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的上饶智慧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xio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饶是全罔著名革命老区,是方志敏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江西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上饶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巾罔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巾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总日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走出了一条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路子,为江西省脱贫攻坚贡献上饶智慧。上饶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63413户558831人,减少至2019年底的12331户23057人,累计减贫151082户535774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从2014年的9.01%降至2019年底的0.37%。2020年4月26日,上饶最后一个国定贫困县——鄱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上饶4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542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
  强化组织领导,筑牢脱贫攻坚责任系统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好“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脱贫攻坚责任制,组织市、县、乡层层签订减贫责任书,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区、乡镇。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着力完善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党建引领、镇村联动的合力攻坚体系,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顶层设计。聚焦脱贫攻坚重点难点,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上饶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措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
  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出台了《上饶市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按照“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对全部有脱贫攻坚任务的行政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市共安排1983个单位结对帮扶1388个行政村,选派1584名第一书记和2434名工作队员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安排60596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县级领导干部包片、乡镇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驻村、结对帮扶干部包户合力脱贫攻坚的工作局面。
  聚焦短板弱项,编密织牢政策保障体系
  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一步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筑牢政策保障体系。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实现“学有所教”。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从幼教到大学”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实行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寄宿贫困生补助等政策,开展了“助学、劝学、送学”接力和“萬师访万家”行动,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确保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二是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实现“病有所医”。全面筑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政策的落实,全市55万多贫困人口均由政府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充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含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报销补偿比例达到了90%适度要求,有效确保了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
  三是大力推进安居扶贫,实现“住有所居”。采取拆除重建、住房维修、交钥匙工程等多种危旧房改造措施解决贫困群众安全住房问题,对农村困难群众的C级、D级危旧房全部进行维修改造。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3130户118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确保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持续推进兜底保障,实现“生活有依”。强化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保尽保。
  五是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全力改善生活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既注重贫困村,又兼顾非贫困村,大力实施“七改三网”工程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推动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扶贫见效增收
  充分发挥该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按照“东柚、西蟹(虾)、南红、北绿、中菜”的总体思路,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
  一是稳妥推进光伏扶贫。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光伏扶贫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依托该市全球知名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进一步加快光伏扶贫项目推进进度,完善保障举措,加强电网对接,让光伏扶贫项目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成光伏电站1576个,覆盖8.8万户贫困户,户均受益总体达到了年增收1000-3000元的预期目标。
  二是扎实推进电商扶贫。通过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邮政等知名电商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电商扶贫站点,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通过一手抓“标准建设”,一手抓“品牌塑造”,形成农产品电商扶贫品牌成长良性机制,培育形成了马家柚、婺源绿茶、姜糖等200余种地方农特产网上销售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充分发挥该市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农家乐+扶贫、景区+扶贫、观光农业+扶贫、秀美乡村+扶贫、特色旅游小镇+扶贫、手工艺品+扶贫、民宿+扶贫等旅游扶贫新模式,积极引导更多的贫困农民参与旅游,不断拓宽其就业增收渠道,旅游扶贫效果日益凸显。
  创新三种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一是开发扶贫专岗。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扶贫就业岗位,岗位设置为保洁员、卫生监督员、生态护林员等,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全市共设公益性扶贫专岗32514个。
  二是推荐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特别是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熟悉乡情民情的优势,“走街串巷,上门入户”,用最简单的办法“走”出了最“实”的第一手信息,将信息分门别类,建档立册,录入系统,让贫困户知晓就业信息。
  三是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引进适合贫困群众从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村、进户,建设电子、制衣、农副产品加工等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全市共建设就业扶贫车间413个,吸纳454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开展教育引领,激发群众感恩奋进思想
  一是坚持思想文化引领。通过广泛开展“大走访”、“扶贫夜校”“乡村夜谈”等活动,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和引导,从思想上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想法;以创新开展“扶志、扶德、扶智、扶勤、扶能”五扶精神脱贫法为核心,全面打响文艺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补足精神之钙、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致富之技。
  二是坚持典型人物引领。通过开展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评选、宣传宣讲,创新开展“最美脱贫人”评选活动,用群众身边人,讲致富故事,为贫困群众树立标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勤劳能致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三是坚持新风新貌引领。通过开展文明创建、家规家训展示和乡风民风治理,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发布活动,积极推广玉山、万年等地依法治理不孝行为推进法治扶贫专项行动、上饶县“爱心扶贫超市”、铅山县“爱心小屋”、德兴市“积分兑换银行”的做法,促进农村“好习惯、好风气”形成,让群众感受到“新生活新气象就是比旧的好”,努力实现群众思想从“等靠要”到“动干学”的转变,农村风气由“旧”到“新”的转变,为高质量脱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引领。引导贫困户自身发展意愿,提升其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贫困户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脱贫至关重要。铅山县葛仙山乡港东村创新机制,将全村18周岁以上、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贫困户协会。协会引领全村贫困户劳动互帮、生产互助,不断增强其内生动力,逐步摆脱了“等靠要”思想,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起到很好的脱贫效果。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在《理论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缺陷态的分析为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的仿真模拟,我们提出了色散计算与本征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教学
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居世界第三,但有着磅礴的人口,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针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土地利用规划就是指合理的可持续利用土地的方针政策,要有效的控制土地发展方向。环
根据当前环境风险管理的趋势和技术水平,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几点建议:环境风险源进行分类,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测量技术,因
加强春季桑园管理是提高叶质、叶量和蚕农增收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辽西半干旱地区地理环境较为恶劣,为了有效地改善当地自然环境状况,对其进行绿化造林十分必要。因此,在辽西半干旱地区采用侧柏育苗与人工造林的方式,可有效地改善该区域的自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7月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的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我国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汽轮机组轴承的主要任务是承担转子重力,它是确保转子得以顺利转动,汽轮机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因此,汽轮机轴承安装检修工作非常重要。文章主要就汽轮机轴承的分类及其
永磁同步电机由于槽定子铁芯和永磁体之间相互作用会出现齿槽转矩,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和振动,而且会对系统的控制精度造成影响,需要对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进行分析。文章首
介绍了高职《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并对这些教学改革的探索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