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高中聋生与健听生网络学习情况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学习具有时空灵活、资源丰富、个性化强的优势。对668名高中被调查者在疫情期网络学习情况的研究发现:与健听生相比,聋生参与网络学习的比例低、时间短,但较多聋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进行网络学习的;聋生更喜欢使用手机社交软件、采用阅读文字和做练习题的方式学习高考相关的学科内容;聋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上网设备落后、看不懂或听不清现有的学习视频是其网络学习面临的最突出困难,更高比例的聋生希望给普通学习视频增加字幕。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促进聋生网络学习的建议:完善面向聋生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胜任网络教学的师资队伍,提升聋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网络学习;聋生;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7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1)03-0086-07
  Abstract:  Online learn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time and space, rich resources and strong personalization. The present stud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668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hearing students, the proportion of dea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online learning is low and the time is short, but more deaf students conduct online lear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deaf students prefer to use social contact software on mobile phones, read texts and do exercises to learn related subjects; deaf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 is between “average” and “relatively satisfied”. The backward network equipment, being unable to read or hear the existing learning videos are the most prominent difficulties they face in online learning. A higher proportion of deaf students hope to add captions to ordinary learning video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af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deaf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build a 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e the dea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words: Online learning;Deaf students;Special education
  1 问题提出
  网络学习也称在线学习,即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的学习,在此过程中,网络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学习的对象、资源和环境[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络学习因其具有时空灵活、资源丰富、个性化强等方面的优势,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目前,基于网络的直接教学、翻转学习和自主学习是网络学习的3类主要形式[2]。新东方、学而思、有道、腾讯等服务商纷纷推出网上课程,普通教育网络资源大量开放,众多一线教师也通过钉钉、快手等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教学,教育部开通了“国家网络云课堂”供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普校健听学生(以下简称“健听生”)广泛参与网络学习、享受网络学习便利的同时,有听力障碍的聋人学生(以下简称“聋生”)也有网络学习的强烈需求[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聋生逐步建构起新的学习模式[4],并成为他们通向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多数聋生认同网络学习的优势,渴望参与网络学习[5],然而,由于目前网络上可供选择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大多没有为聋生而进行专门设计,尚未提供字幕和实时手语翻译,聋生的网络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挑战。
  低年级聋生能在家长的指导下较好地利用网络课程接受康复训练[6]。與小学、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聋生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他们在疫情期间的网络学习需求更为迫切。那么,高中聋生是否参与了网络学习,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网络学习情况与健听生有哪些差异,本研究期望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解答以上疑问,并基于研究结果,对促进高中聋生网络学习提出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参考相关领域的以往研究,自编网络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网络学习的时间、方式、内容、态度等,部分题目的选项针对聋生和健听生的特点进行了微调。   问卷通过“问卷星”软件在网络上发布,由关注聋人教育的微信公众平台“超越无声”向全国各个省区的高中聋生推送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4份;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向新疆乌鲁木齐市某普通高中的5个班级共303名健听生推送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4份。研究对象合计668人。
