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掺杂空位缺陷碳纳米管吸附SO2分子: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本征碳纳米管、空位缺陷碳纳米管和Fe掺杂空位缺陷碳纳米管对SO2分子的吸附性能。对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及电荷密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空位缺陷碳纳米管对SO2分子的吸附作用稍强于本征碳纳米管,但与SO2分子仍未形成化学吸附;掺杂Fe原子后,空位缺陷碳纳米管与SO2分子间的吸附距离变小,吸附能和电荷转移量增加,二者间形成化学吸附,且碳纳米管对SO2分子S原子端的吸附效果优于O原子端。能带和态密度分析发现,掺杂Fe原子提高了碳纳米管的费米能级,使带隙变窄,电导率增大;Fe原子与SO2分子的态密度在费米能级处有明显的提升且二者发生强烈耦合,增强了碳纳米管与SO2分子间的吸附作用。
其他文献
介绍了光辉海棠的特征特性,适合高寒地区苗木培育、栽培及园林应用技术。
作为职业经理人,罗总本身的职业经历和工作环境具有特殊性,即老板常年不在国内,所以相对来讲,信任和授权的程度要更大,所以罗总的成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本质上依然是职
<正>近年来,国内对儿童多动症(ADHD)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但治疗研究报道不多,为系统地认识这一综合障碍,从中找到干预治疗的思路,本文主要就ADHD共患OD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患者占消化科门诊患者总数的20%~40%。最初人们认为FD是胃肠道动力异常所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深部小梗死的发生频率和发病机制。方法86例发病时间<1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及功能磁共
目的:即刻种植下,建立种植体周围炎动物实验模型,为研究种植体-骨结合界面改建提供一种快速建模途径。方法:10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抽取5只为实验组,其余5只为对照组。两组
根据GenBank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7编码的GP5囊膜糖蛋白和猪瘟病毒(CSFV)E2基因编码的gp55囊膜糖蛋白设计了2对引物。分别提取PRRSV、CSFV的RNA,并转录成c
最近,美国空军将MQ-1B“捕食者”正式命名为MQ-9“捕食者”。M表示多用途,反映了“捕食者”已经成为一种既能执行侦察任务,又能对地攻击,还能执行多种任务的多用途无人机。
<正> 现代生产过程,特别是大型化学工业,要求进行越来越准确的温度测量。首先当指示仪表成功地应用数字化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到日益高的要求;由于在装置附近的探头受到温度、
<正>近几年,为了应对基地组织及与其有联系的恐怖组织形成的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美军一直致力于建立起全球特种部队网络,将美军国家级和战区级特种部队,美国情报力量、执法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