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具书及其用法(二)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rob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和地理位置对于研究古代文献至关重要。人和事总是离不开具体空间的,地理概念不清,就不能理解文献中的含义。古代地名的变化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同为一地,从古到今名字不知几经变化。行政区划的分合沿革,辖区的变化,互相交错,因革频繁。同名异地、异名同地的现象也很普遍。此外,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又有所谓侨置州郡,这使本来已经复杂的情况更为综错复杂。
  从自然环境来说,水道的变化,从古到今也是很大的,即以黄河为例,河道变化极大,岑仲勉先生的《黄河变迁史》备述古今黄河河道的变化。其他的水道变化也很复杂。
  查找地名的工具书大体上有三类:一,地名辞典;二,总地志、史书地理志、地方志;三,历史地图。
  常用的地名辞典有臧励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刘钧仁编的《中国地名大辞典》以及新近出版的《辞海·地理分册》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一书所收地名四万余条:包括省、府、郡、州、县、镇、山川、要塞、铁路、商港、名胜古迹等。古地名注明沿革,并对各地的物产也有记述。如,我们读《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阳城”在哪里?翻开《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阳城县条下竟有七个“阳城”,究竟哪一个阳城是陈胜的家乡呢?这就需要进行分析了。第一个阳城县条下说:“古阳城邑,《孟子·万章》‘禹避舜之子于阳城’、《世本》‘夏后居阳城’,即此。汉置县。晋尝置阳城郡,后罢。五代唐改县曰告成,后避朱温父讳更名阳邑。唐复回阳城。周省。今为告成镇,在河南登封县东南三十五里。”只有这个阳城才可能是陈涉的家乡。因为陈涉是秦汉之际人,其他六个阳城都是汉以后所置,因而都不可能是陈涉的家乡。在这里阳城一地的历史沿革情况大体清楚了,并使我们了解了阳城所属的政区。但是使用此书时要注意一点,此书出版于一九三一年,四十多年来,政区的变化是很大的。这就需要利用较近出版的地名辞典和地图,查考所属政区是否有变化。否则很可能和今天的实际所属政区不相符合。如我们读《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治邺的故事:“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邺”在哪里?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故城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四十里。”但一查《辞海·地理分册》就不对了。《辞海·地理分册》:“故址在今河北磁县东南三台村。春秋齐邑,桓公所筑。战国魏文侯都此。西门豹、史超先后在此引漳水溉田。”第一,邺地今不属临漳而属磁县;第二,临漳今不属河南而属河北。这种政区的变化历代不断,在我国解放以后也不断地变化,以适应政治、经济的需要。所以要特别注意实际政区已经变化,而工具书还来不及修改这种情况,若不注意就会张冠李戴。
  查考地名,只是地名辞典是不够的,一般的地名可在地名辞典中查到,但较小的或不常见的地名,在地名辞典里就查不到了,就需要借助于地志一类的书了。
  地志除去《二十四史》各史的《地理志》外,常用的总地志有〔唐〕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志》、〔宋〕乐史编的《太平寰宇记》,还有《元一统志》、《明一统志》、《清一统志》等。这些全国性的总地志对于各代的政区、地名山川形势、历史沿革,乃至风俗政教、人物土产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可供我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去查阅。但是,有些小村镇名在以上这些总地志中也难于查到。遇上这样的问题,就要到地方志中去查找。我国的地方志数量之多是举世无双的,各省的“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乃至村志、镇志应有尽有。地方志是一个宝贵的史料仓库,它不仅记载了本地区的详细地名、历史沿革,对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方言俗语都有详细的记述。不仅学习文史哲的人离不开它,就是学自然科学的也往往从中发掘科学史上的珍贵资料。查找地方志的工具书有朱士嘉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此书著录地方志五千八百余种,并著录了藏书单位。需要时,按图索骥,就能找到自己所查的地方志。
  这里特别应提出[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这两部书是有名的地理科学著作。《水经注》是当时集地理学大成的著述,它不但在历史地理学方面,也是水利、农业、考古和文学的古典巨著。《水经注》记述了汉晋南北朝时期一百三十七条河流的发源走向,水道变化,以及流域的山川风物、人物古迹等,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因而也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道。清代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总结了清以前对《水经注》的研究成果。引得编纂处编的《水经注引得》一书,可供检索。
  《读书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内容主要有三:一、历代州城形势,详叙上自三代下至明代省、州、郡、县政区的区划和沿革;二、各省府州县的置罢以及山河关镇的方位等;三、历代关于水道记载的异同和变迁情况。该书特点是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着眼,记述山川的险要形势,历代战事的成败得失原因。它不仅详述地理沿革,还缀以丰富的史实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上使人能全面了解一地的情况。
