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依的纽约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是一座生者和死者相互守望的城市。在这座城市的闹市区,几乎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墓地。在学校、教堂、图书馆、商店、酒楼、咖啡馆,以及民宅的隔壁,可能就是一家殡仪馆。在这里,生和死并没有刻意被区分,它们是那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这样的城市布局超出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一座城市的闹市区里,殡仪馆和墓地像纽约市这样星罗棋布。在中国送别过几次亲友,都是跑到很远的郊外。
  在纽约,墓地遍布全市五大区,特别引人注目。这些墓地有大有小,大的成千上万墓碑林立,蔚为壮观;小的就几块墓碑,寂静地望着热闹的尘世。乘车在纽约市内兜一圈,能避开各种墓地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
  相对于墓地来说。游客对于散落在纽约市区的殡仪馆可能印象不深,原因有二:第一,殡仪馆就是一栋栋普通的建筑,不像墓地那样一望可知。第二,游客的语言障碍让这些殡仪馆成为盲区,而墓碑是墓地的语言,全世界都能读懂。不识殡仪馆英文的,绝不会想到那里竟是一个殡仪馆。
  纽约闹市区为何遍布殡仪馆和墓地?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文化上的视死如生,《圣经》中神对亚当说:“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死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也不存在死后化为厉鬼之类阴森恐怖的传说。我的朋友丹尼尔是纽约市土生土长的犹太裔白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问他是否愿意住在殡仪馆或者墓地的隔壁。他说一点问题没有,以他犹太教的背景来说,丝毫不认为殡仪馆和墓地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他相信,有基督教背景的纽约人多数也都不会介意与殡仪馆和墓地为邻。丹尼尔说,把死去的亲人埋在自己的身边,能方便随时前去扫墓。
  中国人到了这里,也都入乡随俗。唐人街、法拉盛等华人聚居区的殡仪馆左邻右舍,甚至殡仪馆的楼上住的都是华人,安之若素。
  第二,制度上的尊重私权。纽约很多墓地属于教会或者家族,是私有财产。美国的法律严格保护私有财产,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从政府到普通百姓都产生出了不可动摇的尊重私有财产的观念。看着闹市中大大小小的墓地,纽约开发商和纽约市政府不大可能产生觊觎之念。侵吞私产。
  很多墓地都有上百年历史,但它们并不是受到特殊保护的名人墓,只是普通人的安息之所。死者能在这块全世界最昂贵的地方长眠而不被打扰。根本保障还在于对生命的尊重。生者能有尊严地生存。死者才能有尊严地安息。
  我常常行走在法拉盛和曼哈顿。在这里,教堂、殡仪馆、墓地、图书馆、学校、商场、发廊、银行、车站、民居,热热闹闹地浑然一体。纽约人,视死如生。纽约,一座生死相依的城市。
  摘自《中国日报》
其他文献
【正】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一书中记载了一则"葛藤坑"故事: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大军进发到闽西,百姓纷纷逃难。黄巢见到一位逃难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手里却牵着一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或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系统精神疾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彻底阐明。研究表明,抑郁症与机体脂质紊乱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脂质紊乱与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天津北京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不少村庄的房屋倒塌,死伤了不少人。  天津市武清县河西务村,位于津京之间,地震的时候也倒了不少房屋。村里有一个叫齐二毛的人,是个光棍,他家里有三间小土房,一地震,房子就散架了。队长田大力见生产队的一间磨房没倒,就对齐二毛说:“你干脆搬到磨房里住算了。”于是,齐二毛就搬到了磨房里。  华北的7月,正是最热的时候,蚊子特别多。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