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毅 西部环境报道中的“黑马”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ver1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27日,2016年“最佳环境报道奖”的评选结果公布,“澎湃新闻”的环境记者石毅获得“年度最佳记者”奖。
  “当时转做环境记者,看来更适合自己。”石毅这样评价自己当初的决定。
  做记者,石毅不是新人,她从校园毕业踏入社会后,便一直在媒体工作,做过不少岗位,转做环境报道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她做的是健康类副刊稿件的采编工作。2014年,“澎湃新闻”开始筹备创办,单位领导征求石毅的个人意见,她决定去“澎湃新闻”担任环境新闻记者。做记者,都需要有新闻理想,有社会担当,她不觉得环境记者有什么特别之处。
  “转对了”,不是作品获奖的沾沾自喜,而是石毅对自己听从了内心的声音,总算找准了自我定位的庆幸。她觉得,有幸成为环境记者,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找回了她与大自然之间的缘份。


  带着刚入行的“新人”的锐气、朝气,石毅把精力放在了动物保护、关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领域上,很快便厚积薄发,力作频出。


  2015年2月16日至25日春节假期期间及前两天,新疆自治区环保厅在官网公示了该保护区第六次调整方案。
  关于卡山自然保护区的调整意见,一些环保组织一直在密切关注,他们看到这份调整方案后,经过多方面求证:卡山自然保护区的调整方案已获得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而官方渠道,没有发布任何通告。
  4月选题确定下来后,石毅一行人奔赴新疆,求证调整方案的批复情况。
  由于当地政府对卡山自然保护区的内容比较敏感,很多具体的内容都得不到很全面的数据。
  石毅一行人来到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没有审批的项目工程地,他们看到工人的生活区和金矿的一些基础设置已经建成。一名自称是金矿副矿长的人说,金矿的建设自2014年就开始了。在从保护区调整出去的另一部分,黄黑色的巨大花岗石已经被开采出来堆放在一旁,地面留下众多几十米深的大坑。面对已被破坏的卡山保护区,石毅一行人只有感到惋惜,也更加激发他们做好这个采访的决心,要用已发生的事实来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
  在卡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准东区域,露天煤矿所堆砌的多处煤矸石山已经变得如楼房一般高,更多的煤矸石还在不断地倾倒出来。运煤的卡车日夜不停地在各个煤矿之间穿梭,扬起的烟尘将整个戈壁染成黑色,让人误以为闯入了沙尘暴之中。
  准东的北面是一片长满了黄色、绿色、红色戈壁植被的荒原,不时能遇到野生动物的残骸,那上面还有被狼牙咬过的痕迹。
  “近年来,狼有时会跑到居民的屋里去抢夺食物,主动攻击人类。”野生专家表示,野生动物攻击人类的事件是很少发生的,在保护区内发生动物攻击人的情况可能是人类过度破坏,造成动物野外的食物不足、食物链发生断层而导致。
  在对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的整个采访中,石毅和她的同事深入保护区求证事实。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野外采访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因为能够去到很多游客去不到的地方,看到真正的“荒野中国”。在卡山自然保护区野外露营时,附近的居民时时提醒他们要小心狼的攻击……
  政府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忽略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中国当下经济与环境争锋的焦点,往往是经济占上风。在采访中石毅发现就卡山保护区而言,新疆的林业部、环保部门都不支持保护区内部的开采,可是有关经济开发的部门却认为开采和建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些争议中,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往往都会放到首位。
  “卡山保护区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上世纪70年代前还是基本没人干扰珍稀野生动物自由活动的天堂,现在随着煤矿的开发,公路的修建,那种观兽天堂的情景已经很难见到了。如果现在政府部门还不加以治理的话,我们的后代再也不会见到这么美丽的地方。”
  2015年《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因开矿6次瘦身,曾被喻为“观兽天堂”》的系列报道,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做出批示,并委派一批专家学者去新疆当地考察,中央办公厅调查组、中央巡视组明察暗访,新疆自治区书记张春贤赴卡拉麦里考察,做出暂停第六次调整的决定,2015年年底,新疆正式撤销保护区的第六次调整方案。
  习总书记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石毅认为:不管有什么原因,环境不应该再为经济让路!
  生活中的石毅不是个争强好胜的女孩,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个性情温和、随遇而安的人。作为一个环境记者,她甚至并不执着于去改变什么。环境问题是个系统性的问题,不可能靠几篇新闻稿就得到解决,能先引起社会或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思考,便算得上成功地实践了社会责任。
  新闻稿件因种种原因未能发表,有时候不是记者的能力所能左右的。但环境问题不应该因为任何原因被掩盖起来,相反只有放在聚光灯下,接受公众的监督,做好公开才有助于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环境记者的报道,主要聚焦在揭露批评环境之殇、环境之痛,因直面环保问题而常被某些地方或利益集团视作“负面”报道,所以,环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干扰、阻力是常有的事。可在石毅历数自己的采访经历,得出的结论竟是“总的来说都比较顺利”,她所遇到的人绝大多数对她还算友善的。
  石毅告诉《中国周刊》,虽然写了不少的批评曝光文章,但“揭黑”“亮丑”绝不是环境记者的目的,推动环境向好的方向转变才是价值所在,猎奇、轰动效应也不是环境记者该追求的。
  谈及做环境记者带来生活的改变,石毅承认变化有不少。最直接的就是,对采访报道过的地方的人和事会产生私人感情,老是会去关心那地方怎么样了,环境有没有改观,时不时想去再看看。她有时做梦都会梦到卡拉麦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牧民,以及他们植被丰茂的季节性牧场。前些日子,她听说了当地为恢复生态所做的一切努力,高兴了好久,可听说当地又新立项要建东西横穿的公路和铁路,此举会将野生动物保护区割裂,对保护动物的危害比开矿还要大,这让她的心又揪了起来,觉得要快点回去看看。
  随着报道经历的丰富,她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变了,时常处于一种担忧环境问题的“焦虑”状态。她租住房屋的小区里没有实行垃圾分类,海量的网购纸箱包裹得消耗多少森林啊,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环保细节,让她看在眼中,却无能为力,她只能自己坚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地去影响亲朋好友。她不无沮丧地说起身边的亲朋,有不少开始“逃离”环境恶劣的一线城市。
  可逃有什么用?都跑二三线城市去,等二三线城市人口爆炸了,照样环境问题丛生。石毅说:“改变被破坏的环境很难,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很容易,每个人都能做得到。”
其他文献
<正>~~
【正】 My last visit to Nanjing had been about 15 years ago and I was keen to see what had been happening to a city that I remembered as just one big pleasant o
<正> 在1997年3月1日晚上进行的美陆军先进作战战斗实验(AWE)中,2架Longbow A-Pache(AH-64D)直升机成为从未有过的第一个陆军系统,它们“清除”了在加州中国湖电子战靶场的防
面对现代社会紧张机械的生活节奏,现代人普遍需要心灵的关怀和慰藉,人们对心性释放的追求,使情趣性主题的现代生活陶艺造型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情趣性造型设计不仅赋
<正>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世界自然遗产报告,再次申明&#39;三江并流&#39;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联合国对这份报告做出回应称:中国强调地区发展和扶贫工作与环境管理
近年来,我国污染问题频发,突发环境事件数量持续上升,环境治理压力不断加大。同时我国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不健全,导致环境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大行政
【正】 A booming coastal metropolis with a gritty reputation, Fuzhou deserves a closer look, writes Mark Godfrey, who’s been living in that balmy, prosperous c
本文对校园伤害案件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加快校园安全立法,做好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等,以期能改变目前校园伤害事故不断增加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