路吧。”小导游即兴解说:“这位老先生已经给这段路取好了景观名称,叫崴脚路,不错!大家不妨体验一下。”
  第二天,这种石板路更让我吃了苦头。在英纳湖渡口还是这种石板路,不同的是石板与石板之间是清凉的河水,人们需要踩着石板过河。渡河的人很多,我不慎被挤了一下,又一脚踩空。早前我自认为穿拖鞋走水路再聪明不过,谁想一脚踏空,湍急的水流瞬间便拽走了我的拖鞋。我急了,准备脱下衣裤,索性跳入湖中把拖鞋捞上来。但朋友摆手示意才让我注意到,岸上已经站满了围观者。迫于形势,我只得放弃了拖鞋光脚上岸。仅穿着袜子走路的我自然也成为不少人指指点点的对象,“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宽慰自己,索性在英纳湖前赤足留念。正当我狼狈不堪的节骨眼上,一位素不相识的少年送我一双新拖鞋,如何感谢这个少年成为一路上我和朋友讨论的话题,为我们的行程平添了几分温馨。
  第三日安排游客攀登冰峪沟的最高峰了望塔。许多朋友畏高,宁愿在山下等候,我架不住小导游热情动员,参加到了爬山的队列中。开始道路平缓,我还有心情在那些似是而非的“神女峰”、“美女石”前照相留念;还有力气点评谷牧副总理当年游山时候留下的对联“进山探奇秀,峰回醉青幽”。走半山腰的般若洞,我就有些气喘吁吁。此处是上下山之间的必经之路,却是人工制造了一个洞穴。洞口门面挺大,但洞内狭窄,又无灯光,加上拐弯抹角,游人都小心翼翼地爬上爬下。大家都挤得通身臭汗,依然前进缓慢。
  过了般若洞,到山顶全是台阶。我一鼓作气,用了15分钟终于大汗淋漓地到达山顶平台。几个同行的小伙子赞叹我这把年纪了也登到了平台上,却又警告我,别再往上爬了,风光差不多。这话反而刺激了我的不服气劲头,偏要攀爬到最高处看一眼,结果那几个小伙子说对了……
  下山很快,不快点也不行,因为集合的时间快到了。疾步之下,我再次戳伤了老伤腿,那还是早年在北京旅游,右侧膝部的副韧带撕裂了留下的病根。我右膝关节痛得不行,只得一步一挪,那也没忘了逗乐,学着赵本山卖拐时的瘸步。其实我是真瘸了,谁让我逞强?
  这4日游可谓损失惨重,我丢拖鞋又戳伤了腿,同行的人有丢墨镜、游泳衣,还有遗失相机、手表的。委托旅行社统一购买的胶卷放入相机后普遍卡壳;为大家采买的不少食品分配也不尽公平,还浪费不少。也许正因为有如此多的遗憾,更让我难以忘记冰峪沟。
  
  泰山的租衣陷阱
  李付春
  
  泰山为五岳之首,爱好旅游的我自然要去一游。时逢端午小长假,游客把整个山道堵了个水泄不通,形成一条蜿蜒的“人河”。
  爬到中天门,有的小商贩在半路上就开始拦住游人,说山顶上很冷,在山顶租一件大衣的租金比买一件都贵。据说,泰山的商品会随着山高而涨价。因此,小商贩的话似乎有几分道理。旁边的几位游客一看就是过日子的好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每人租借了一件大衣,说是看日出用。我想,5月的天气已经没必要租军大衣了,于是没多想就继续赶路。
  也许是体力消耗严重,也许是下雨山路难走,还没到十八盘,我就有些筋疲力尽了。就在我停下喘口气的时候,两三个旅伴每人各自背着大行李包,腋下还夹着一件军大衣,从我身边走过。
  人们说,不爬十八盘就等于没来过泰山。果然是这样,紧十八盘,慢十八盘,不紧不慢又十八盘。爬完了第一轮的紧十八盘后,抬头往上看,山路越来越陡峭,回头往下看,有些头晕目眩的感觉。即使走得如此吃力,我还是赶上了租大衣的旅伴。他们每人抱着一件十多斤的军大衣气喘吁吁地爬山,脸红得像在蒸桑拿一样。这时他们中有位问我:“把大衣给你好吗?回来时到中天门退还他们,这段路就权当我帮你拿了。”我摇头,因为我累得话都懒得说,只听他们中有个人说:“咱不要了,扔到山谷里得了!”虽然是气话,但看得出他们是后悔了。
  到了山顶,观赏完了以后,一问大衣的出租价格才5元钱。而且天空小雨浙沥,明天早晨能看上日出的概率很小,还不如趁早下山呢。据说,如果不是节假日,山上的东西基本上也不贵,手电等用品完全没必要在山下买。还有游客的遭遇更加“悲惨”,在山下就听说山上的东西非常贵,被忽悠到商店里以20元一件的价格租了大衣,还交了100元的押金。
其他文献
八一厂的老演员冯恩鹤在电视剧《潜伏》里饰演了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因为演技炉火纯青,虽是反面人物又是配角,却同样受到观众们的追捧。鲜为人知的是,他和妻子曾为实现各自的梦想,一别就是12年,此间,这位银屏硬汉却一直为爱默默相守。    难得默契    1948年4月,冯恩鹤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968年,冯恩鹤参军入伍,在海军某潜艇部队任职后调入海军政治部话剧团当演员。此后,他凭着扎实的演
期刊
惊悉丁聪先生于2009年5月26日逝世,特撰以下文字以表怀念之情。  漫画大师丁聪自称“小丁”,我知道他的名字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被错划为“右派”时。当时他蜇居于北京西城一条小胡同中,我的一位姓董的小学同班同学恰与之同院为邻,时常向我提起他。但我那时还是一个小孩子,没有胆量访见他。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人民政协报》主编副刊,曾请他为报纸画过几幅漫画,在各种文化场合经常见到他,但到他府上访见
期刊
