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火灾扑救研究

来源 :科技尚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综合各类资料,详细介绍了公路隧道的结构特点、消防设施等情况,从火灾烟雾浓、火势蔓延快、救援难度高三个方面分析公路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并从应急响应、火情侦查、火场排烟、人员营救、火灾扑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路隧道灭火救援对策,围绕隧道火灾特点和战术战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公路隧道;灭火救援
  中图分类号:TP2;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9.05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發展和城镇规模持续扩大,公路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公路隧道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幅缩短运行距离,在道路建设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19 067座,总长1 896.66万m,其中,特长隧道1 175座,总长521.75万m;长隧道4 784座,总长826.31万m。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车辆越来越多,隧道客流量增大,隧道火灾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虽然积累了一定处置隧道火灾的实战经验,但在高效性、科学性、安全性方面仍略显不足。
  1 公路隧道主体结构
  公路隧道通常指修建在地层内部或水底供汽车和行人通行的建筑物,按长度可分为短隧道(L≤500 m)、中长隧道(5003 000 m)。其中,隧道主体建筑包括洞身、洞门、检修道、人行道、避车洞、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等,部分结构设计可作为事故状态下的疏散通道、灭火救援辅助通道或车辆停放位置。
  1.1 检修道、人行道及避车洞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隧道通常在两侧设置检修道,二级、三级公路隧道在两侧设置人行道,不设检修道和人行道的隧道则在隧道两侧交错布置行人避车洞。对于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2.5 m的长隧道或特长隧道,还会设置紧急停车带,其宽度为行车方向右侧加宽≥3.0  m,长度≥50 m,设置间距在750 m左右。
  1.2 车行横通道
  长隧道和特长隧道一般设置车行横通道,设置间距为750 m~1 000 m。车行横通道限界宽度≥4.5 m,可作为事故状态下人员疏散逃生通道和救援车辆通行通道。
  1.3 人行横通道
  中隧道及以上隧道一般设置人行横通道,设置间距为250 m~500 m,其两端配有可双向推开和自动关闭功能的防火门,在紧急情况下可作为驾乘人员的逃生通道。
  2 隧道附属设施
  隧道附属设施包括通风排烟设施、照明设施、交通监控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探测报警设施、消防灭火设施等。
  2.1 通风排烟设施
  隧道火灾排烟系统常与日常运营通风系统合用,采用纵向通风排烟方式。通风排烟设备有射流风机和轴流风机两种,通常以一定间距吊挂在隧道顶部,发生火灾后,以“接力”方式将烟气排出。
  2.2 火灾报警设施
  火灾报警设施包括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火灾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可覆盖整个隧道,手动报警按钮按照间距≤50 m,在隧道行车方向右侧设置,并在隧道中央控制室设置火灾报警控制器。
  2.3 消防灭火设施
  消防灭火设施包括灭火器、消火栓、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和隧道消防给水管道等。灭火器通常设置在灭火器箱内,灭火器箱装在隧道侧墙,纵向间距≤50 m;消火栓成组安装在箱内,固定在隧道一侧墙壁上,设置间距≤50 m,若隧道装有管道加压系统,消火栓箱处还应设置直接启泵按钮;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的布设与消火栓一致,通常选用3%水成膜泡沫液,泡沫储备量应满足不少于22 min喷射时间,亦有部分隧道将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干粉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组合设置在1个消防柜内。
  2.4 紧急呼叫设施
  紧急呼叫设施包括紧急电话和有线广播设施。紧急电话分机在隧道出入口处、紧急停车带、人行横道处均有。有线广播控制器设置在中央控制室,管理人员在事故状态下可通过有线广播设施发布信息,疏导车辆及人员。
  2.5 其他附属设施
  用于配合隧道疏散逃生的机电设备,包括路段可变信息标志、洞口交通信号灯、照明设施等。
  3 隧道火灾特点
  3.1 火灾烟雾浓、毒性大
  烟雾浓度高、排烟难是隧道火灾最显著的特点。由于其特殊的狭长管状空间,以及绝大部分隧道采用纵向排烟方式,无其他烟气排放管道,火灾发生后,烟气会在高温热气压的作用下,迅速从着火点向隧道两侧出入口扩散,使隧道变成一个狭长的卧式“烟囱”,大幅降低隧道内部的能见度和含氧量,加之汽车内部大量使用橡胶、塑料制品,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对被困群众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2 火势蔓延快、温度高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一般因车辆机械故障或交通事故引起,事故车辆会在短时间变成制动停止状态,而后方车辆则容易因为车速较快、无法及时避让导致连环车祸,加之长途行驶的车辆装有大量油料,火灾荷载大,极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形成猛烈燃烧。
  3.3 救援难度大、危险多
  一是救人难。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发生后易形成连环车祸,救援人员需克服浓烟、高温及火势蔓延快等不利因素,在短时间内疏散营救大量被困人员。
  二是排烟难。特别是对于长隧道和特长隧道等,其内部的通风排烟设施效果十分有限,而消防救援队伍目前配备的排烟车正压送风最大作业距离仅有三五百米,移动排烟机在隧道内部显得“势单力薄”。   三是灭火难。多数隧道地理位置偏僻、距离消防队站较远,救援力量到场时往往火势已蔓延成灾,加之内部烟雾浓、温度高、进攻通道缺乏,很难靠近火源打击火势。特别是在面对长隧道和特长隧道火灾时,目前配备的空气呼吸器难以满足长时间供气需求。
  四是供水难。隧道地理位置偏僻,通常未接通市政给水管网,且河流、水库等天然水源较少,既没有足够的水源保障,也没有可靠的取水設施,给火灾扑救带来了一定困难。
  五是通信难。由于隧道的特殊结构特点,调度专网以及公众移动通信公网都有可能瘫痪失效而无法使用。
  与此同时,隧道火灾发生时,产生的大量热能会对隧道混凝土主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并容易造成射流风机等附属设备从顶部掉落,诱发管道漏电。
  4 隧道火灾处置要点
  4.1 应急响应
  接到公路隧道火灾报警后,应重点调集压缩空气泡沫车、大吨位水罐车、排烟车、抢险救援车、供气车、远程供水车等车辆,以及消防灭火机器人、排烟机器人、手抬机动泵、排烟机、红外热成像仪、红外测温仪、有毒气体检测仪、隔热服、防化服、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等器材装备进行救援。同时,要立即联系隧道管理部门和高速交警部门,及时疏散被困群众,启动射流风机,实施交通管制,为灭火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4.2 火情侦查
  救援力量到场后,应迅速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中央控制室核查等多种手段,全面了解火势大小、起火部位、人员被困情况及有无危化品运输车辆等,并重点了解隧道构造、平面布置尤其是距离火点最近的人行横道和车行横道位置,以便科学确定进攻和疏散救人路线。同时,还应组织精干力量在严格落实最高等级防护的前提下,携带红外热成像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等深入隧道内部准确了解灾情。
