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三年,体验尊严“穷人”生活的快乐!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太太一直都在计划移民,可是国内的工作也不敢轻易放弃,毕竟也还是在赚钱。就这么耗着,耗到08年耗不下去了,因为我和太太年纪也都大了,太太也一直想要个小孩。真正加速我们移民的是09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在听到这个新闻的那天晚上,我和太太就决定了离开。因为我们都明白,这对权贵们来说是一场盛宴,但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将是一场恶梦。不及早离开的话,我们也无法躲过这场恶性通胀的劫难。
  就这样,2009年,我们这个小家庭,也就我和我太太两人,踏上了美国这片土地。初到美国的第一年,我和太太不停地在美国溜达。凭着以前还有点家底,我们一是想给自己放个假,二是想好好的了解美国,以决定我们在哪个城市定居。
  从东到西由南到北,我们走过了不少的城市。这一路看下来,就观光来说,我不太推荐东海岸的纽约和西海岸的洛杉矶。很多同学踏上美国首先就是到的这两个大城市,并且在这两个大城市体会到了美国人的善良和热情。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两个城市都是移民城市,地道的老美其实并不多。
  当你去到辽阔的美国中部,你才能感受到地道老美的美式淳朴。我和太太曾经在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上雨天漫步。小镇加上雨天,更显人烟稀少。可是每经过我们的车,都会善意地停下来,然后善意地问你怎么了,需要搭车吗?不需要?那需要雨伞吗?搞得我们疲于招架。他们也许不知道,脱离了酸雨侵袭的我们,只是想好好地享受下清新的小雨。
  刚到美国时,由于我不太喜欢拉斯维加斯干燥的气候,所以没有在拉斯维加斯的亲属处久待。再加上我们本来就计划先在美国四处走走,多在几个城市生活一下。于是我们来到了纽约。纽约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城市。我们在纽约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欣赏到了纽约一年四季的美景。我们在纽约留下了足够多的美好回忆。我们没有工作,以纽约为据点,在美国的东岸四处溜达。但也正因没有工作并且没有收入,在纽约合乎资格申请医疗补助的资格,申请到了之后我和太太都去美国的医生那里做了全面的体检。我查出胃里有幽门杆菌和胆结石,前期的检查和后期的药物治疗,都是全免费的。以及后期太太怀孕了,所有的孕期检查以及辅助药物,也都是免费的。之所以我们被划定为穷人,之所以我们可以享受政府的医疗补助,就是因为我们会没有收入。就是在纽约,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穷人的待遇并且认识到了穷人在美国真的是一块金字招牌。
  在纽约的闲暇期间,太太也怀孕了。到了后期,孩子就要和我们见面了,太太申请到了专门针对孕妇的医疗补助。医疗补助包括孕期检查,药物辅助,以及医院里面生小孩、住院,还有住院时大人的吃喝,孩子的尿片奶粉,甚至于作为陪护的我,陪护的吃喝,都是全免的。以至于我们在医院住了近一个星期才出来。坦率地说,在医院里有吃有喝,孩子也有人护理,而且任何用品都是全免费,我还真不想出院了。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和太太在洛杉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太太一心一意地照顾着孩子。我们再也不能游山玩水了。我在太太坐完月子之后,也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在一家水族用品销售的公司里面,从仓库做起,后来进了办公室,做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薪阶层的小小白领。
  美国,一个劫富济贫的国家。在美国,中产的日子并不太好过。税收较高,而且诸多的社会福利申请不到。相对来说,作为低收入者的穷人,日子相对好点。所以从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出发,具体介绍下目前我们所享受的,关于穷人的福利。
  关于孩子
  美国对孩子的照顾真的是无微不至。我可以夸下海口,在美国你绝对是看不到一个流浪儿童。甚至于,如果政府觉得你无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会将你的孩子领走,交给政府机构代管。
  我的孩子已经一岁多了,一直在使用WIC的奶票,这个中国人称为奶票的东西,是一项政府的福利。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每个月包含了不同东西的组合。你照单给孩子喂就可以了,数量甚至过于富余。一岁前孩子的奶粉喝不完,我送给了来自大陆的朋友。一岁后的鲜奶和果汁,依旧是吃不完。现在我和太太基本是蹭孩子的鲜奶和果汁喝。没办法,她自己喝不完。就目前来说,孩子吃喝和医疗,政府全管,不花一分钱。
