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之墓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syzj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移居早稻田以来,我家的猫便日渐消瘦,也不愿同孩子们玩耍了。它时常前爪并齐前伸,支撑着方方的脑袋,卧在阳光照射下的外廊里,呆呆地望着院子里的花丛,一动也不动。任凭孩子们在它身旁如何喧闹,它始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渐渐地,孩子们也疏远了这个昔日的玩伴,对它不理不睬了。甚至女佣也只是将它的三餐往厨房角落一放,不怎么管它了。可是,那些食物大多被附近那只肥大的花猫吃掉了。我家的猫对此一点儿也不恼怒,更不见有争夺的意向,只是静静地卧着。然而,那睡相却丝毫没有舒畅的感觉,与伸长了身子,尽情地享受阳光时的样子完全不同,它好像已经失去了动的气力——这么说似乎仍不足以形容它的状态。它慵懒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静则岑寂,动则愈加岑寂,看起来好像一直在极力地忍耐着什么。它的眼神始终游离在院子里的花丛中,可是它恐怕连树的枝叶形状都已经无法分辨清楚了。只是那黄色泛着青灰的双瞳一直茫然地落在某处,如同家里的孩子无视它的存在一样,它好像也无视了世间事物的存在。
  偶尔它也会出去一下,但只要一出去就会被附近的花猫追赶。每次都被吓得蹿上外廊,撞破紧闭着的纸拉门,逃到火炉旁来。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恐怕它自己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切地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吧。
  如此反复多次,它长尾巴上的毛渐渐地脱落了。最初还一块一块地呈斑状脱落,后来竟脱得露出了红色的皮肤,可怜兮兮地耷拉着。它似乎已经厌倦了这世间的一切,只是精疲力竭地蜷曲着身子,不停地舔舐着疼痛的地方。
  “喂,你看这猫是怎么了?”我问妻子。而妻子极其冷淡地回答道:“噢,老了嘛。”见妻子这样,我也干脆不管了。
  不久,它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老是把吃下去的东西往外吐。只见它的喉咙那里急促地上下蠕动着,发出很痛苦的声音,那种声音既不像打喷嚏声又不像打嗝声。虽然它很痛苦,但是我们也想不出任何办法。看到它这样,我们还会把它赶到外面去,因为每次它都会吐得席子上、被子上到处都是污物,就连我们专门为客人准备的坐垫也被它弄得污秽不堪。
  “真是没一点办法啊。是不是肠胃出问题了?你去化点宝丹水给它喝喝吧。”妻子没搭理我。
  过了两三天,我问妻子有没有给猫喝宝丹水,妻子回答说:“喂了也没用,它根本就不张嘴。”随后她又加了一句说:“给它鱼骨头吃,也都吐了。”我不禁愠怒地说:“那就不要给它吃好了。”说完便闷头看起了书。
  猫不吐的时候就像往常一样老老实实地卧着。这段时间,它一动不动地悚缩着身子,无比窘迫地蜷在外廊里,似乎就借着身子那么大点地方支撑着自己。它的眼神也有了些许的变化。起初,停留在近处的视线中好像显映着远处的东西一样,心灰意懒中还有那么几分沉静。不久,它的眼神便异样地游离起来,眼中的神色日渐消沉,就像太阳落山后那微弱的闪电,暗淡无光。
  看着它这样,我就那么置之不理,妻子似乎也没有对它多加关怀,孩子们更是忘记了它的存在。
  一天夜里,它卧在孩子被褥的一角。不一会儿,它开始发出呻吟声,那声音就像自己捉的鱼被没收感到委屈时发出的那样。听到猫发出这样的声音,只有我一人觉得不对劲。孩子在熟睡着,妻子专心忙着做针线活。没多久,猫又呻吟起来,妻子这才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我便说:“这是怎么了?要是半夜咬了孩子的头,那可不得了啊。”“怎么可能。”妻子说着便又去缝汗衫的袖子了。猫就这样时不时地呻吟着。
  第二天,它卧在火炉旁又呻吟了一天。我去泡茶或拿烧水壶时看见它,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是,到了夜里,我和妻子都忘了猫的事情。
  猫其实就是在那晚死的。早上女佣去里面的杂物间收柴火的时候,发现它倒在旧灶上面,都已经僵硬了。
  妻子特意跑去看它,并且一改往日对它的冷淡,竟突然嚷嚷了起来。她托经常出入我家的车夫买来一块四方的墓碑,说让我写点什么。我在正面写了“猫之墓”,在背面写了“九泉之下無雷鸣之夜”。车夫甚至问就这样埋掉是否妥当,还惹来女佣一顿奚落:“难道还要火葬不成?”