  4.3 火场排烟
  第一时间联系隧道管理所工作人员启动固定排烟系统,利用射流风机和轴流风机进行机械排烟。在隧道上风方向部署排烟消防车实施正压送风排烟,在下风方向部署排烟消防车进行负压排烟。此外,涡喷消防车在隧道排烟灭火方面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配有该类车辆的单位应积极利用。
  4.4 人员营救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火灾初期,隧道内人员纷纷撤离隧道时,应迅速组织力量佩戴空气呼吸器,引导疏散被困人员,使用救生照明线等作为引导标志,指明疏散路线。当确知有人员被困但所在位置不清时,应挑选精干力量按照“同进同出”原则深入隧道内部搜寻救人,严禁单独作战。当隧道内有爆炸或化学危险物品时,要掌握爆炸时间、范围、破坏力和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切实加强个人防护和水流掩护,避免人员伤亡。
  4.5 火灾扑救
  转移处置法。若起火车辆便于转移,可用机车、拖车等将车辆牵引至安全地带后再进行灭火。
  直接灭火法。若车辆难以转移,且隧道无爆炸、塌洞等危险,应利用人行横通道、车行横通道搭建进攻通道,使用固定消防设施或移动消防装备出压缩空气泡沫、B类泡沫或水等灭火。
  封洞窒息法。当隧道内部人员已安全撤出,进洞内攻难度较大时,可采用封堵洞口、断绝空气、窒息灭火方法处置,还可向隧道内投放大量冰块、喷射泡沫和水,加速降温。
  泡沫灌注法。若隧道空间较小、火势较大且隧道内部通风排烟、灭火设施已经失效,救援力量难以内攻近战,可采取封堵隧道下风向、低洼处洞口,从上风向、高地势洞口灌注高倍数泡沫的方式进行覆盖灭火。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电力系统中,费控智能电表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为自动化抄表、核算奠定了基础。文章首先针对我国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其后详细探讨了费控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抄表核算的应用策略与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抄表;核算;应用策略;效果  中图分类号:F40;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02  D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多种技术手段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发展中。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我国的电力行业也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建设。电力营销是电力行业中关键的工作内容,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电力营销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将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加强了对环境保护以及清洁能源的应用效率。基于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动力源的工程机械行业就必须在产品设计环节中融入节能及环保理念。  关键词:工程机械产品;设计;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02  DOI:10.12310/j.
摘 要:在天然气净化厂内,必须对天然气生产的相关设备进行隐患检查,以满足天然气安全生产的技术条件。加强天然气净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尽量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天然气净化效率,避免对净化设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文章通过介绍天然气净化装置的主要意义,探讨了天然气净化装置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有效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风险监测与管理技术水平。  关键词:天然气净化厂;安全隐
摘 要:文章介绍了大型原油储罐安全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实际应用,以及安全仪表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和作用。  关键词:SIS系统;大型原油储罐;应用实例  中图分类号:TQ0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9.045  原油为可燃有毒介质,且原油
摘 要: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是规模大、资金多、任务艰巨、涉及范围广的民生工程,对农村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重点探究基于农村电网改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为电网改造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推动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网;改造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金鸡拦河闸为大型水闸,原闸从1965年动工,1967年正式放水,用于灌溉原晋江、泉州及南安县(市)农田,在运行40年后,于2003年对金鸡拦河闸进行安全鉴定,确认为Ⅲ类闸。由于金鸡拦河闸担负着地区重要经济活动任务,故决定对其展开重建工作,确保未来可以持续运行。文章对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自动化管理系统安全监测效果进行讨论,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管理系统;安全监测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森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不仅能够涵养水源,还能够调节气候。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会严重破坏陆地生态系统,还会污染大气环境,威胁到自然万物的生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为森林火灾调查带来了更多优势,文章就其具体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由此降低工作难度,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森林火灾;调查  中图分类号:S762.2
摘 要:农村生活污水的氮元素及磷元素含量较高,需要引入高效的处理工艺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文章主要叙述了MBR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MBR工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现状;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
摘 要:为了实现工业领域汽车密封条装配的在线检测,笔者利用机器视觉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图像拼接、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算法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最后实现了汽车密封条总成的自动识别。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是实用的。  关键词:机器视觉;车辆密封条;图像拼接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02  DOI: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