  关于生活费用
  太太在家带小孩,我一个人工作,而且收入也不高,一家三口每个月最多可以拿到560美元,就算你没工作一毛钱收入没有,三口之家,500多美元,吃饭还是绰绰有余的了。但我们还得到每月300美元补贴,政府会给你一张卡,然后每个月定期往这个卡上充值。你可以拿这个卡去各个超市购买食物。一般的超市都收这个卡。需要注意的是,粮食券,FOODSTAMP,顾名思义只能购买食品,以及果汁和奶制品。酒、可乐、以及生活日用品是不可购买的。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可以看出来我们基本是自己在家里面做吃的。拿到粮食券之后,我仔细算过了,在大洛杉矶地区的华人区,我们的月消费是在350美元左右,含食物,早餐奶果汁,以及各种调料烹饪油,但是不含烟酒。烟酒政府福利是不管的,自己想办法开支。政府补贴近300美元,我们最多倒贴个50美元足够了。
  关于住房
  说到住房,我又扛出了穷人这块招牌。我申请的是政府的低收入公寓,也就类似于我们国内的经济适用房,不过在我们国内穷人是申请不到的。就我目前居住的大洛杉矶的华人区,这个区域一房一厅的公寓,租金在1000的范围左右。目前我所居住的一房一厅的低收入公寓,租金是885。表面看租金相差不大,但是这种政府的低收入公寓,可以申请房屋券,来抵扣租金。房屋券由福利机构直接给付公寓方,不会经过你的手上。面额通常是200-700不等,这个补贴的金额同样视你的收入而定。也就是说,最惨的人,可以得到政府最大额度的拨付,一个月自己掏885,减去补贴700,也就是自己花185美元就可以住到这种一房一厅的公寓。
  这种公寓申请入住的时候需要查收入,三口之家,全家的月总收入在4000以下可以申请。并且入住后,每年还要定期提交报税记录。超过低收入标准了,对不起,你得搬出去,因为这是穷人住的地方。虽说是低收入公寓,但是环境并不差,条件超过好多一般的公寓。房间里面地毯、卫浴、烤箱、空调、暖气、壁橱、洗碗机、粉碎机、冰箱以及房间外面花园、儿童游乐场、泳池、洗衣房,一应俱全。车位也很方便充足。好几个爱卡的同学来过我家做客,都比较吃惊这里是低收入公寓。不过虽说这里不错,但是我们现在还是打算买房。中国人嘛,总要有个自己的房子才感觉真正的安定了。美国的房价相对于收入并不高,物价也很便宜。   关于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方面,我享受现在的公司全额给我买了医疗保险。去看医生一次给20,检查、扫描、拿药都全免。感觉不错。在纽约全面体检了一次,在洛杉矶体检一次。纽约一分钱没花,因为那时我没工作,享受了医疗补助。在洛杉矶就花了20而已,用的是公司买的医疗保险。
  太太由于带小孩没有上班,所以保险的话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查了很多资料之后,我替太太选择了一家低收入的医疗折扣计划。每月交20,看医生,体检,拿药都有很大的折扣,算下来在穷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同样地,加入这个计划也需要查收入,看是不是属于低收入的标准。太太跟我一起在洛杉矶体检了一次,检查很全面,抽血,扫描什么的,名目繁多,最后自己自费承担了近100刀左右。考虑到这种体检一般两年,最多一年一次,所以我想还是可以承受。我和太太都没什么大病,也没有经历过急诊这些。不过我查询了很多资料,对于穷人来说,治病,特别是急诊,并不可怕。
  首先,美国急诊,都是必须无条件先把病人治愈,病人出院后再把账单寄到家里,再来收钱。所以你不可能遇到没钱进医院只能等死,或者是大张旗鼓号召献爱心捐款,等着捐款救命之类的事情。当你治愈完成,要付账单的时候,没钱付的话,还有很多办法,你可以凭着穷人的身份申请紧急医疗救助,这个申请通过率很高,很多病人都申请到了。就算你没有申请到,你就跟医院明说吧,我没钱付账。医院会变着法地哄着你,我给你打折吧,付一半行不?30%行不?10%行不?实在不行,分期付款?你有多少就给多少?最后看你穷,确实承担不起,拿你实在没办法,那你签个字吧,医院只好回头去找政府补助了。
  实话实说,在美国,因病致贫,甚至破产,也有发生。但是,无论如何,无论有钱没钱,有保险没保险,穷人依旧享有急诊的医疗权利,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我至今没有听说过急诊病人因没钱而被医院扫地出门的先例。
  至于孩子,那就更不用担心了。我们的家庭收入符合孩子加入MEDI-CAL的标准,即中国人叫的白卡。这是一种专门针对孩子的,费用全免的医疗补助。孩子现在享受着这种医疗补助,直到她21岁为止。21岁前,孩子的疫苗,医生,检查,拿药,住院,牙科,眼科的费用,都由ZF承担,无需我们操心了。
  关于教育
