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西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久经历史检验,时代洗礼,人民认可,因此可转化为《纲要》教学的优质资源。探索将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实践,需遵循一定原则,采取多种途径,从而增强《纲要》教学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广西老区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221-02
  广西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百色、龙州等地区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见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认识“三个选择”,从历史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是开发和传承老区精神的需要,是拓展和丰富《纲要》教学资源的有力探索,是加强和改进《纲要》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和增强《纲要》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一、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价值
  广西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西各族人民举行百色、龙州起义期间创造的。其中,共产党人表现出的无私奉献,忠诚无二的高尚品德;一批有志之士献身革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军民协同,共建广西的艰苦奋斗精神等形成了广西老区精神。广西老区精神内涵丰富深刻,集历史资源、政治资源、精神资源、文化资源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1.广西老区精神兼具历史价值和育人功效
  广西老区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人民革命时期的历史写照,同时其反映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等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对广西高校《纲要》教学来讲,广西老区精神真实、熟悉,贴近生活。其融入《纲要》教学,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同时使大学生通过历史事件认識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认识到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2.广西老区精神是从局部对《纲要》课教学的补充和深化
  广西老区精神属于广西老区特有,具有地域性、局部性。《纲要》课教学属于全国性,具有整体视角。地域性与全国性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整个中国的历史是由局部历史事件构成,深化对局部历史事件的认识,对于理解整个中国历史具有促进作用。以广西老区精神作为切入点,从局部历史透视整个中国历史,对增进学生了解历史、亲近历史和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
  3.广西老区精神的开发和运用,有利于丰富和充实《纲要》教学的内容
  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是提高《纲要》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国高校使用的《纲要》教学教材是教育部织组编写的统编教材,为了照顾全国《纲要》教学,教材的编写难免需要统筹考虑,造成教材内容有些枯燥、单调,不够具体、深入,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需要挖掘利用一切跟《纲要》教学相关的资源,以提高教学成效。广西老区精神兼具历史与育人功效,并且一些历史事件就发生在学生父辈或祖辈身上,流传于学生身边,是能够真实感受得到的内容。这些老区精神是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提高《纲要》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4.广西老区精神运用于《纲要》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纲要》教学的要求是教育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广西老区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融合。广西老区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内涵丰富,为《纲要》教学注入丰富的资源,提升了《纲要》教学的活力。
  在《纲要》教学中,可以通过广西过去同现在的历史对比,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三个选择”的正确性。并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原则
  广西老区精神固然可以融入《纲要》教学,但如何融入既可以不失《纲要》教学目标,又能增加《纲要》教学成效,这需要遵循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一些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历史实际总结出来的结论,离开实事求是,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在进行《纲要》教学之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具体来说,对于发生的历史事件,尽量做到客观真实的阐述,不能够对于历史事件进行歪曲、粉饰。有些历史事件不适合融入《纲要》教学,不能够生搬硬套,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选择融入的时机和方式,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主次分明,适度借鉴
  《纲要》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而融入广西老区精神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广西地区历史的了解,增强《纲要》教学实效性。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是属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运用局部加强对整体的理解。所以,需要考虑融入的适度性原则,不能够只强调局部,忽视整体,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违背《纲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形成狭隘的地区观念,不能够以客观的态度认识历史。
  3.把握主线,突出重点
  《纲要》教学是从整体考虑,广西老区精神在融入纲要教学时,既要牢牢把握《纲要》主线,又不能割裂广西老区精神与《纲要》教学整体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纲要》教学主线的理解,在涉及《纲要》教学里有关广西老区的部分时,可以重点突出,把这段历史还原得更真实,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认识“三个选择”。   三、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路径探索
  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路径,是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具体实践,需充分发掘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价值,遵循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原则,以期更好地增强《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1.编写关于广西老区精神的资料,辅助《纲要》教学课程
  教学资料是学生了解所学课程最重要的载体。当前广西老区精神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纲要》教学,一部分原因是对于广西老区精神缺乏地区性的教学资料。广西老区精神相对于《纲要》教材虽然属于局部历史,但仍然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因此,有必要组织编写广西老区精神相关的辅助资料,形成《纲要》教学为主,广西老区精神辅助资料为辅,从整个《纲要》教学的教学计划入手,为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2.开展关于广西老区精神的课堂专题
  课堂教学是《纲要》教学的主阵地,开展关于广西老区精神课堂专题,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翔实的讲授。可以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比如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争取、团结桂系抗日,促进国共合作,为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抗日反蒋”转向“逼蒋抗日”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自強不息的奋斗精神,明白这是革命事业胜利的力量之源。《纲要》教学正是要传达这种精神,大学生也要主动学习这种精神,这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3.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解广西老区精神的重要举措
  历史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可以借助历史遗留,追寻历史线索,切身体会历史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走出课堂,走向历史现场,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在《纲要》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广西老区精神物质资源的开发,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借助客观历史遗留,激发学生强烈的历史认同感,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教育。通过老师现场教学和实地讲解,学生们可以很好地掌握广西老区的光辉战斗历程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4.营造具有广西老区精神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营造具有广西老区精神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通过日常的感受,慢慢认识、理解老区精神。首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取的方式从传统的书本、电视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转变。可以在学校新媒体平台上构建广西老区精神为主的专题报道,比如学校网站主页定期进行广西老区精神展示,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定期进行关于广西老区精神的趣味问答活动。其次,引导、支持大学生建立关于广西老区精神的社团,开展有关广西老区精神的各种社会活动,扩大广西老区精神的宣传影响力度。通过校园新媒体以及社团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广西老区精神更好地融入校园,有效提高大学生对《纲要》教学课程的接受程度,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最终固化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来源。
  推进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是一个有关增强《纲要》教学实效、传承和发扬广西老区精神的重大课题。需要政府、学校、老师集思广益,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形成一套规范实用的以广西老区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教育模式,切实提高《纲要》教学成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绍卫.中国共产党与广西抗战[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季.抗战中的桂林——广西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用实例探析[J].学理论,2011(30).
