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甲状腺损伤的诊治进展

来源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是一类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型药物,近年来其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适应证已从黑色素瘤扩展到其他晚期癌症[1].目前临床应用的 ICI 主要包括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和PD-1 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 PD-L1 )抑制剂三类.CTLA-4、PD-1、PD-2 以及 PD-1L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具备下调T细胞的促炎反应、允许机体免疫耐受、并限制免疫系统激活相关组织损伤的功能[2].CTLA-4和PD-1均在T细胞表面表达,而PD-L1和PD-L2 则在肿瘤细胞或其他免疫细胞表面表达.CTLA-4作用于免疫应答的起始阶段,能够下调T细胞活化.而PD-1一般作用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其与PD-L1 结合后可抑制T 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功能[3].ICI可阻断PD-1/PD-L1或CTLA-4/CD28共抑制信号通路来激活T细胞,诱导T细胞发起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攻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他文献
偏头痛在世界最常见疾病中排名第19位,人群发病率在10% ~12%,是全球第六大致残疾病[1,2].偏头痛是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发作性单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特征,疼痛程度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3].卵圆孔未闭( patent foramen ovale, PFO)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在大量研究中得到了证明[4,5].研究指出,PFO患者常合并偏头痛症状,且偏头痛患者中PFO的患病率普遍增高[6,7].PFO引发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包括反常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PE)学说、5-羟色胺学说、低
目的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G抗体(MOG-IgG)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8例符合MOGAD诊断标准的病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情况。采用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D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神经功能残疾进行动态评估。结果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中位起病年龄34岁,中位病程42 m。最常见首发症状是视神经炎(ON,占50%),其次是脑膜/脑炎(25%)。50%的病例出现复发,血清MOG-IgG滴度高者(≥1:32)复发率
BBAs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病变,占ICA动脉瘤的0. 9% ~6. 5% [1,2].BBAs常位于ICA床突上段非分支部位,女性患者更常见[2].BBAs体积小,呈宽基外观或不规则突起,缺乏可识别的瘤颈,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发展为囊性外观,其瘤壁脆,容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BBAs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仍未明确BBAs的最优治疗方案,本文对BBAs的发病机制、病理、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癫痫是一种由脑部异常同步或过度的神经元电活动导致的慢性脑部疾病,影响着全球约6500 万人[1].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目前已发现的癫痫致病基因中,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相关基因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相关基因分别占17%、10% [2].国内外研究表明,癫痫发生发展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基因突变相关,目前已证实, CHRNA2、CHRNA3、CHRNA4、CHRNA5、CHR-NA7、CHRNB2及CHRNB4的基因突变在癫痫的疾病进程
目的比较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症型(multiple system atrophy parkinsonism type,MSA-P)前驱期及临床期发生率的不同,并探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screening questionare,RBD
Marchiafava-Bignami病(MBD)是一种酒精中毒相关的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快速进展的痴呆,癫痫,精神症状等[1]。MBD的病理改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及坏死,主要累及胼胝体部位。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在急性期,病变部位在T 2WI/FLAIR/DWI像上都能表现为高信号[2]。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在乳腺的MEC十分罕见,尤其是转移至乳腺的MEC,仅见国外1例报道[1].本文现报道1例涎腺MEC转移至乳腺的罕见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避免发生误诊.rn1 材料与方法rn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17个月前因发现上腭肿物在当地县中医院行腭部肿物切除术,病理报告为高级别MEC.10个月前发现左侧额颞部转移.2个月前发现右乳肿物,彩超探及大小约1.5 cm×1.1 cm×1.3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8例HIV感染合并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8例均为男性,年龄21~68岁,病例2为HIV急性感染期,病例5、病例7为HIV慢性感染期,病例3、4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期,病例1、病例6、病例8 GBS做为HIV感染的首发症状出现。8例均具有肢体无力,除病例3外,其它7例合并感觉障碍,病例3、4、6出
盛夏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的支持下,《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内容建设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教大厦2楼会议室举行.莅临指导本次会议的专家团队包括我院呼吸科、血液科、高血压科、神经内科等各科室的著名专家,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领导及上海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与会专家分别为瞿介明、王鸿利、王学锋、蔡云泽、吴春晓、时国朝、于颖彦、董治亚、王继光、王刚和俞瑞纲教授.
期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针对机体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常用的ICI 有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 [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及细胞毒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