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交通世界(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应力锚索涉及因素多,施工难度大,存在技术风险,应掌握锚索工艺的优化策略,提升边坡支护效果.基于此,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预应力锚索的试验和施工工艺流程.实践效果表明,预应力锚索是现阶段实现高边坡支护的合理化手段,效果显著,能够稳定主体结构,提升施工安全性.
其他文献
在概述步履式顶推系统及施工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某连接高速公路的铁路跨线桥为例,进行了顶推施工关键技术的分析探讨,具体包括顶推设备调试、正式顶推施工及整体落梁等环节.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桥梁薄壁结构局部刚度较小,传统拖拉式多点连续顶推设备施工显然无法满足组合桥梁薄壁结构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而步履式顶推施工可通过千斤顶系统的同步平衡控制技术保证组合桥梁钢结构均匀受力,可大幅提高顶推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针对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软土路基,结合某公路工程HQ-HM1标段实际情况,对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提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技术参数,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同类工程的软基处理施工提供参考.
平原地区下穿道路由下穿道路框构段和下穿挖方引道段两部分组成,建议在降雨量偏小、地下水位较浅、重型交通较少的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形式的下穿道路,在降雨量大、重型交通多、设计寿命长的路段优先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形式的下穿道路;平原地区多以黏滞性差的粉土为主,通过分析下穿道路常见的唧泥、裂缝、管涌病害及成因,在下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时提出了排水沟、渗沟、渗井、排水泵站等排水设施的设计要求.以下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和排水系统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来提高下穿道路质量及防排水性能,从而延长路面使用性能.
为研究路基换填技术对软弱地基处理的适用性,介绍了路基换填技术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工程,通过测量放样、路槽开挖、材料换填后摊铺碾压等步骤,使原有土质得到置换,改善了路面原有结构,提升了承载力,且该方法避免了对原有土质处理后发生反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