  [3]丁守和.实事求是和历史科学[J].近代史研究,1979(1).
  [4]罗凯.老区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08(24).
  [5]周炳群.开发和利用百色起义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J].百色学院学报,2010(4).
  [6]冷光伟.简析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史志,2014(1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分析目前农民工培训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专业化、生产化、开放化、网络化、思想化和政策化等角度探讨职业教育对于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方法和对策,进而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民工;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115-02  农民工是农民市民化的主体,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农民工进入城市,甚
期刊
摘 要:实行了几十年坚决不动摇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在短短的两年内经历了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巨大转变?是什么原因推动了这项政策的最终出台?这项政策背后的议程是如何构建的?运用多源流分析框架,对“全面二孩”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有利于我们理解政策出台的背后过程。  關键词: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多源流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
期刊
摘 要:按照国际界定标准,世界范围突显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老龄化的问题更加引发学界的关注。本文尝试对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以及余热等相关概念进行探析,借助于对中国老年群体生产性老龄化事实的描述,强调老年群体的贡献绝不能用“余热”来表述,呼吁重新界定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对老龄化问题有更加理性的认知。  关键词:界定标准;人口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余热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科尔施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开创者,针对他当时所处时代的被曲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做出了批判,在混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潮流中发现其所面对的理论危机,正确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阶段,提出了以总体性原则为核心的“哲学转折”,以此来坚守马克思恩格斯所走的真正的哲学之路。科尔施为破解20世纪20年代中,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相互攻击的混乱局面,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即哲学的论断,并运用总体性原则对
期刊
摘 要: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明确公共财产的范围,追溯财产权不可侵犯条款的变迁,区分财产权与公共财产权的内涵,是理解这一条款的几个角度。通过对公私财产法律保护条款与制度的对比,明确公共财产的权利主体,促进公共财产保护制度的法律化与程序化,实现财产权的真正不可侵犯。  关键词: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公共财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应有之义,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长”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核心要素,在青年个体的视角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成长痛”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化的有效表达不足和对青年群体的现实吸引局限。美、日、韩三国学者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品《马克思问我哪里痛》《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马克思主义使用说明书》在
期刊
摘 要:以山东省泰安市的党群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调研和思考,总结当前党群关系已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如下:强化“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致力经济发展提供物質保障;强化政治民主;提升执政能力。  关键词:泰安市;和谐;党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144-0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和依靠人民群众
期刊
摘 要:科研能力是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能力,由于教学和科研双重角色的特殊性,高校教师主要通过承担科研项目的方式来展开科学研究,培养创新能力;而在各种项目中,持续性的研究项目由于跨度大、课题集中,又有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把握方向,更能在不断创新中取得成功。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持续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201-0
期刊
摘 要:《刑事诉讼法》第152条集中规定了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问题。对于“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必须注意通过技术侦查获得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的可能性和技术侦查证据的种类。对于“保护措施”,必须坚持适度公开原则和保密性原则,正确理解保护措施的实施前提和内容。对于“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必须坚持“必要”原则,注意庭外核实的方式,兼顾权利保障与打击犯罪的双重目的,注重庭外核实的转化。  关键词:技术侦查;最
期刊
摘 要: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低下是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立足过程管理的视角,基于广东海洋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实例,剖析了其在论文选题阶段、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答辩阶段和成绩评定阶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严把审题关、合理安排论文写作时间、构建精确细化的论文内容质量评价指标,切实履行综合评审制度以及注重对指导教师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考核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