父母的爱情指数  国 宏    我的父母一辈子不懂什么叫“爱情指数”,却已相濡以沫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父母的姻缘是在战场上缔结的。那是在1952年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时任侦察排长的父亲与时任营部卫生员的母亲在硝烟弥漫的战壕中相识了。一次战斗中,父亲腰部受了伤,组织上派母亲护送父亲回国疗伤。于是,这对战场鸳鸯带着一身硝烟和弹孔在北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战争结束后,父亲和母亲复员回到了农村老家,成了
期刊
母亲退休后,突然间迷上了开车,且不顾家人的反对,要报名学车拿驾照!  其实,自从5年前家里买了车,老妈便动了学车的念头。今年,在上海某知名公司就职的大哥将一辆公司奖励的“保时捷”开回了家,老妈心里就更痒痒了!老妈做事向来是“说了就算、定了就办”,报名学车后,家中一连数周不见老妈的人影,从早到晚扑在练车场上学习训练。有一次我去驾校接她,教练当面夸奖老妈荣获驾校五个“之最”:全校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听课
期刊
独门秘笈助中国女排蝉联“五连冠”    李安格是北京体育大学退休教授,他虽已年逾八旬却仍满头黑发,身板挺拔,反应敏捷,精神面貌堪比年轻后生。有人问他为什么精神状态这么好?李安格回答,因为有了排球!  1951年,2 3岁的李安格从北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今天津大学)毕业了,正当他满怀激情地投入祖国的航空事业时,一纸调令却让他的人生与排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来,李安格在校期间便显露出了过人的排球天赋
期刊
丈夫病故再婚不易,为儿子留学铺路征“洋婚”    李菊芳是郑州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虽人到中年,但皮肤白皙,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  李菊芳曾经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不幸的是当公务员的丈夫5年前罹患肝癌撒手人寰。为了让儿子早日走出单亲家庭的阴影,李菊芳先后接触过一些男人,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对婚姻不抱希望的李菊芳从此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儿子身上。有一天,一位好友对她说,她姨妈家的女儿离异
期刊
扇子为扇风纳凉之物。在我和老伴居住的家中,客厅、书房有空调,其余各屋都有电风扇。空调我们很少开,前几天天气热,小女儿回家来开了空调,第二天我的腰就受凉犯老毛病,我说是开空调的原因,老伴否认,为此两人还争执一番。  那些降温用的电器虽然管用,但我还是喜欢纸扇之类。纸扇是我从年轻时就喜用的东西,是我夏季的随身之物。夏天只要外出总少不了带把纸扇,在腰带上一别,感觉热时取下就用,身轻风柔,随意方便。在家中
期刊
也许是老妈搞了一辈子地质工作,对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十分眷恋,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她便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渠道,洋洋洒洒绘制出了一幅“黄昏出游图”。此图不仅详尽地标出了出游的时间、目的地、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还标出了每个景观、景点的相关历史人物和相关掌故,其缜密、详尽程度,绝不亚于专业人士绘制的旅游地图。  “出游图”绘就,老妈的心便“长草”了。考虑老妈的身体状况、家里的经济条件等都还
期刊
隔辈溺爱:温柔的痛  漠 北    时下,隔辈教育已成为“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现象之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承担起照顾和抚养隔辈子女的义务。我的父母就是这个老年群体中的一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因他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而成为我们心中一种“温柔的痛”。  儿子壮壮今年8岁。孩子一出生,我年迈的父母便从乡下赶来照顾。二老对孩子非常喜欢、特别在意,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歪了”。时间一长,壮壮就成了爷
期刊
16年前,我年轻气盛,几个伙伴一起凑了100元,直奔十里洋场上海。为了省钱,我们走了很久才找到一家小旅店,6个人一张大通铺,每人8元。我们心里盘算着如果这样,可以在上海多呆几天。可是第二天早饭一吃,计划就破产了:早饭是每人3只肉粽子,2.5元一只,吃完粽子拿起桌上的清茶喝了两口,准备结账,惊住了:27.5元一人。原来那茶每杯要20元!这20元一杯的清茶,让我结郁多年并永远凝固在记忆里,让我在以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