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机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对现代化理论的一个新贡献,也是党面对新时代的大背景,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新规划和新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实践指南。“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具有社会学内涵和时间意义的“现代化”,与具有经济学内涵和空间意义的“经济体系”两个概念有机整合,基本含义是指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经济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以此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及形成有效的社会规范和治理及良好社会秩序。而要建成这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需要进行深层制度变革。
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现实矛盾。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须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三是应对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与“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三大挑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内部及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等已经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独特背景,也是全要素/潜在生产率无法得到提升的根本原因。面对经济增长的制度性障碍,短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及选择性的硬性产业政策虽不是完全无效,但作用有限,刺激政策仅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这些结构性失衡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很可能会随着政策的松紧而上下波动起伏,陷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反复循环。因此,为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形成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大力推动“中国制造品质提升”工程,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高质量供給,加快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消除制度性障碍,稳步增加研究与开发(R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实践指南。“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具有社会学内涵和时间意义的“现代化”,与具有经济学内涵和空间意义的“经济体系”两个概念有机整合,基本含义是指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经济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以此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及形成有效的社会规范和治理及良好社会秩序。而要建成这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需要进行深层制度变革。
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现实矛盾。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须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三是应对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与“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三大挑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内部及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等已经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独特背景,也是全要素/潜在生产率无法得到提升的根本原因。面对经济增长的制度性障碍,短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及选择性的硬性产业政策虽不是完全无效,但作用有限,刺激政策仅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这些结构性失衡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很可能会随着政策的松紧而上下波动起伏,陷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反复循环。因此,为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形成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大力推动“中国制造品质提升”工程,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高质量供給,加快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消除制度性障碍,稳步增加研究与开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