  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差异性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
  3 调查结果
  3.1 网络学习的时间长度
  有441名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间进行了网络学习,占总样本的66.0%。其中,每天学习时长不到1小时的有47人(10.7%)、1~2小时的有133人(30.2%)、2~4小时的有110人(24.9%)、超过4小时的有151人(34.2%)。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健听生参与网络学习的比例(88.0%)显著高于聋生(50.8%,P<0.001);两类被调查者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也有显著差异(P<0.001),具体表现为,聋生每天学习时长不足1小时和在1~2小时之间的比例(17.5%和39.0%)高于健听生(4.6%和22.8%),在2~4小时之间和超过4小时的比例(24.0%和19.5%)低于健听生(25.7%和46.5%)。上述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聋生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较少。
  对被调查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健听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长和其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长无差异(P>0.050),即健听生的上网时间基本上用于网络学习,而聋生则差异显著(P<0.050),表明可能有部分聋生将较长的上网时间用于了非学习活动(见表1)。
  3.2 网络学习的设备和方式
  手机(67.3%)、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19.7%)和平板电脑(11.1%)是被调查者最常使用的网络学习硬件设备,使用“其他”设备进行网络学习的仅占1.8%。卡方检验发现,两类被调查者使用的硬件设备差异显著(P<0.001),聋生使用手机的比例(85.5%)高于健听生(52.3%),使用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4.5%、7.0%)的比例均低于健听生(16.6%、30.3%)。
  关于被调查者网络学习最主要使用的软件,“有道、新东方、作业帮等学习软件”(44.9%),“微信、QQ、微博等普通社交软件”(28.6%),“快手、抖音、哔哩哔哩、钉钉等视频直播软件”(12.0%)位列前三,其他类软件占14.5%。卡方检验发现,两类被调查者使用网络学习软件的差异显著(P<0.001),聋生使用普通社交软件(43.5%)的比例高于健听生(16.2%),使用学习软件(30.5%)和视频直播软件(6.0%)的比例低于健听生(56.8%和17.0%)。
  根据以往研究对网络学习方式的分类方法以及聋生网络学习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被调查者常用的网络学习方式分为阅读文字、观看图片、观看录像等7类(见表2,多项选择题)。其中,聋生在网络上“阅读文字”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听生(P<0.001),“观看录像”“观看直播”的比例显著低于健听生(Ps<0.001),在其余方式上两类被调查者无差异(P>0.050)。
  3.3 网络学习的动机和内容
  在441名参与过网络学习的被调查者中,两类学生的网络学习动机差异显著(P<0.001)。具体而言,61.0%的聋生表示“对网络学习有兴趣、希望努力提高自己”,健听生的这一比例仅有42.3%;3.5%的聋生认为自己进行网络学习是“同学要求的”,健听生的比例仅有0.4%;在“学校、教师要求”下进行网络学习的聋生有14.5%,低于健听生的比例(46.1%);两类被调查者因“父母、家人要求”而参加网络学习的比例均不超过10.0%;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8.5%的聋生“不知道”为什么参加网络学习。
  关于网络学习的内容(多项选择题),数学、语文、英语3个学科最受被调查者关注。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类学生的网络学习内容发现,其语文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无差异(Ps>0.050),聋生学习美术、计算机的比例高于健听生(Ps<0.001),学习数学、英语、思政、理化生、史地、科普常识内容的比例均低于健听生(Ps<0.010),如表3所示。
  研究者还询问了被调查者网络学习内容的最主要来源(单项选择题),两类学生的回答亦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1)。有更高比例聋生的学习内容是“自己专门查找的”(43.0%)或“自己在网上随便看到的”(24.0%),健听生的比例分别为20.7%和7.5%;相对而言,聋生网络学习的内容由“父母、家人介绍”和“学校、教师安排”(2.5%和24.0%)的比例均低于健听生(9.5%和58.5%)。
  3.4 对网络学习的评价
  441名被调查者对疫情期间的网络学习满意度的评价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且未表现出聋生和健听生的差异(P>0.050)。研究者还使用单项选择题,调查了668名被调查者对网络学习主要优缺点的认识。结果显示,网络学习“时间、地点自由方便”的优势得到46.1%的被调查者支持,“学习资源丰富”得到22.0%的被调查者支持,“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得到19.5%的被调查者支持,“内容生动有趣”的支持率为5.7%,还有5.8%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聋生对“时间、地点自由方便”的支持率(26.1%)低于健听生(74.8%),对“学习资源丰富”(31.2%)、“内容生动有趣”(7.9%)和“可以选擇自己喜欢的内容”(28.9%)的支持率均高于健听生(10.9%、2.6%和5.8%),两类被调查者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4显示了668名被调查者在网络学习中存在的最主要困难,其中“上网设备落后”“看不懂或听不清现有的学习视频”“学习缺乏指导”的比例排在前3位。两类被调查者面临的困难差异显著(P<0.001),聋生“上网设备落后”“缺乏指导”“上网学习时控制不住自己要玩游戏”3类困难相对较少,“看不懂或听不清现有的学习视频”“学习基础太差”“学习资源少”“不知道要学什么”存在的困难相对较多。   对于未来的网络学习,能由“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直播”(35.9%)、“给学习视频增加字幕(或手语翻译)”(19.8%)、“设计专门的学习App”(16.3%)、“学校、教师增加指导”(10.9%)是部分被调查者的迫切愿望。两类被调查者对网络学习提出的希望差异显著(P<0.001),聋生要求“给学习视频增加字幕”的比例(25.1%)高于健听生(12.0%),要求“学校、教师增加指导”的比例(6.6%)低于健听生(17.2%)。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中聋生具有积极的网络学习动机
