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在今年的A股市场也许再合适不过。前期逾500点的反弹行情,让股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震荡上扬的格局早已成为多数投资者心中所盼,但近段时间的调整却又将市场基本打回了原形,这也应了牛短熊长那句老话。虽然经过两个月回落也未达到上涨幅度的一半,与此同时,我们也承认市场整体的牛市格局尚未结束,但却着实挫伤了多头的锐气。当前市场普遍的声音认为,股市正处于上涨趋势中的二浪调整阶段,二浪结束之时便是升势重启之际。既然如此,下面就让我们有最为直观的分析方法来看一下,这几个月的股市究竟发生了什么,后市又能否如众人所望。
尽管纯正的价值投资者会较为排斥技术分析,但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却还是可相互参考和印证的。从基本面出发的价值投资者,希望的是股票的价值回归,技术分析则是期望通过图形、指标等变化判断出方向,而技术分析中的均线体系,经过中外股市几十年的运作经验,又可看作是投资者闯荡股海最安全可靠的导航工具。常言道均线如水股价如船,众所周知,船在水中航行多为两种状态:逆水行舟和顺水行舟。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能够真正运用自如却不易,需对技术分析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掌握技术分析的本质。逆水行舟时需要克服水流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船一般难以快速前行,而与此相反,当顺水行舟时,船在水流的推动下行驶将变得轻松。在股票市场中,当中长期均线方向与股价的方向相同时,市场会出现两种情况,即均线的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而无论上涨时的多头排列还是下跌时的空头排列,则都属于顺水行舟。此时股价运行方向与均线方向一致,船在水流而下时行驶自然轻松自如,所谓趋势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同样道理,若均线方向与股价方向相反,则属于逆水行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移动平均线方法存在滞后的不足之处,常常令投资者与最佳的买卖点失之交臂,但却可以让我们用来看清股票历史的演变,而往往市场的瞬息万变也就在这一线之间。
在去年12月4日沪指创出1949点解放点位后,A股呈现出力拔千钧之势,仅用四个交易日便连续突破并企稳10日、20日、30日和60日四条重要短期压力均线,迅速确立了反转形态,此后一直依托着10日均线稳步上行,最低也仅触及过一次20日均线便达到2444点反弹新高。那时市场中一片欢呼雀跃,似乎3000点已是触手可及,但却忽视了均线系统存在的微妙变化。仅在创出新高后一个交易日,一记阴线沪指10日均线宣告失守,下方20日均线亦岌岌可危,此时多数投资者仍不以为然,而短线看A股震荡上扬的格局也确实未被打破。但随后20日和30日均线同一日的双双告破,却足以说明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让我们估且算作反弹第一浪的正式结束,而之后的持续回落已不必多说。可以看出,最简单的技术分析理论,却向投资者揭示出了最有效的趋势交易法则。时间来到3月20日,中阳的出现打破了自高点以来的下降通道,又让市场重新看到了曙光,一个月的调整似乎并未令,对今年持有爆发性行情观点的资金彻底死心。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虽然当日阳线一举攻破上方10日、20日和60日三条均线,但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均线系统前期就已形成空头排列,多头也早已进入逆水行舟阶段。螳臂当车终未果,股指随后顺理成章的再次创出了新低,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60日均线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向被认为是牛熊分界线的60日线,在忽悠了大家一把之后,最终未能成功站稳,让投资者认为二浪已结束,主升将重启的幻想形成了泡影。在这一线之间市场选择了继续向下,而后市那条线有望成为决定A股命运的生命线,本文随后将和大家共同围观。
一支独大难维继
正如上面提到,在多数情况下股市的技术面能够与基本面相互印证,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缺一不可。刚刚我们已经用最为简单的技术分析法,证明了当前A股并未出现结束二浪调整的明确迹象。接下来,再让我们看一下市场基本面的情况,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比较观察,股市的持续低迷是否因技术面而错杀。
三月底正时上市公司年报集中披露之际,这其中最令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的,莫过于在A股总市值中占重头戏的银行股各自的表现。数据显示,五大行业绩增速虽较上年有所放缓,但盈利依然可观。去年五大行共实现净利润7746亿,2011年这一数据为6744亿,盈利增速逾15%,业绩增长超过市场普遍预期。按照去年366日计算,五大行日赚21.16亿。与此同时,此前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业实现净利润1.24万亿,由此可见,五大国有银行利润占据着行业大头,盈利占比超过60%,而这其中的佼佼者又非工行莫属。工行公布的年报显示,去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386亿元,较2011年增长14.5%,值得一提的是,工行成功蝉联了全球最盈利银行这一殊荣。但除此之外,A股上市公司年报成绩却并未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的盛况。随着交出年报业绩答卷公司的不断增多,我们发现,今年的央企注定将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另类风景。据统计,在日前已公布2012年年报的央企上市公司中,超过10家以上出现亏损。其中,中国远洋、中国铝业和中国中冶三家央企合计亏损金额就高达250亿元,而除了央企巨亏,多家地方大型国企亦是亏损连连。