  日本人青山定男曾编辑《读史方舆纪要索引》一书,检索十分方便。比如我们读《三国志》关于赤壁之战的史文,就需对“赤壁”的历史地理情况有所了解。翻开《读史方舆纪要地名索引》,在七画中找到赤壁山一条,“赤壁山湖北〔江汉道〕武昌县东南九十里、嘉鱼县西七十里七十六卷湖广武昌府嘉鱼县。”很容易就在《读史方舆纪要》里找到赤壁山在“县西七十里。《元和志》: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时未置嘉鱼也。其北岸相对者为乌林,即周瑜焚曹操船处。《武昌志》:操自江陵追备至巴邱,遂至赤壁,遇周瑜兵,大败,取华容道归。《图经》云:赤壁在嘉鱼县。苏轼指黄州赤鼻山为赤壁,矣。时刘备据樊口,进兵逆操,遇于赤壁。则赤壁当在樊口之上。又赤壁初战,操军不利,引攻江北。则赤壁当在江南也。操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地是矣。今江汉间言赤壁者有五:汉阳、汉川、黄州、嘉鱼、江夏也。当以嘉鱼之赤壁为据。”这段文字详细考证了“赤壁之战”中“赤壁”的地理位置,纠正了前人的误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之作,但把“赤壁之战”的地理位置搞错了,误以黄州的赤鼻山为“赤壁之战”的故战场,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此也足见历史地理的考证是多么重要的了。
  查考地名,除了上举地名辞典、地理志、地方志等书外,要弄清一地的确切地理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还必须实按历史地图,才能得到明确的地理概念。常用的历史地图有顾颉刚、章巽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杨守敬编的《历代舆地图》、苏甲荣编的《中国地理沿革图》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一九七四年出版,是目前较为完备的历史地图。全书共分八册,反映一八四○年以前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疆域、政区、政治形势、民族分布等情况。第一册为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为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为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为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为宋、辽、金时期;第七册为元、明时期;第八册为清朝时期。图中重要地名采取古今对照的方式,黑体字为古地名,黄体字为今地名,眉目清楚,易于辨别。本书的精装本和普及本每册之后附有地名索引,只收录古地名,不录今地。每条地名之下,列出本地名所在的页码并列有纵横座标的符号,颇易检索。例如上面所举“赤壁之战”的赤壁,此次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我们在本地图第三册的地名索引中找到赤壁条,下列“(三国)29—30③8”三国,指三国时地名;29—30是图序号;③是横座标数码,8是竖座标数码。很容易就找到赤壁在地图上的定点。文献资料和地图一一契合,一般说来,就能确指其地了。但是,问题也并不如此简单,有时文献资料含混不清或者说法不一,因而地图的标法也不一致,这就需要进行专门研究了,不是一般工具书所能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数学通报》2004年第7期问题1504是:已知x,y,z∈(0,+∞),x+y+z=1,求1x2+y12+z82的最小值.我们将它一般化,得到定理设p,r,n∈N,n≥2,ai,xi∈(0,+∞),i=1,2,…,n,∑xip=1(以下
本文对多边形地下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非正交池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简化计算,并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相应的成果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得出
磷酸二酯酶6(PDE6)是对环鸟苷酸(cGMP)特异的PDE,广泛分布于视网膜杆状光感受器细胞中,是脊椎动物光转录过程中的关键酶。它通过调节细胞内特定区域的cGMP水平,参与脊椎动物
成都市在市域统筹促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成都模式”遵循全域理念、规划一体政策体系,统筹协调、管理一体的组织体系,契约管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汽车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上行进。夏季的阿坝草原,并非想象中的一望无垠,只是显得较为开阔而已。青翠碧绿是它的主色调,局部的平展之外,有着起伏跌宕的美丽线条。怎么都想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有机会去大润发采访了。戴好帽,挂上学员证,穿上衣服,出发啦。我坐在车上,甭提有多高兴。采访开始了,可是得一个一个地来,我心里想,真慢呀。终于轮到
地球巡逻队这次来到了一个奇怪的森林,这个森林里的树没有树叶,只有树干,而且那些树干就像废墟上的石柱一样,横七竖八的,有些还断成了几截。上前用手摸摸,呀, This time the
談起北京的舊“皇城”,今天除了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之外,恐怕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到過北京的人都能看見,天安門城樓左右侧有一道紅牆。這道紅牆沿着東西長安街向东延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