  虽然以往有聋校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观察到,聋生往往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行为消极等问题[7],但在网络环境下,“对网络学习有兴趣、希望努力提高自己”的高中聋生的比例(61.0%)高于健听生,这一结果表明聋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提升的动机。
  聋生和健听生都有获取知识、自我成长的需要。健听生可从多种渠道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而聋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听觉通道的损伤制约了他们的随机学习,由于阅读能力发展滞后和图书资源相对不足,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获取的知识也较为有限[8]。此外,参与调查的聋生大多以寄宿的方式接受高中学习,他们缺少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参加校外学习的机会。开放的网络空间为聋生搭建了获取知识的广阔平台,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有31.2%的聋生相信网络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一比例高于健听生。
  网络上的图文、视频等学习资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符合聋生以视觉直观思维为主导的认知特点。网络还提供了一个“身体隐退”的空间,能使聋生感到相对轻松和自由,从而加深了其“网络卷入”的程度[9],调动了聋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10]。因此,高中聋生对网络学习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这为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聋人教育、提升聋生的网络学习质量提供了良好基础。
  4.2 高中聋生网络学习的投入时间有限
  学习时间是衡量学习投入程度的指标之一,会影响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效果[11]。本研究通过比较高中阶段聋生和健听生在疫情期间的网络学习情况发现,聋生对网络学习投入的时间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高中聋生参与网络学习的比例偏低。在被调查者中,只有50.8%的聋生进行了网络学习,显著低于健听生(88.0%)。有学者于2004年调查发现,聋生参加网络学习的比例是47.9%[12],与这一数据相比,当前聋生参加网络学习的比例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对象主要是具备较好上网条件、拥有上网习惯的聋生,而边远地区、家庭困难、缺乏上网条件的聋生可能未纳入调查范围,因此,从整体上看,聋生参与网络学习的比例可能更不理想。
  其次,高中聋生每天进行网络学习的持续时间短。在参与了网络学习的被调查者中,聋生每天平均的网络学习时间与健听生有显著差异,多数(56.5%)聋生的网络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内。虽然仅有4.3%的聋生表示在上网时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去玩游戏,但实际上其网络学习的时间和上网总时间差异显著,他们可能将一部分上网时间用于休闲娱乐而非学习活动。上述现象可能与聋人的视觉注意力在保持一定时间后容易产生疲劳[13],或其未能有效进行时间管理[14]、网络学习缺乏教师与家长的组织等有关。
  4.3 高中聋生参与网络学习的外部支持不足
  来自学校、教师和家人的指导对于学生进行网絡学习具有重要帮助。大多数健听生(58.5%)的网络学习内容是由学校和教师安排的,父母和家人也为其网络学习的内容选择提供了支持(9.5%),而在此基础上,仍有20.1%的健听生表示其网络学习得到的支持和指导不足。相对而言,聋生由于缺乏外部指导,其学习内容来源较为“随意”,他们往往将微信、QQ等普通的手机社交软件(43.5%)作为学习工具,并把“自己在网上随便看到的”信息(24.0%)作为学习内容,这些比例均高于健听生,还有8.5%的聋生“不知道”网络学习的目的,有5.1%的聋生不知道应该上网学习什么内容。可见,在缺乏支持的条件下,聋生虽然参加了网络学习活动,但是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足,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有时甚至可能将在社交软件上随意浏览的信息、聋人群体自发制作的各类手语短视频与网络学习混淆起来。
  聋生的网络学习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支持。本研究发现,聋生除了遇到上网设备落后的困难外,由于听力限制,其网络学习还需要得到必要的信息无障碍支援。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聋生表示“可使用的学习资源不足”以及因缺少手语翻译或字幕而看(听)不懂现有学习视频的比例较高,多达69.5%的聋生主要选择通过文字阅读的途径参与网络学习,参与直播学习的比例低于健听生。而部分聋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局限性[15],较大的阅读负荷可能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降低网络学习的效率,有12.4%的聋生表示自己“学习基础太差”,参与网络学习存在困难。在聋生未来网络学习的最迫切愿望中,由手语娴熟的“优秀教师(使用手语)进行教学直播” “给普通学习视频增加字幕或手语翻译”排在前两位。
  5 对促进聋生网络学习的建议
  5.1 完善面向聋
  生的网络学习资源在完备的信息无障碍技术支持下,基于网络开展教学活动能改善残障者的学习条件,促进实现教育公平[16]。然而,当前发布在网络上的大量学习资源缺少字幕和手语翻译等必要的信息无障碍辅助手段,可供聋生使用的网络学习资源并不丰富,难以充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是制约聋生参与网络学习的一个现实瓶颈,甚至可能造成聋生与健听生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差距,在二者之间出现“数字鸿沟”。
