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为商品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已进入千家万户,在使农民脱贫致富,农业增产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机械保有量在不断增加,驾驶操作人员数量在不断上升,农机违章和肇事也相应地增多,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而违章和肇事的主要原因又取决于驾驶员本身。所以,如何捉高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1.提高驾驶员的整体水平
为使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培训方法上,要因人而宜。农用拖拉机驾驶员的文化结构相差很大,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而《农用拖拉机及驶员安全规章》明确规定,学习拖拉机驾驶操作技术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或相当于初中的文化程度,这是对驾驶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但目前仍有很多驾驶员不具备这一最基本的条件,这种现状是受客观条件和现行政策影响的,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解决文化水平低的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要对他们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使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对文化程度较高的除进行正常的培训外,可适当增加一些新技术培训。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要注重现有机具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采取重点辅导、直观教学等办法,力求达到掌握所驾驶操纵机具的实用技术。对不具备书写能力的人采用口述、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的方法,使其掌握农机具的性能和应用技术。为解决驾驶员不便集中,不好管理等问题,在培训形式上要因地而宜。为保证培训质量,驾驶员的培训要尽量到县农机校参加集中办班。对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确实有困难,不能到县农机校参加培训的,可采取由乡镇农机站组织,分片定点,就近办班,县农机校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辅导的方法,达到增加培训人数,减少“非驾”的目的。在实际和技能方面要达到熟练掌握场内驾驶和道路驾驶的操作技能。场内驾驶训练主要是使驾驶员掌握拖拉机的起动、起步、行驶、转向、制动和通过障碍物等基本技能。道路驾驶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对这一训练必须严格要求。驾驶员要熟练掌握好行驶方向,选择良好的行驶路线,熟练地变换档位,进行变速行驶和特殊路面的行驶操作技术,同时也要注意在行车中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为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严格驾驶员的考验制度
驾驶员的考验是对初训质量的实际检验,也是衡量驾驶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尺度和手段,更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在驾驶员考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考验大纲的要求进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可疏忽大意,以免留下后患。首先要求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理论考核。初训时可按文化程度进行编组,考核时采取两种形式。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可按考验大纲要求进行闭卷、抽签笔试方法考核。对文化程度低,没有书写能力的人也可采取口试代笔的方法进行考核。这种方法既解决了文化水平低的驾驶员,理论笔试不合格的难点,又解决了“非驾”问题,并且达到了培训要求,效果较好。鉴于目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增加快、分布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管理、部分人员书写能力差的特点,原考验大纲与现实的《道路交通条例》部分条款不相符,已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应尽快制定新的考验办法,是否考虑采取增加判断、改错、填空等题型,相应压缩书写量,对驾驶员进行综合评定。其次要严格按照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实际操作考核能集中反映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的掌握、机具故障排除、维护保养技术是否达到了驾驶操作要求,都要做出综合评定。所以在实际操作考核中,场地驾驶考试在设桩和划线相结合的基础上,再增加轮式、保养和故障排除等科目的考核。路试要选择比较复杂的路面进行,考验路线要在有直行、左转、右转、调头、平路、坡路等多变的道路上进行,要对驾驶员进行行驶路线、方向、档位变换的熟练程度、多种突发情况的处理,行驶过程中交通法规的掌握运用全面考核,必须严格把关。
3.加大驾驶员管理力度
对驾驶员加强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驾驶员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素质不断提高,朝着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健全了技术档案、年度检审、复训、宣传教育等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强化宣传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多数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知识比较贫乏,接受农机监理部门教育的机会少,养成了忽视安全生产和存在侥幸心理,事故隐患较多。所以采取多种形式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法规观念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我们监理部门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养机户家里,加强对养机户、驾驶员、亲属、家属、邻里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力量,克服不利因素,减少事故隐患。
3.2加强路查路检路检和宣传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是宣传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路检过程不仅能及时纠正违章,避免事故的发生,更是监督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必要手段。
3.3经常组织驾驶员参加学习和各种安全活动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增强遵章守法、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切实消除不安全因素,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4加强宣传教育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用拖拉机保有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出现了大量黑车、非驾无证驾驶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农机作业生产指标、作业质量,对安全生产更是潜伏着极大的隐患。这就需要农机监理部门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驾驶员觉悟,使他们充分认识《交通管理条例》的重要性,以解非驾开车的危害性及产生的严重后果,使其积极自愿参加培训。在新车落籍初检时,无证驾驶员要办理参加初训手续后方予检验落籍。在年检审时,必须要求车有牌证照,人有驾驶证,才能对机具进行检验,对无证驾驶员要办理参加培训手续,方能使机车进行年度检验。加强路查户检工作,摸清底数,对无证人员除进行说服教育外,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罚,以督促其参加培训,把无证驾驶彻底消灭在萌芽之中。