不过,这种情况非但不是股市中偶然现象,而是还有更加需要我们感到担忧的。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不少创业板公司去年业绩亦明显下降,笼罩着创业板头上高增长的光环已逐步褪色。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去年,具有可比数据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变化分别为50.18%、41.80%、17.73%和-7.13%,创业板公司连续三年整体业绩增速正处于下滑态势,而对上市3年153家创业板公司进行统计,则仅有14家公司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上市前三年增幅。由此可见,从现阶段A股市场基本面的整体情况上看,我们不得不为今年股市能否再起涟漪,深深的捏一把汗。随着A股总市值的持续增加,进入市场资金渠道的不断丰富,银行股再想一支独大,唱独角戏就可托起股市平稳运行,当前看已不是一件可以简单做到的事情。
一降一升观后市
据央行最新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和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投资意愿上升。数据显示,44.5%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较上季度下降2.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为17.9%,较上季下降1.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达37.6%,较上季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居民投资偏爱的前三位也同样是上述三种方式,但购买债券的比例已从17.5%下降至14.6%。对比可见,居民对理财产品的偏好上升,而对固定收益的债券偏好有所下降,新年伊始居民主动投资的意愿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另一项数据亦可以反映出,居民对投资尤其是A股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底,新增A股开户数已成功创出一年以来新高,而持仓账户数则亦连续数周回升。开户数作为反映市场心态的指标,对于判断市场是否达到底部有着其特殊作用。虽然进入2月后股市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但不难看出A股市场的人气却在慢慢的聚集,亦说明场外资金仍在关注着市场。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愿意在合适的时点选择入市,而真正的时机何时到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60日线惨痛失守后,近期股指正在朝着下方年线附近残酷进发,且年线位置亦是身首异处。但我们认为,即便是年线位置短期告破,股指下方仍存在2200点整数关口和黄金分割线50%位置两道重要铁闸,年线定将于二者形成三重保护,2200点一带有望成为A股结束二浪调整的区域。对于个股操作而言,我们认为,投资者可更多关注运行于60日线上方的品种。股价短期的变化难以掌控,但以60日均线为代表的中期趋势却较为容易分辨,投资者应尽量避免参与在60日线之下运行的个股,可重点关注股价站稳60日均线,且与60日均线同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品种。友情提示,除60日和年线会对市场及个股起到关键作用外,200日与900日均线同样值得投资者深度挖掘和灵活掌握。
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电视节目《多空策略》
尽管纯正的价值投资者会较为排斥技术分析,但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却还是可相互参考和印证的。从基本面出发的价值投资者,希望的是股票的价值回归,技术分析则是期望通过图形、指标等变化判断出方向,而技术分析中的均线体系,经过中外股市几十年的运作经验,又可看作是投资者闯荡股海最安全可靠的导航工具。常言道均线如水股价如船,众所周知,船在水中航行多为两种状态:逆水行舟和顺水行舟。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能够真正运用自如却不易,需对技术分析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掌握技术分析的本质。逆水行舟时需要克服水流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船一般难以快速前行,而与此相反,当顺水行舟时,船在水流的推动下行驶将变得轻松。在股票市场中,当中长期均线方向与股价的方向相同时,市场会出现两种情况,即均线的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而无论上涨时的多头排列还是下跌时的空头排列,则都属于顺水行舟。此时股价运行方向与均线方向一致,船在水流而下时行驶自然轻松自如,所谓趋势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同样道理,若均线方向与股价方向相反,则属于逆水行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移动平均线方法存在滞后的不足之处,常常令投资者与最佳的买卖点失之交臂,但却可以让我们用来看清股票历史的演变,而往往市场的瞬息万变也就在这一线之间。
在去年12月4日沪指创出1949点解放点位后,A股呈现出力拔千钧之势,仅用四个交易日便连续突破并企稳10日、20日、30日和60日四条重要短期压力均线,迅速确立了反转形态,此后一直依托着10日均线稳步上行,最低也仅触及过一次20日均线便达到2444点反弹新高。那时市场中一片欢呼雀跃,似乎3000点已是触手可及,但却忽视了均线系统存在的微妙变化。仅在创出新高后一个交易日,一记阴线沪指10日均线宣告失守,下方20日均线亦岌岌可危,此时多数投资者仍不以为然,而短线看A股震荡上扬的格局也确实未被打破。但随后20日和30日均线同一日的双双告破,却足以说明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让我们估且算作反弹第一浪的正式结束,而之后的持续回落已不必多说。可以看出,最简单的技术分析理论,却向投资者揭示出了最有效的趋势交易法则。时间来到3月20日,中阳的出现打破了自高点以来的下降通道,又让市场重新看到了曙光,一个月的调整似乎并未令,对今年持有爆发性行情观点的资金彻底死心。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虽然当日阳线一举攻破上方10日、20日和60日三条均线,但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均线系统前期就已形成空头排列,多头也早已进入逆水行舟阶段。螳臂当车终未果,股指随后顺理成章的再次创出了新低,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60日均线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向被认为是牛熊分界线的60日线,在忽悠了大家一把之后,最终未能成功站稳,让投资者认为二浪已结束,主升将重启的幻想形成了泡影。在这一线之间市场选择了继续向下,而后市那条线有望成为决定A股命运的生命线,本文随后将和大家共同围观。
