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14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14例(14只眼)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4例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垂直复视伴患眼上转受限(6/14),垂直复视伴患眼上转及下转受限(8/14),眼心反射(6/14),急性眼压升高(2/14)。单纯上转受限者牵拉试验5只眼弱阳性、1只眼阳性,上下转均受限者牵拉试验7只眼强阳性、1只眼弱阳性。CT表现为眶下壁眼球赤道后方眶下神经管内侧窄隙样骨折(14/14),下直肌箝闭于骨折处(7/14),下直肌肿胀、向骨折端旋转移位(6/14)。从受伤到就诊时间为4~30 d,13例行眼眶骨折复位术,1例保守治疗治愈,手术距外伤时间为7~31 d。6例单纯上转受限的患者复视完全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7例上下转均受限的患者中,1例复视痊愈、3例部分好转、3例无明显好转。

结论

儿童患者出现垂直方向眼球运动障碍、眼心反射、急性眼压升高却没有眼球受伤表现时,通常为Trapdoor眼眶骨折。眼球上下转均受限伴牵拉试验强阳性是急诊手术的适应证,牵拉试验阳性或弱阳性者如果数天内眼球运动障碍无明显好转,则需尽早手术治疗。仅上转运动受限者较上下转运动均受限者预后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应用针头固定脱位晶状体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无锡人民医院眼科的晶状体核硬度<Ⅲ级、脱位范围在1~3个象限的晶状体半脱位者48例(48只眼),经睫状体平坦部应用针头固定脱位晶状体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后,观察术后视力、IOL的位置和手术并发症。结果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45例(93.75%)。所有患者IOL位置稳定,47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特征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80年1月-2013年6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法莫替丁致不良反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潍坊眼科医院应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21例(22只眼),年龄22~75岁,男16例,女5例,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9.5个月。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局部用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期眼压。结果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