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的体外扩增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li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CD34+CD59+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扩增的条件和性能,为探索PNH新的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二步分选法,从PNH患者骨髓中分选出CD34+CD59+细胞,然后对CD34+CD59+细胞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培养2周.结果体外扩增的最适宜的生长因子组合为SCF+IL-3+IL-6+FL+Tpo+Epo,最适宜的扩增时机为第7天,在此条件下,CD34+CD59+细胞的扩增倍数为22.42±3.73倍.CD34+CD59+细胞在扩增以后,仍保持较好的形成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但是其向多系分化的潜能有所下降.结论 PNH患者CD34+CD59+细胞能够进行体外扩增.按照最佳扩增条件,在对PNH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31例胃间质瘤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对胃间质瘤进行分类。结果 胃间质瘤无明显的性别差异,50~60岁为发病高峰。好发部位为胃底部,其次为胃体部,胃窦部发生较少。其中恶性胃间质瘤占58.1%(18/31),良性胃间质瘤仅占25.8%(8/31)。交界性胃间质瘤的病程较长,平均为79个月,恶性胃间质瘤的病程较短,平均为4个
目的:探讨我国华南地区眼眶转移癌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原发部位.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1983~2001年,19年期间所发现和诊治的28例眼眶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及原发病变.结果:28例眼眶转移癌中,原发癌来自鼻咽部者9例(占32.14%)、原因未明8例(占28.57%)、肺癌3例(占10.71%)、乳腺癌2例、肝癌2例、肾胚肿瘤、甲状腺癌、神经母细胞瘤及关节肉瘤各1例.结论:在南方地区,眼眶转移癌来自鼻咽
目的采用反向Fick氏法和间接测热法测定心脏手术后病人的全身氧耗,并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准确性.方法8例心脏手术术后病人,分别在入ICU后2h和6h时同时采用反向Fick氏和间接测热法测定病人的全身氧耗量.结果间接测热法和反向Fick法测得氧耗分别是(162±30)ml@min-1@m-2和(127±23)ml@min-1@m-2,前者的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后者(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者
目的对比观察谐波成像(HI)与基波成像(FI)对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的影响与差别.方法对孕龄为16~41周的58名胎儿进行了59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FI及HI状态下对心脏瓣膜,左、右房室,主动脉,肺动脉,左室流出道及右室流出道的显示清晰度及图像质量进行评分(1~3分),对照分析FI与HI成像状态下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28次胎儿超声心动图声窗良好,31次声窗条件不佳.所有58例胎儿应用HI后
目的:研究放射复合伤伤口愈合中循环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愈合延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循环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伤口区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大剂量局部照射后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照射后白细胞数出现下降,伤后3~5日降低较为明显,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 ;伤后2组动物循环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均出现降低,然而照射组始终低于单纯创伤组,致伤后28日仍然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照射后循环血T
蛋白纤维,如羊毛,由于存在大量活性功能基团,因而大多染料类别易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对其上染.唯一不能对其上染的染料类别为阳离子染料.本研究中,酶功能化的蛋白纤维在染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