  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有助于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17],弥合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在疫情期间,面对聋生迫切的网络学习需求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强烈呼吁,聋生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批以聋人为目标受众的网络知识传播平台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大熊讲”等聋人自发成立的手语短视频微信平台、“小迟xiaochi”等健听人自发成立的手语短视频微信平台、“听障防疫科普与援助公益项目”等公益组织发起的手语短视频微信平台,以及由部分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网上教学平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康复训练系列视频课程等。不过,有些发布在网络上的聋人学习资源还未完全将新闻、娱乐等方面的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严格区分开来。因此,现有的聋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还有待加强指导和规划,应建立严格、规范的内容审核机制,从而实现知识传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内容的科学化。   本研究发现,手机(85.5%)是高中聋生最主要的网络学习工具,语文(79.0%)、数学(75.5%)、英语(62.5%)、美术(55.0%)、计算机(29.0%)等学科是最受关注的网络学习内容。因此,由聋人学校提供专业支撑并与相关技术领域合作,加强聋生网络学习环境建设,着重开发适合聋生认知特点的基于手机端的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计算机等聋生高考升学类课程学习平台,将学习内容的时长控制在适合聋生接受的范围内,并在疫情结束后实现聋人网络学习的常态化,这可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聋人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5.2 建设胜任网络教学的师资队伍
  网络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有助于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促进聋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支持不同层次的聋生实现个别化学习[18]。发展网络学习的核心要义除了革新技术、提供知识资源外,还应关注教学与交流方面的改进[19],而教师是提升教学水平与增进交流的重要中介。有研究者指出,构建聋人网络学习社区、培养胜任网上教学的聋校教师、构建规范的网上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应当作为发展聋生网络学习工作的重要抓手[20-21],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针对聋生网络学习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培养适应网络教学环境、能为聋生网络学习提供有效指导的合格的教师。教师的指导有助于提升聋生的网络学习质量[22],而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聋生现阶段得到的教师指导是有限的。况且,一些在网络上进行知识传播的广受聋人欢迎的手语“主播”甚至尚未取得教师资格。另一方面,考虑到线上、线下的教学组织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聋校教师要尝试角色的转换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有部分研究者开展了聋人网络学习模式的零星研究,如李强设计的聋人大学生网络学习模式[23]、吴俊开展的基础教育阶段聋生网上自主学习探索[24]等。在其基础上,值得进一步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聋生有效教学模式,使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网络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维护者、培育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设计合作探索的网络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网上教学与传统线下课堂的有效整合,为聋生高效学习提供支持[25]。
  5.3 提升聋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被认为是当代社会每个成员必备的素养之一,它涉及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辨别信息资源的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与方法等[26]。在拥有了外部支持的条件下,聋生如果缺乏信息素养,也可能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27]。对此,结合本研究获得的信息,本文对提升聋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要培养聋生获取和辨别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本研究发现,聋生网络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自己专门查找的”或“自己在网上随便看到的”。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聋生即使在进入大学阶段后,对网络信息价值的判断情况仍不理想,他们进行网络学习的能力低于利用网络进行休闲娱乐的能力[28]。因而,聋生获取和辨别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值得关注,要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引导,确保他们能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到需要的学习内容,能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辨别和拣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且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第二,要提升聾生的网络学习自主性。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的一个显著区别是要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合作的学习者,使其自觉承担起学习的责任[29]。目前,高中聋生网络学习的参与率接近半数,且仍有一定比例(8.5%)的聋生不明确网络学习的目的,表明其网络学习的自主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建议学校和教师开展关于网络学习的宣传教育,转变聋生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网络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自主性,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实现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松涛.论网络学习[J].教育研究,2000(3):58-61.
  [2] 祝智庭,彭红超.全媒体学习生态: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期上学难题的实用解方[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6.
