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方式行善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人,是您的爱唤醒了他那颗即将沉睡的心;是您的无私,拯救了我们这个将要支离破碎的家,真的谢谢您……”这封手写的表扬信,娟秀的字体饱含着无尽的谢意。写信的人是一位年轻的妻子,她刚刚做了妈妈。幸福还未来得及品尝,苦难不期而遇,她的丈夫突然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幸运的是,经过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的匹配,找到了合适的捐助者。
  而捐献骨髓的人是23岁的刘凯,现在就读河南某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一开学不久,刘凯和同学一起上街,从农村到城市,一下子来到了广阔天地,各种各样的新奇吸引着他的目光。在超市门前的广场上,一辆献血车进入他的眼帘,“奉献一滴血,凝聚一片爱”的宣传标语打动了这个朴实的年轻人。他拉着同学,一路小跑来到车前:“我不知道自己的血型可以献血吗?有什么要注意的?”刘凯带着疑问走进了车里。医务人员热情地向劉凯讲解:“少量献血不会对身体和生活造成影响,不仅能救人,还能促进自身血液的换代更新。”
  听医务人员这么一说,刘凯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看着鲜红的血液缓缓地流进采集袋,刘凯非常淡定、从容。一袋血能挽救一条生命,让刘凯感到行善也可以这样简单。
  从那以后,刘凯常常献血,四年里,他献血30多次,红红的献血证已经满了三本。刘凯所做的一切,都是悄悄地进行,就连家人他也没告诉。有一次,妈妈来洛阳,打电话让他去车站接一下,可是他献血正在进行中,没办法,刘凯只好让妈妈自己打车过来。当妈妈看到儿子的血汩汩地流出来,心疼得直掉眼泪。刘凯耐心地对妈妈说:“献血一点也不疼,还能长出新的血,身体会更加强壮。”
  大二的春天,洛阳红十字会在市区举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刘凯知道后,专程来到现场。他得知捐献干细胞的过程其实很简单:捐献者只需在皮下注射“动员剂”5天,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中之后,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血液中提取出所需的造血干细胞。刘凯被志愿者们的热情深深感染,毅然申请加入志愿者团队。自从成为一名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刘凯的血样就被成功采集,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
  金秋十月,刘凯正在紧张地准备期末考试。忽然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血样与北京一名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患者初配成功。刘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眼看着梦想就要实现了。暗地里,刘凯精心调理身体,让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迎来生命的对接。
  12月末,当患者主管医生提交采集计划时,刘凯即将考试。“是否将捐献日期推迟,等考试以后再捐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征求刘凯的意见。“救命要紧!先捐献!”刘凯坚定地说。他找到学校,说明了情况,办了延考手续。2013年1月7日,刘凯早早起床,精神百倍地来到省肿瘤医院打了最后一针动员剂,7点半,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他特意修短了头发,躺在干细胞采集室的床上,满脸微笑,一点也不紧张。刘凯很欣慰,他的“生命种子”终于开了花。
  正巧,刘凯是河南省第4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今年河南的首位捐献者,人们才知道,这个只有23岁的小伙子是红十字会的志愿者。面对着记者的采访,刘凯微笑着说:“自从成为志愿者的那天起,就期待着能有一天,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救一个人,我愿将这生命的火种传递下去,大家不要因为这件事而感激我,我只是做了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
  善良是点燃生命的火种,刘凯用他的爱浇灌出世间最美的花朵。
  (编辑/张金余 黄文红图)
其他文献
【红黑榜】  甘相伟的青春不迷茫  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書的机会。2007年,他来到北京,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
期刊
