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时空格局分析

来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尝试采用DEA方法首先对淮海经济区2006年20个地级城市的效率进行测评,进而选取1995年和2005年两个年份,从动静结合角度对近10年来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相对较高,呈皖北鲁南高、苏北豫东低的空间格局;1995~2005年10年间,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中心的城市高效率群已初步形成,总体呈现东进南拓的发展态势;城市效率东部继续加强,西部开始崛起,以徐州为中心的城市高效率群还不稳定。近11年来,影响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因此,
其他文献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与其他DNA分子标记相比较,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且均匀、多态性丰富、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易于检测、分析快速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并在动植物遗传
针对陆稻地方物种资源多样性保护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所倡导的农家保护和相应措施,基于土地利用决策行为模式,在世界陆稻多样性中心之一的云南西双版纳,选取景洪市江头曼咪寨为案例点,通过实地调查、村民小组讨论和关键人物的深入访谈,就农户种植决策目标、过程和环境进行分析,探讨陆稻种植演变过程的农家保护驱动力变化,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陆稻种植的面积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逐渐扩大,伴随橡胶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