  [3] 李进生,徐玲,李丽.聋哑学生网络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市聋校为例[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4):68-73.
  [4] 陈书爽,曲学利.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聋生在线学习的新模式[C]//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计算机与教育:应用促进学与教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54.
  [5] 左娟娟,赵欣.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以听觉障碍和视觉障碍学生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7):151-155.
  [6] 刘莎,王秀珍,李毅.听障儿童居家网络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分析:以天津市聋儿康复中心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125-127.
  [7] 杨宝燕.浅谈聋哑儿童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1(11):148-149.
  [8] 高宇翔,艾则孜·麦麦提.基于网络问卷调查的中学聋生课外书阅读情况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32(2):84-92.
  [9] 高飞.聋生网络情结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残疾人,2005(11):54-55.
  [10] 赖显明.以SPSS实现对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网络学习成绩差异的统计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0-74.
  [11] 武法提,张琪.学习行为投入:定义、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8(1):35-41.
  [12] 庆祖杰.聋生运用网络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8):29-32.
  [13] 王永,鲍永清.特殊儿童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6-57.   [14] 刘琛,吴蓓.基于边际效用理论的网络学习时间管理方案探讨[J].西藏教育,2019(9):10-15.
  [15] 李德高.青少年聋生的概念结构:一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实验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2.
  [16] 莘锋.网络对残疾人教育的积极影响[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1):36-39.
  [17] 李海艳.远程学习者网上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4):104-109.
  [18] 郑权,陈琳.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4):21-22.
  [19] 张伟远,吴廷坚.网上学习的发展和三大理论派别的形成:“网上学习理念變革的国际研究”系列文章之一[J].中国远程教育,2006(9):9-14+78.
  [20] 周彩莹,李孝林.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完善: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理论观察,2016(3):153-155.
  [21] 周志微,童欣,于丽丽.试论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建设[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1):43-46.
  [22] 黄家荣,傅佑全,官淑娟,等.在线讨论中教师干预对小学聋生知识建构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5(9):41-48.
  [23] 李强.基于网络的聋人高等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2):61-64.
  [24] 吴俊.网络环境下聋生自主性学习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0(11):32-34.
  [25] 周志微,于丽丽.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多样化分析[J].理论观察,2015(9):162-163.
  [26]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
  [27] 葛修娟.重视对聋童进行信息素养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5(1):20.
  [28] 齐红.听障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0(20):42-47.
  [29] 易学.投入性学习:网络教学新理念[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64.
  (责任编辑 白丽媛)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论为指导,开展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为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指明了新方向,已成为图书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和重塑高校校园文化精神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针对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的现状,提出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完善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路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支持服务保障机制,服务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人才培养。  [关
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小学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年龄小,价值观未完全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班主任当然要把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开始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高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设立的初衷是助力学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法治观,促使
The influence of polystyren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nanoscale roughnesses on the morphology of polyisobutylene/poly-dimethylsiloxane blends was studied under shear flow by us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It wa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摘 要] 对全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以网络安全保障、信息系统与数据治理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高校数据中心数据安全管理现状。从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安全防护技术、数据活动主体等方面分析数据安全风险。对照安全风险隐患,逐一阐述安全风险应对策略,提出防护建议,辅助高校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营造健康的数据安全环境。  [关键词] 数据安全;高校数据中心;数据安全风险分析;数据安全
目标识别和定位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图像分割、目标跟踪、目标行为分析等都是以图像中的目标检测为基础的。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目标检测算法取得了巨大突破。在广泛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分析和对比,分别研究基于区域提取的两阶段目标检测架构和直接位置回归的一阶段目标检测架构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道德水平对教育教学影响很大,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教师的道德水平对教学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水平对教学的影响、家长的道德水平对教学的影响.rn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和老师在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教育领域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而在当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众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核心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小学教学不仅要保证小学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还要保障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长.由于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没
[摘 要] 采用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服务品质调查问卷对18所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支持服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总体上,教师对支持服务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服务品质由高到低分别是生活适应、组织运作、最少受限制环境、转衔就业、课程教学;不同地域、学历、专业、职称、工作年限、岗位角色的教师对服务品质满意度均呈显著差异。结合调查结果,就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服务品质提出几点建议:推动融合教育发展,提高课程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