1.提高驾驶员的整体水平
为使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培训方法上,要因人而宜。农用拖拉机驾驶员的文化结构相差很大,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而《农用拖拉机及驶员安全规章》明确规定,学习拖拉机驾驶操作技术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或相当于初中的文化程度,这是对驾驶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但目前仍有很多驾驶员不具备这一最基本的条件,这种现状是受客观条件和现行政策影响的,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解决文化水平低的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要对他们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使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对文化程度较高的除进行正常的培训外,可适当增加一些新技术培训。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要注重现有机具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采取重点辅导、直观教学等办法,力求达到掌握所驾驶操纵机具的实用技术。对不具备书写能力的人采用口述、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的方法,使其掌握农机具的性能和应用技术。为解决驾驶员不便集中,不好管理等问题,在培训形式上要因地而宜。为保证培训质量,驾驶员的培训要尽量到县农机校参加集中办班。对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确实有困难,不能到县农机校参加培训的,可采取由乡镇农机站组织,分片定点,就近办班,县农机校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辅导的方法,达到增加培训人数,减少“非驾”的目的。在实际和技能方面要达到熟练掌握场内驾驶和道路驾驶的操作技能。场内驾驶训练主要是使驾驶员掌握拖拉机的起动、起步、行驶、转向、制动和通过障碍物等基本技能。道路驾驶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对这一训练必须严格要求。驾驶员要熟练掌握好行驶方向,选择良好的行驶路线,熟练地变换档位,进行变速行驶和特殊路面的行驶操作技术,同时也要注意在行车中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为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严格驾驶员的考验制度
驾驶员的考验是对初训质量的实际检验,也是衡量驾驶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尺度和手段,更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在驾驶员考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考验大纲的要求进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可疏忽大意,以免留下后患。首先要求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理论考核。初训时可按文化程度进行编组,考核时采取两种形式。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可按考验大纲要求进行闭卷、抽签笔试方法考核。对文化程度低,没有书写能力的人也可采取口试代笔的方法进行考核。这种方法既解决了文化水平低的驾驶员,理论笔试不合格的难点,又解决了“非驾”问题,并且达到了培训要求,效果较好。鉴于目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增加快、分布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管理、部分人员书写能力差的特点,原考验大纲与现实的《道路交通条例》部分条款不相符,已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应尽快制定新的考验办法,是否考虑采取增加判断、改错、填空等题型,相应压缩书写量,对驾驶员进行综合评定。其次要严格按照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实际操作考核能集中反映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的掌握、机具故障排除、维护保养技术是否达到了驾驶操作要求,都要做出综合评定。所以在实际操作考核中,场地驾驶考试在设桩和划线相结合的基础上,再增加轮式、保养和故障排除等科目的考核。路试要选择比较复杂的路面进行,考验路线要在有直行、左转、右转、调头、平路、坡路等多变的道路上进行,要对驾驶员进行行驶路线、方向、档位变换的熟练程度、多种突发情况的处理,行驶过程中交通法规的掌握运用全面考核,必须严格把关。
3.加大驾驶员管理力度
对驾驶员加强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驾驶员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素质不断提高,朝着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健全了技术档案、年度检审、复训、宣传教育等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强化宣传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多数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知识比较贫乏,接受农机监理部门教育的机会少,养成了忽视安全生产和存在侥幸心理,事故隐患较多。所以采取多种形式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法规观念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我们监理部门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养机户家里,加强对养机户、驾驶员、亲属、家属、邻里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力量,克服不利因素,减少事故隐患。
3.2加强路查路检路检和宣传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是宣传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路检过程不仅能及时纠正违章,避免事故的发生,更是监督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必要手段。
3.3经常组织驾驶员参加学习和各种安全活动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增强遵章守法、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切实消除不安全因素,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4加强宣传教育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用拖拉机保有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出现了大量黑车、非驾无证驾驶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农机作业生产指标、作业质量,对安全生产更是潜伏着极大的隐患。这就需要农机监理部门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驾驶员觉悟,使他们充分认识《交通管理条例》的重要性,以解非驾开车的危害性及产生的严重后果,使其积极自愿参加培训。在新车落籍初检时,无证驾驶员要办理参加初训手续后方予检验落籍。在年检审时,必须要求车有牌证照,人有驾驶证,才能对机具进行检验,对无证驾驶员要办理参加培训手续,方能使机车进行年度检验。加强路查户检工作,摸清底数,对无证人员除进行说服教育外,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罚,以督促其参加培训,把无证驾驶彻底消灭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