  孩子们似乎也忽然间疼爱起猫来了。他们在墓碑的两侧放了一对玻璃瓶,里面插满了胡枝子的花,还用茶碗盛着水放在猫的墓前,并且每天都会更换花和水。
  之后第三天的黄昏,我那即将满四岁的女儿(我是从书房的窗子看到这一幕的)独自来到猫的墓前,呆呆地盯着猫的墓碑看了一会,便用手里拿着的玩具汤勺,去舀供碗里的水喝。宁静的黄昏时分,那浸着飘落的胡枝子花的水珠,无数次地滋润了爱子的咽喉。
  每逢猫的忌日,妻子定会盛一碗饭,饭上面铺着小片鲑鱼片和干鲤鱼片,供奉在猫的墓前,直到现在也未曾忘记过,只是如今,不再拿到院子里去了,变成放在餐厅橱柜上面了。
  (武鑫鑫摘自陕西人民出版社《猫之墓》)
其他文献
做慈善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问。   我上的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二世拿洛克菲勒一世的钱盖的。一百年来,这个医学院的毕业生不到屈屈三千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变得更加健康。我写过一篇《我们为什么做慈善》,从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效果来看,我猜测,兴办协和很有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事业。   第一,我们要养成分享的习惯。   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习惯性地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来
最近我和施展老师聊天,说到人工智能。他说,现在很多人恐慌,担心人工智能有一天会取代人。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年发明蒸汽机的时候,为啥大家不恐慌呢?  因为我们一直觉得人类的本质是理性嘛,蒸汽机取代的只是人的肌肉,所以不恐慌。  而现在的人工智能取代的是我们的大脑,担心就来了,这是威胁到人类的本质了。  可是你想,人工智能说到底就是算法,底层是数学啊。所有不能用数学运算的东西,都没法用上人工智能。
凝视着自己的肚脐眼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肚脐眼到底来自何处又通向何方?它能抠能洗吗?  肚脐眼,可以说是我们身上一个神奇的存在,爸爸妈妈说抠了肚脐眼会拉肚子,爷爷奶奶说肚脐眼直接连着肠子。  是否真的如此呢?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肚脐眼儿。肚脐怎么来的?  肚脐其实是我们身上的第一块疤痕。  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有一根脐带连接着母体和胎儿,母体也正是通过这条脐带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胎儿体内。孩子
求学是一种必要的过程。一个天资聪颖,先天能力很强的个体,最终会从一般的知识中超越出来。前边说过,人的才具就像洞里的黄狸鼠,只要它真的藏下了,就有可能被引诱出来——学习就是一种引诱。   不要拒绝各种各样的教育,这些看起来像是最起码的阶段,不经历当然是不行的。这就好比一个人连“的地得”都不会用,语文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可是“的地得”用得很对,也不一定就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最后总要超越一般的知识,
一个著名作家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紙,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作家问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作家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标志,食物就是标志之一。就像街口的小吃店,总有一些,会成为路标的。把各个年代的流行食品排列一遍,就会发现,时代不同了,口味也在变化。   食物是历史的烙印。   在秦汉以前,食物与生产力有关。夏商之时,人们刚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出来,吃的大多是肉,养的少,猎的多。烹调方法也都以煮和烤为主,很少有油炸,那时候没有經济作物,拿什么搞食用油呢?   但到了周朝,大家种出了黍稷稻,大
基督说过,当儿女来向你要鱼的时候,谁会给他们蛇呢!   当年台北有卖蛇肉的小店,有一天我从旁边走过,看得有几位主妇挑拣货色,心中暗想,可有人為她的女儿而来?   后来,真的听到这样的对话。牧师问:“你的女儿向你要鱼,你会不会给她蛇?”女信徒坦然回答:“会的,因为我知道她需要蛇胆。”   蛇胆有明目清火之功,鱼所不及。做母亲的总是把问题看得实际一些。但女儿可能坚持要鱼,鲜的黄鱼或活的鲤鱼,或曳
在我小时候,父亲总是很少和我说话。但他并不是不苟言笑的人,只是他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太多的事情要思考,以至于在我的童年回忆里,父亲就是一个沉默的背影。这背影对一个孩子,充满了威严和距离感。当然有时他也会回头对我笑笑,我那时就会特别地开心,觉得自己正一天天成长为他的朋友。但当他转过身时,我又会沮丧地觉得他面对的是一个我永远也无法进入的神秘辽阔的世界。  那时父亲是一家之主,地位是极其显赫的,家庭饭桌上
薅田于襄题  温小姐说,高考还有啥感觉吗?不来一篇?  我说好吧,那就来一篇。  高考如同一场梦一般,过去了竟整二十年!  下笔之前,先来个高考故事,真实的。  我们那时高考,前一周,很多家长来陪读、陪考。这好像是个习俗,至今犹存。那年头,学校流传了一个高考悲剧。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但高考发挥不是很好,没能考上心仪的复旦大学(听说成绩都过了600分)。他不愿妥协,决意复读一年。结果第二次高
在已然过去的暑假里,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忙碌的。  英语、奥数课程不存在任何意外地保持着高报名率,写作、阅读班的覆盖率也不低。除此之外,学一两样乐器,女生加个舞蹈,男生多一项运动,也可以纳入标配。我身边最“厉害”的一个孩子,总共报了18个培训班。我不知道12岁的她,是以怎样的状态在应付。  夏令营也是暑期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据闻中国针对青少年的夏令营产业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并将很快突破千亿。从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