一支独大难维继
正如上面提到,在多数情况下股市的技术面能够与基本面相互印证,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缺一不可。刚刚我们已经用最为简单的技术分析法,证明了当前A股并未出现结束二浪调整的明确迹象。接下来,再让我们看一下市场基本面的情况,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比较观察,股市的持续低迷是否因技术面而错杀。
三月底正时上市公司年报集中披露之际,这其中最令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的,莫过于在A股总市值中占重头戏的银行股各自的表现。数据显示,五大行业绩增速虽较上年有所放缓,但盈利依然可观。去年五大行共实现净利润7746亿,2011年这一数据为6744亿,盈利增速逾15%,业绩增长超过市场普遍预期。按照去年366日计算,五大行日赚21.16亿。与此同时,此前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业实现净利润1.24万亿,由此可见,五大国有银行利润占据着行业大头,盈利占比超过60%,而这其中的佼佼者又非工行莫属。工行公布的年报显示,去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386亿元,较2011年增长14.5%,值得一提的是,工行成功蝉联了全球最盈利银行这一殊荣。但除此之外,A股上市公司年报成绩却并未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的盛况。随着交出年报业绩答卷公司的不断增多,我们发现,今年的央企注定将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另类风景。据统计,在日前已公布2012年年报的央企上市公司中,超过10家以上出现亏损。其中,中国远洋、中国铝业和中国中冶三家央企合计亏损金额就高达250亿元,而除了央企巨亏,多家地方大型国企亦是亏损连连。
不过,这种情况非但不是股市中偶然现象,而是还有更加需要我们感到担忧的。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不少创业板公司去年业绩亦明显下降,笼罩着创业板头上高增长的光环已逐步褪色。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去年,具有可比数据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变化分别为50.18%、41.80%、17.73%和-7.13%,创业板公司连续三年整体业绩增速正处于下滑态势,而对上市3年153家创业板公司进行统计,则仅有14家公司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上市前三年增幅。由此可见,从现阶段A股市场基本面的整体情况上看,我们不得不为今年股市能否再起涟漪,深深的捏一把汗。随着A股总市值的持续增加,进入市场资金渠道的不断丰富,银行股再想一支独大,唱独角戏就可托起股市平稳运行,当前看已不是一件可以简单做到的事情。
一降一升观后市
据央行最新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和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投资意愿上升。数据显示,44.5%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较上季度下降2.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为17.9%,较上季下降1.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达37.6%,较上季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居民投资偏爱的前三位也同样是上述三种方式,但购买债券的比例已从17.5%下降至14.6%。对比可见,居民对理财产品的偏好上升,而对固定收益的债券偏好有所下降,新年伊始居民主动投资的意愿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另一项数据亦可以反映出,居民对投资尤其是A股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底,新增A股开户数已成功创出一年以来新高,而持仓账户数则亦连续数周回升。开户数作为反映市场心态的指标,对于判断市场是否达到底部有着其特殊作用。虽然进入2月后股市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但不难看出A股市场的人气却在慢慢的聚集,亦说明场外资金仍在关注着市场。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愿意在合适的时点选择入市,而真正的时机何时到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60日线惨痛失守后,近期股指正在朝着下方年线附近残酷进发,且年线位置亦是身首异处。但我们认为,即便是年线位置短期告破,股指下方仍存在2200点整数关口和黄金分割线50%位置两道重要铁闸,年线定将于二者形成三重保护,2200点一带有望成为A股结束二浪调整的区域。对于个股操作而言,我们认为,投资者可更多关注运行于60日线上方的品种。股价短期的变化难以掌控,但以60日均线为代表的中期趋势却较为容易分辨,投资者应尽量避免参与在60日线之下运行的个股,可重点关注股价站稳60日均线,且与60日均线同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品种。友情提示,除60日和年线会对市场及个股起到关键作用外,200日与900日均线同样值得投资者深度挖掘和灵活掌握。
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电视节目《多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