  我的孩子刚刚一岁,还没有涉及到教育的问题。但是这个又是老中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我还是尽我所知道的谈谈吧。美国的教育分公立私立。公立的从幼儿园到大学前,基本都免费或者费用很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申请到学校的免费早餐及午餐。公立的学校当然也有名校和一般的学校。这也造成了公立名校周围的房子要贵一些。不过,你要是在公立名校的周围租房住,也可以享受名校的教育。从公立的大学开始,学费就贵很多了。但是穷人的办法也很多。比如学费贷款。学费贷款最高放宽至30年还贷。而且加州规定,还贷额不能超过学生毕业后当月可支配收入的10%。换句话说,当学生毕业后,月工资2000,但是要租房,要吃饭,减去必须的费用后,剩下的才是可支配收入。还贷额不能超过可支配收入的10%,这也从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学生毕业后的生活质量。当然,你如果是暂时没工作没有还贷能力,那就先欠着吧。学费贷款基本由政府资助,不还的话对个人信用影响也不大,后期可以修复。当然,有公立也就有私立。有钱人你可以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花多钱这个就有多有少了。老中们还喜欢给孩子弄点什么补习班,这些都是私人性质的。这个就丰俭由人了。
  关于报税
  现在是2012年的报税季节,是申报2011年的收入。坦率地说,在2011年我并没有工作多久,大概只有7个月。美国发工资通常是支票,然后附一张明细,上面写着应付多少,代缴ZF的各项税是多少。根据你及你家庭有没有小孩这些,不同情况比例也不一样。一般会是10%-15%左右。我预缴税的部分是不到10%。因为我是有小孩的家庭而且只有一个人工作。那时刚刚参加工作,收入也不高,税也不会多。我估计,2011年我的预缴税额大概只有几百块钱不到一干美元而已。2012年的报税季节来临时,公司提前把每个人的报税单,即W2的表格,发到手上。我拿到我的报税单,找到一个朋友推荐的会计师,让她代我报税。她埋着头一阵猛算,最后得出结果:我们一家三口,一个一岁孩子,一个全职妈妈,一个全职的工薪阶层爸爸,综合算下来,属于低收入家庭,属于补助对象,各类补助,加上儿童补助一千多一个孩子,算上低收入的劳动补助(Ea rnedIncomeTaxC redit,简写EITC)三千多一个家庭。我们一家三口,不仅不用补税,而且可以从政府手上拿到大概4500美元的退税。
  多么神奇的事情,预缴不到1000的税,可以拿回来不说,而且可以多拿4500,多拿这么多进自己的口袋。坦率地说,之前的我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关于未来
  刚刚来美国两三年,我们有了可爱的宝宝,不用再动自己的家底而且略有积蓄,也能在美国社会立足了,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满足感。下一步,我们就是想早点买到我们喜欢,而且又适合我们的房子。中国人,似乎都对房子有着特殊的情节,总感觉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是在这里真正地立足了。总之,感觉现在我们能够立足了,未来就靠我们自己奋斗了。对于未来,我们还是信心满满。
  结束语
  美国,真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美国。学生眼中的美国,投资移民眼中的美国,工作签证眼中的美国。目前为止,我也仅仅从一个穷人眼中,来看美国。
  在美生活快三年了,这个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索着一些事情。一个社会,应该如何对待穷人,孩子,以及其他的弱势群体?我们到底给了穷人,和孩子些什么?是否是穷人,就注定应该被这个社会所遗弃,所淘汰?坦率地说,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穷人的帽子会在某一天戴在我的头上。更没有想到的是,我戴上穷人的这顶帽子,还能毫不回避,理直气壮,还能如此地有尊严。
  在国内的时候,我略有家底,但是面对权势,我不得不点头哈腰,陪尽笑脸。一转身,穷人,这两个字,又常常从我的口中轻蔑地吐出来。严格来说,按照国内的标准,身在美国的我,其实还不能被划定为穷人。我还有一些家底来支撑着我的购房置业需求。但正因为我现在有了孩子,有一个全职妈妈,整个家庭仅我一个人为工薪阶层,我一个人支撑,所以我被归纳为低收入,归纳为穷人。所以我理直气壮地享受着各种福利。坦率地说,我感到了整个美国社会的温馨。太太也常常对我说知恩图报。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我跨入了中产阶层,我会亳不犹豫地放弃这些福利,并且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回馈这个社会,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其他文献
一  刚刚过去的2007年,有两次聚会,值得一记。  暮春时节,北岛过旧金山湾区。文取心在靠山面海的府上,设宴款待。主宾还有陈冲、严歌苓。主陪则有在下、常罡、茶妹妹、老话梅、童慧琦、舞曼西楼等。陪客中,饱学多识者一人、温婉可人者一人。  我晚去。途中接严歌苓电话,嘱我买一袋紫菜,她好做寿司。于是,我花了半小时,跑遍柏克莱,终于买到。进门时,宾客满座,菜已上桌。  我进门的一刻,最为好笑:由于手里抱
期刊
