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发展,对中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教育也显得更加重要。春暖花开的三月,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大赛以“发现创新责任”为主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是中小学生的科普悦读库,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为了激励青少年的创新学习意识,《知识就是力量》在本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继续设立“知力专项奖”,以作为对优秀青少年团队的奖励。本文中,知力记者将带你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看看都有哪些参赛学校获得了此项殊荣!
3月25日,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颁奖典礼成功举行。其中,“知力专项奖”的桂冠被四所学校摘得,他们分别是获得“知力创新团队奖”的北京市第四中学和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以及获得“知力传播团队奖”的北京市昌平区二中和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知力记者在大赛上探访了这些学校的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获奖学校都为大家带来了哪些惊艳的项目吧!
北京市第四中学:
在学习中探索创新
创建于1907年的北京市第四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本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北京市第四中学共有13个项目入围,并斩获了9个一等奖,也是本届“知力专项奖”获奖学校中入选项目最多的一个。那么,他们都带来了哪些项目呢?
北京市第四中学的白钰卓同学说:“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立体几何的部分很难,而且它是把三维立体的模型展示在二维平面上,不便于直观地学习。”为了更直观地学习立体几何,她运用数学、信息学和人机交互等学科知识,开发出一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立体几何教学系统。那么,她是怎样将立体几何变得更简单的呢?原来,她建立了Dandelin双球定理教学系统(三维圆锥切割系统),将其与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结合,并编写代码实现人机交互。使用者只要将手放到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上按照特定的手势挥动,系统上的圆锥便会转动,向使用者展现不同的视角,并会按照使用者的手势命令显示相应的知识。记者在现场体验了一番,该系统立体直观、自然简便、易于理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该系统将来可以推广至其他问题甚至学科的教学,那么它将进一步发挥实际应用的价值。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在高空飞行作业。为了增强无人机针对小型移动目标飞行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的严瑞卿、范天烨和柳均泽三位同学开发了一款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机器视觉的无人机自主起降系统。为了优化算法、提高效率和鲁棒性,他们在飞控系统中添加了深度学习模块。这使得它可以通过之前平台的走向预测出未来平台的走向,以便于提前作出判断,从而使无人机在飞行和降落过程中更加稳定。在图像识别方面,他们以开源硬件OpenMV作为原型,在保留OpenMV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向其软件层添加了深度学习算法;确定目标后,摄像头会计算出所需的信息,编码成UART的数据,并通过虚拟串口将数据传送给飞控系统。
此系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深度学习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精确跟踪、自主起降等功能,它可以令无人机实现在移动小型平台上的精确起飞、着陆。未来,这个系统可进一步优化,实现空中接物、子母机等技术。
上述这些同学真可谓是“小小发明家”,他们的调研关注点和发明都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每种创新发明需要的学科知识也不止一种。青少年朋友们,你们羡慕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吗?那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吧,说不定以后的你也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
(责任编辑/朱文超)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是中小学生的科普悦读库,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为了激励青少年的创新学习意识,《知识就是力量》在本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继续设立“知力专项奖”,以作为对优秀青少年团队的奖励。本文中,知力记者将带你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看看都有哪些参赛学校获得了此项殊荣!
3月25日,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颁奖典礼成功举行。其中,“知力专项奖”的桂冠被四所学校摘得,他们分别是获得“知力创新团队奖”的北京市第四中学和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以及获得“知力传播团队奖”的北京市昌平区二中和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知力记者在大赛上探访了这些学校的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获奖学校都为大家带来了哪些惊艳的项目吧!
北京市第四中学:
在学习中探索创新
创建于1907年的北京市第四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本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北京市第四中学共有13个项目入围,并斩获了9个一等奖,也是本届“知力专项奖”获奖学校中入选项目最多的一个。那么,他们都带来了哪些项目呢?
北京市第四中学的白钰卓同学说:“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立体几何的部分很难,而且它是把三维立体的模型展示在二维平面上,不便于直观地学习。”为了更直观地学习立体几何,她运用数学、信息学和人机交互等学科知识,开发出一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立体几何教学系统。那么,她是怎样将立体几何变得更简单的呢?原来,她建立了Dandelin双球定理教学系统(三维圆锥切割系统),将其与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结合,并编写代码实现人机交互。使用者只要将手放到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上按照特定的手势挥动,系统上的圆锥便会转动,向使用者展现不同的视角,并会按照使用者的手势命令显示相应的知识。记者在现场体验了一番,该系统立体直观、自然简便、易于理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该系统将来可以推广至其他问题甚至学科的教学,那么它将进一步发挥实际应用的价值。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在高空飞行作业。为了增强无人机针对小型移动目标飞行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的严瑞卿、范天烨和柳均泽三位同学开发了一款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机器视觉的无人机自主起降系统。为了优化算法、提高效率和鲁棒性,他们在飞控系统中添加了深度学习模块。这使得它可以通过之前平台的走向预测出未来平台的走向,以便于提前作出判断,从而使无人机在飞行和降落过程中更加稳定。在图像识别方面,他们以开源硬件OpenMV作为原型,在保留OpenMV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向其软件层添加了深度学习算法;确定目标后,摄像头会计算出所需的信息,编码成UART的数据,并通过虚拟串口将数据传送给飞控系统。
此系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深度学习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精确跟踪、自主起降等功能,它可以令无人机实现在移动小型平台上的精确起飞、着陆。未来,这个系统可进一步优化,实现空中接物、子母机等技术。
上述这些同学真可谓是“小小发明家”,他们的调研关注点和发明都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每种创新发明需要的学科知识也不止一种。青少年朋友们,你们羡慕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吗?那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吧,说不定以后的你也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
(责任编辑/朱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