明太祖时,郑士元做过六品监察御史,为官刚正廉洁,行事一丝不苟。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明太祖这样一个平民出身,对贪腐极度痛恨的皇帝。郑士元曾纠弹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最著名的是皇侄朱桓的重大集体贪污案件。  因为朱桓的父亲朱六九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案发后朱元璋想免去朱桓的死罪。但郑士元却没有随声附和,而是据理力争说:“朱桓已是累犯,如果这次仍不杀他,那干脆定一条皇亲国戚犯法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作为
期刊
这一年春节,他特意开了一辆内部空间较大的商务用车回老家,车里装满了送给亲人们的礼物。  看着满车花花绿绿的礼物,年迈的母亲佯装生气地责怪道:“买这么多东西,多浪费钱哪,还专门弄了一辆大车运!”  “也不全是,”他一边忙着卸货,一边说道,“这次走,我要把家里的书全拉回去,所以才开大车回来的。”  原来,去年他在城里买了一套大房子,结束了多年租房的日子,“以前租的房子太小,不便放书,现在新家的书房大得
期刊
26年,一日三餐,口对口喂脑瘫女儿吃饭,天天如此,山东汉子薛兰芹对女儿的爱,洒满了一分一秒的时光。品读这样一分一秒的坚持,瞬间就打湿了我们的眼眶。  26年前,薛玉红出生在山东省高唐县一个贫苦的家庭。她出生40天的时候,父亲薛兰芹带她去医院,医生对孩子检查后,说:“是先天性脑瘫,治不好了。回去吧,别抱啥希望了。”听了医生的话,这个倔强的山东汉子把心一横:“治,必须给孩子治,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看病。
期刊
午后的细雨是那么缠绵,飘飘洒洒地落到覆满一池睡莲的水塘里。一个俊朗的年轻男子举着把荷叶伞,一边慢慢踱着步,一边出神地欣赏盛开的红莲。此男子便是后来在中华诗词界享誉盛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那么这样一个淅沥雨天,余光中跑到这里来做什么呢?原来他在等一个人,一个叫范我存的清秀女子。  时年只有十九岁的余光中刚刚步入诗坛,却深深热恋起同样才艺俱佳的远房表妹范我存,因此约她到公园里共赏莲花。整整一个下午,尽管
期刊
诗人王建新说过:一个结巴则有可能是更诚实的,当我注意到他们在试图表达自己时,一个多余的词在那里所引起的痛苦。  张平就是那样一个结巴,不论说什么都不那么顺畅。可是也有例外,比如苹果,他在说这个词的时候,从来没有结巴过,总能很干脆地说出来。这似乎就注定了这一生,他与苹果的渊源。  “苹果,苹果,苹果……”他感谢苹果,庆幸有这样一个词语不让他难堪,还给他一份男子汉的自尊。  同学们都不喊他大名,都叫他
期刊
金庸先生是大文化人,拥有多份产业,其中包括一份报纸,后来因事他卖掉了自己的这份报业,多年后仍有记者采访时犀利追问他:“听说你把报业看作自己的儿女,可你却把它卖了,这是不是等于卖了自己的儿女呢?”够辛辣的一个两难问题,不管回答是或不是,都会遭人贻笑。略一思索,金庸先生从容给出答案:“不是卖儿女,是女儿出嫁了,女儿要出嫁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哦。”  人往往因爱一物而给予过高的比喻,结果一旦要放弃,就陷于
期刊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也是人,圣贤也会有过。古往今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关键不在于无过,而在于能改过,能克己修心,能完善自我。  历史上有个叫袁黄的人,便是这样一位贤人。袁黄是浙江嘉善人,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曾任宝坻知县,卸任后,被擢升为兵部职方主事。他一生政绩卓著,著述颇丰,品格高洁,成为后世称颂的圣贤。  袁黄何以成圣贤?太虚大师说起成佛之道,有过经典的四句
期刊
中国人自古就推崇“良心”,“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人的良心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在我老家湘中,人们习惯于把良心叫作天良,就是天然之良心,将良心上升到“天然”的程度,可见人们对它的看重。  良心,通俗地說,就是做好事当好人的愿望与冲动。良心有种种面影,它有时是对自己内心卑污的清算。2013年年初,美国华盛顿州野生动物管理局收到罗伊老人的来信,他在信中说:1970年,他曾在该州猎杀三只白尾鹿。随着年
期刊
一九二三年春,孙中山的女儿孙婉同丈夫戴恩赛到大本营,这是女婿第一次拜见岳父。谈话中,孙婉向已是大总统的父亲提出一个要求:“爸爸,给他一个工作吧!”孙中山随即问女婿:“你学的什么?”  “他是美国教育学博士!”  听了女儿的回答,孙中山笑着对女婿说:“很好,教育是终身事业,如遇英才而教之,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学教育,应该学以致用,不宜中途改行,这里是行政机关,不适合你的专长,你还是做教育工作好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