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相关性

来源 :疑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分泌性中耳炎(OME)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丹东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放疗NPC患者96例,根据放疗结束后NPC患者12个月内OME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4)和未发生组(n=72).采集并比较2组患者相关基线资料,放疗结束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分析NPC放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OME发生的关系.结果 NPC患者96例放疗后发生OME 24例(25.00%).OME发生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未发生组,CD8+水平高于未发生组(U=4.967、4.515、5.531、5.331,P均<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CD3+、CD4+、CD4+/CD8+水平升高为NPC放疗后患者OME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0.804(0.687~0.941)、0.698(0.495~0.983)、0.003(0.001~0.242)],而CD8+水平升高为危险因素[OR(95%CI)=1.526(1.113~2.093)];CD3+、CD4+、CD8+、CD4+/CD8+单独及四者联合预测NPC放疗后患者OME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40、0.809、0.865、0.878、0.957,以四者联合预测价值最佳.结论 NPC放疗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失调可能与OME发生有关.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合并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其中焦虑、抑郁是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常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因此,临床需寻求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文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移植心脏的功能状态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心脏移植术后首选的无创性监测手段,基于超声采集图像的斑点追踪技术能更敏感地检测出亚临床阶段的心功能异常,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随访评估中独具优势.文章对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移植心脏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观察分析活动期肺结核患者血浆miR-29家族及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济南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04例,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n=52)和潜伏结核感染组(n=52),另选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水平,RT-PCR法分别测定血浆miR-29a、miR-29b、miR-29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RNA水平.分析血清IFN
患者,女,83岁,主因“胸痛、喘憋8 h”于2020年11月4日就诊.患者8h前出现胸痛、喘憋,伴恶心呕吐,意识欠清,无咳嗽、咯痰、咯血,否认发热、意识丧失,外院肺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左肺动脉主干、左上肺动脉多发充盈缺损,右肺动脉显著.实验室检查:血PLT 14 × 109/L;血气分析PCO228 mmHg,PO262 mmHg,心肌损伤标志物阴性,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房颤病史3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 年,长期泼尼松口服每日15 mg,近期监测P
目的 探讨姜黄素提取物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IL-1)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2021年3—6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研究中心进行实验.选取清洁SPF级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5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OSF模型,成功42只,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姜黄素提取物组,各14只.阳性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姜黄素提取物组大鼠给予姜黄素提取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
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是指至少一条颅内动脉的直径增加或长度延长走行迂曲.近期研究证实,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与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脑白质高信号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等脑小血管病相关,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复杂多样,包括脑梗死、颅神经或脑干受压、脑积水、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文章就近年来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已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导致心房颤动(AF)发生率增加,并且心房颤动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心血管因素.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AF的潜在机制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得到充分阐明.文章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过程中并发心房颤动的机制及治疗等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DR-TB) continues to be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In 2019, nearly half a million patients had 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 (RR-TB), with 78% of those having multidrug-resistant TB (MDR-TB).
期刊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反应性疾病.补体系统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性反应的关键启动因子.EMs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众多研究表明,EMs发生过程中涉及多种补体成分及活化产物,补体系统的活化和后续的级联反应是参与EMs发生的重要机制.目前关于补体系统在EMs发生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文章旨在总结EMs中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为补体系统作为EMs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Immun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 to safely reducing the rate of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like tuberculosis, hepatitis B, diphtheria, tetanus, pertussis, polio, measles, etc., and reducing infant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plus 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