近年来,穿上婚纱礼服,手捧鲜花,和心爱的人在教堂里许下终身诺言的浪漫西式婚礼,在中国颇受青睐。然而,一个大胆的中国女孩却反其道而行,在美国的郊外挖了几个山洞,让美国的新人体验了一把古老神秘的“洞房”民俗。  绝对新鲜!中国姑娘要在美国开“洞房”  今年30岁的黎美琼是海南省三亚市人。2002年夏天,她从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第二年的8月,黎美琼决定去美国西弗吉尼亚大
期刊
“Tuhao土豪”有望携手“Dama大妈”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种类繁多的汉语借词  “ganbu(干部)、guanxi(关系)等词多年以前就正式进入了《牛津英语词典》;tofu(豆腐)、
期刊
编者按:美国是自由的国度,自由到人们可以合法持有枪支,这导致了枪支泛滥,枪击案频发。枪击血案不断,为何美国还不快刀斩乱麻禁枪?美国的枪支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就想请美国的记者Wendy写一篇介绍美国枪支文化的文章,但又怕吓坏了中国的读者,特别是那些想要移民或留学美国的人,导致他们对美国畏而远之。但想到,这不会是斯诺登向我们揭露的美国的惊天秘密,美国的枪支安全问题早已世人皆知。于是就和wendy合
期刊
郭莹  英籍华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国际问题评论员。作为专栏作家,为港台、新加坡、欧洲及中国大陆媒体报导西方世界。著作有:环球行纪实《相识西风》;国内外首部群体老外在中国纪实《老外侃中国》;中国女性越洋婚恋生存实录《一家两制—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深度剖析欧洲社会、文化纪实《欧洲如一面镜子》。  郭莹曾荣获“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征文奖”亚军;上海《新民晚报》“我的第一本书征文奖”季军。曾作为时事评
期刊
说到好莱坞,人们立刻想到的是电影,不少中国人认识美国,是从好莱坞电影电视开始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国人的生活就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奇装异服,灯红酒绿,彻夜舞会,狂饮美食,男欢女爱。唯有真正生活在美国的人,才知道,美国不在好莱坞。  近年来,好莱坞许多具有圣经价值观的电影也渐渐地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如《魔戒》、《纳尼亚传奇》、《奇异恩典》等等,你可知道那些圣经价值观的电影诞生幕后感人肺腑的故事吗? 
期刊
年轻的时候,以为受了新中国教育那么多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代人理所当然的都是唯物主义者,也就是无神论者。老一代的人,比如奶奶姥姥辈,或许会有迷信思想,信个佛拜个神可以理解。通过书本得知世上有三大宗教和三大宗教以外的宗教,至于这些宗教的具体教义是什么,人们对于信仰持何态度,想都没有去想,也不需要去想。  甚至以为,每个西方人都信仰基督教。也通过历史知道西方曾经有过宗教改革,至于为什么改怎么改,改前改
期刊
在那遥远的北欧,从挪威峡湾的最后一片净土,到诺贝尔奖故乡,再到赫尔辛基的岩石教堂。北欧同一片蓝天下,那些空灵的大地上,令人无限遐想……  挪威:欧洲最后一片净土  ——高山静泊,森林飞瀑,村庄牧场,仲夏雪景  金沙维克是位于挪威南端的一个小镇,从首都奥斯陆乘车去那里要5个小时。在这段途中,我撕心裂肺地感到了挪威的风光之美,她就像一幅幅油画,忽而艳丽、忽而淡雅,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觉感官。草原、湖泊,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只有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而随着中国居民在海外持有资产增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经济活动的增加,将海外部分纳入国际收支统计之中,貌似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根据中国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国际收支
期刊
挪威王国首都奥斯陆,地处挪威东南部,坐落在奥斯陆峡湾旁的山丘上,面向波澜壮阔的大海,背靠巍峨耸立的霍尔门科伦山,始建于公元1050年,是挪威乃至欧洲著名的历史古城,因城中雕塑众多,也有“雕塑之城”的美誉。  城市:历史久远,古韵悠悠  乘飞机到奥斯陆,抵达城市上空时,从舷窗向下俯瞰,只见这座依山傍水而建的城市,三面山峦叠翠,一面波光粼粼,既有林茂树密绿意盎然的山野之粗旷,又有碧波荡漾凉风习习的海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