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追求人性美;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展示个性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情感美。
【关键词】 人性美 个性美 情感美一、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追求人性美
生活,是一个奥妙无穷的客观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社会,是纷纭复杂的人生。小学生写作文往往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刻意模仿,容易陷入模式化的框架,作文中编假话、说套话、缺乏真实的内容、趋势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即通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情感,让作文教学与培养人格互相渗透,相得益彰,使学生为人为文俱佳。其次,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美,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看好的电视节目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祖国的热爱、对他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狭小的空间,把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热爱大自然,领略鸟语悦耳、花香怡神、山河雄阔、星辰奥妙……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精神品格,挖掘人性美。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的体验,捕捉到了素材,作文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如在写《难忘的一天》一文时,有一位男生的作文写得引人入胜。文中充分展示了星期天他感受到的快乐。一个父母不在家的星期天,他和几个小伙伴终于溜出家门搭上汽车到南口镇买了一张门帘回来,一口气做了二十几个风筝。傍晚,秀兰大桥上空飞起各色的风筝,他和几个小伙伴跑呀跳呀,汗流满面……
看到这样的作文我感动了,当孩子们的心被感动的情感所浸润时,心志被陶冶时,在生活之处领略一份真实,他们的心中就会有一片永远明朗的天空,他们稚朴的言辞,同样会感动他人。
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展示个性美
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写作中,首先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的特色的作文。例如,写《我的同学》一文时,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能写自己身边的同学的真实的事。其中,一位女同学写道:“我的书包越来越乱了,我的捣蛋同桌又把废纸往我的书包里塞了,这可是他对我打‘小报告’的一种‘惩罚’,老师什么时候才帮我调座位呢?”“另一位男同学则写道:吴彬彬是个智障生,他的记忆那么差,一个字都不会写,不会读,可今天,在大雨滂沱中,我看见他拿着雨伞给车棚里的老师送去。他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呵!”在这次习作中,几乎找不到一篇雷同的作文,学生们在各自的作文中展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真人”的写照,表达的方法也各有所长。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情感美
我们发现,现在的有些独生子女孩子似乎越来越缺少亲情和友情,缺少爱心和同情心,有的变得冷漠和残忍。其实,我们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但离生活实际甚远,大多停留在要领说教和灌输上,因此,常常成为一句空话,在学生身边其实是一片爱的盲区。为此,我们要尝试教会学生关爱身边的父母,关爱身边的人,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用心去感受情感美。
如指导写《快乐的一天》一文时,我启发学生用心去回忆生活中曾发生的事,用手中的筆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情贵在真,只有在写作中表达出了真情,你的文章才有可能感动他人。林小龙同学在文中写道:“上星期四上午放学前,班主任廖老师告诉我下午放学后将到我家家访。我听了可高兴了。本来每天中午我都要午睡的,可那天我激动得睡不着,我干脆起来洗茶壶茶杯,抹桌椅桌凳,甚至提来水把整个房子的地板都拖干净了。妈妈见我忙成这样赶快跑到阳台上看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老师家访完刚离开,妈妈激动地把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脸,还在我的额头上亲吻了一下。在妈妈的怀里我哭了,要知道一个曾经很不听话的孩子,一个成绩曾经很差的孩子今天却得了老师那么多的表扬,我能不激动吗?每天都为我的成绩担忧的妈妈听到我的语文居然考了92分,怎能不高兴呢?这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文如其人,多么纯朴、多么真诚的孩子,他把他的亲身经历真实地再现在作文上,让每一位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并为之喝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来自生活,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处处发现真情,发现真、善、美、假、丑、恶,那么,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作文的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已,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有这作文的活源泉——生活,且利用得好,操持得当,那岂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涓涓活水!
参考文献:
[1]曹茂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问题[J].教育探索,2007,(04) :77-79.
【关键词】 人性美 个性美 情感美一、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追求人性美
生活,是一个奥妙无穷的客观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社会,是纷纭复杂的人生。小学生写作文往往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刻意模仿,容易陷入模式化的框架,作文中编假话、说套话、缺乏真实的内容、趋势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即通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情感,让作文教学与培养人格互相渗透,相得益彰,使学生为人为文俱佳。其次,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美,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看好的电视节目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祖国的热爱、对他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狭小的空间,把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热爱大自然,领略鸟语悦耳、花香怡神、山河雄阔、星辰奥妙……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精神品格,挖掘人性美。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的体验,捕捉到了素材,作文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如在写《难忘的一天》一文时,有一位男生的作文写得引人入胜。文中充分展示了星期天他感受到的快乐。一个父母不在家的星期天,他和几个小伙伴终于溜出家门搭上汽车到南口镇买了一张门帘回来,一口气做了二十几个风筝。傍晚,秀兰大桥上空飞起各色的风筝,他和几个小伙伴跑呀跳呀,汗流满面……
看到这样的作文我感动了,当孩子们的心被感动的情感所浸润时,心志被陶冶时,在生活之处领略一份真实,他们的心中就会有一片永远明朗的天空,他们稚朴的言辞,同样会感动他人。
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展示个性美
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写作中,首先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的特色的作文。例如,写《我的同学》一文时,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能写自己身边的同学的真实的事。其中,一位女同学写道:“我的书包越来越乱了,我的捣蛋同桌又把废纸往我的书包里塞了,这可是他对我打‘小报告’的一种‘惩罚’,老师什么时候才帮我调座位呢?”“另一位男同学则写道:吴彬彬是个智障生,他的记忆那么差,一个字都不会写,不会读,可今天,在大雨滂沱中,我看见他拿着雨伞给车棚里的老师送去。他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呵!”在这次习作中,几乎找不到一篇雷同的作文,学生们在各自的作文中展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真人”的写照,表达的方法也各有所长。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情感美
我们发现,现在的有些独生子女孩子似乎越来越缺少亲情和友情,缺少爱心和同情心,有的变得冷漠和残忍。其实,我们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但离生活实际甚远,大多停留在要领说教和灌输上,因此,常常成为一句空话,在学生身边其实是一片爱的盲区。为此,我们要尝试教会学生关爱身边的父母,关爱身边的人,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用心去感受情感美。
如指导写《快乐的一天》一文时,我启发学生用心去回忆生活中曾发生的事,用手中的筆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情贵在真,只有在写作中表达出了真情,你的文章才有可能感动他人。林小龙同学在文中写道:“上星期四上午放学前,班主任廖老师告诉我下午放学后将到我家家访。我听了可高兴了。本来每天中午我都要午睡的,可那天我激动得睡不着,我干脆起来洗茶壶茶杯,抹桌椅桌凳,甚至提来水把整个房子的地板都拖干净了。妈妈见我忙成这样赶快跑到阳台上看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老师家访完刚离开,妈妈激动地把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脸,还在我的额头上亲吻了一下。在妈妈的怀里我哭了,要知道一个曾经很不听话的孩子,一个成绩曾经很差的孩子今天却得了老师那么多的表扬,我能不激动吗?每天都为我的成绩担忧的妈妈听到我的语文居然考了92分,怎能不高兴呢?这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文如其人,多么纯朴、多么真诚的孩子,他把他的亲身经历真实地再现在作文上,让每一位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并为之喝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来自生活,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处处发现真情,发现真、善、美、假、丑、恶,那么,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作文的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已,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有这作文的活源泉——生活,且利用得好,操持得当,那岂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涓涓活水!
参考文献:
[1]曹茂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问题[J].教育探索,2007,(04)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