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的画像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记忆深处,阿嬷房间的墙上一直挂著一幅阿公的画像。
  画像里的阿公穿著深黑色的西装,端坐在一张高脚椅上。椅子斜后方,有一张雕刻精细的红木小桌几。桌几上,摆著一个精致的瓷花瓶,瓶里,插了几朵红红的康乃馨。
  这样的摆设和背景,看起来就像阿公在自家书房的一隅随意留下的身影。但是,我找遍了阿嬷家的每个房间,试过了眯著眼从各个角度看,却总是找不到画里的那一个天地。
  那是一个消失的角落吗?还是隐藏在某个橱柜后面、必须启动开关才会出现的密室?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相信阿嬷家真的有一处这样的地方。因为,这画像画得实在传神,尤其是阿公的脸,像用相机拍下的黑白大头照片。只是如此单调的脸色被嵌在那些鲜艳的油彩里,使画中的阿公看来比真的阿公又更拘谨几分。
  挂著画像的墙上,另外加钉了一排挂钩,用来吊挂我们日常换穿的衣物。每天,阿公就站在画像下面,换上一身鸽子灰的工作服,准备上山。
  他总是微微扬起眉,迅速望一眼画里的自己,彷佛照过了镜子之后才出门。
  有时候,我也会仰起头,凝视画里的阿公。
  当我分享快乐的心事时,阿公紧抿的嘴会悄悄上扬成一道弧线;当我倾吐悲伤的烦恼时,阿公摆放在腿上的双手会轻轻摇唤我坐到他膝上;而当我做错事时,我就躲著不进阿嬷的房间,这样就看不见阿公生气瞪圆的眼了。
  在我的心里,有两个阿公。一个在山里,一个在画里。
  一年一年过去,画里的阿公都没变,山里的阿公却老了。
  当我和弟弟到了入学的年龄,阿公和阿嬷陪著我们一起搬到了台北,住进大都市的楼房里,只偶尔在假日才回老家一趟。阿公上山的时间更少了。
  原本,我们还担心阿公会住不习惯高楼大厦,他却反过来安慰我们:
  “这楼仔厝哪有算高?卡高也没比咱的山顶高!”
  原来阿公默默使出千坤大挪移,将故乡的山搬运到都市丛林里来了。他以此种心情待在这座水泥山中,照顾我和弟弟这两棵唯一的小茶树。
  不再上山的阿公,整日和我们在一起,成了我和弟弟最好的玩具。只要阿公坐在客厅里那张专属的摇椅上,就表示是他可以陪我们玩和被我们玩的时候了。
  弟弟拿著火柴盒小汽车,先绕著阿公的脚边转圈圈儿,慢慢辗过阿公的拖鞋,爬上了阿公又瘦又长的小腿。
  那是一座土壤贫瘠的小山,暴胀的青筋从山顶冲泻而下,像水量丰盈的河道,流经了起皱褶的皮肤。
  小汽车继续翻山越岭,涉过溪河,行驶到阿公平坦的胸膛。
  一望无边的原野,不见青青芳草长,只有六处随风沙飞扬起伏的肋骨土坡。
  突然,小汽车一个拐弯,转向阿公身后,登上那一座高耸入云端的山峰──正是阿公弯驼的背!
  阿公俯身,好让弟弟的小汽车在他背上高高低低爬驶著。他的背看起来更驼了。这时的阿公还能空出手来,剥我递给他的手帕香蕉皮儿。阿公最喜欢吃香蕉了,他总能一口气吃下两根我的手帕香蕉。
  “好吃好吃!搁来一支!”
  可是,有一个早晨,阿公醒来,他的手指却紧紧握成一个拳头,再也无法张开来剥香蕉皮了。
  这之后,阿公的身体就愈来愈衰老,他的面容却愈来愈像婴孩。
  常常,我看著阿公,觉得他随时都在变小,等他变回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样子时,便会以这个样子离开世界。好比画圆,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点时,就画好了一个圆。
  阿公离开我们的时候,大家都说他的一生很圆满,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不想看阿公的画像。因为不想让阿公看见我眼里想念的眼泪。
  直到有一天,我回阿嬷家,在刚刚过完七十大寿的阿旺伯家中看到了一幅画像。
  画里的阿旺伯穿著藏青色的西装,坐在一张高脚太师椅上,椅子斜后方,也有一张红木桌几,只是桌几上的瓷花瓶里,这回换上了几枝剑兰。
  我笑了,就在笑当年那个自己时,我也相信,阿公现在是真的到了一个如画的地方。
其他文献
【真题再现】  青年,最大的资本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  请以“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考场佳作】  [佳作一]  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苏州一考生 
期刊
都说他是个怪人。  父亲除了在意他的书,不在意世事,不在意母亲,也不怎么在意我,也从不留意我的言行和学习。我们交流得很少,每每坐在饭桌上,我们总是无言以对。他总是匆匆地吃几口饭,然后一头扎进了书房。  前年冬天,外面刮起了大风,都说很冷,而我却感到暖和,因为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我兴冲冲地,三步做成两步地走到家,想把这一喜讯快点告诉母亲。一进家门,冷清清的,不见母亲,只见父亲像一个思想家,皱着眉头面
期刊
端午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进入农历(阴历)五月,家乡便拉开了端午节序幕。五月初五的早上开始,家家户户便都开始忙碌,准备端午的用品,首先要做各式各样的香包送给孩子,其次最让人嘴馋的要数品种繁多的粽子了。  妈妈最会包粽子了。包的粽子有棱有角,有咸有甜,有荤有素,还有有桂圆、五香等等,我对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素粽子情有独钟,尤其里面有大大的枣子,还有花生、芝麻。妈妈自己包的总是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
期刊
【中考真题】(河北省)  题目:这次,我没有——(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二类失误文】  这次,我没有犯糊涂  河北省一考生  玲玲是我的同学,我们同住在一个楼道,由于我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又都处在花季之年,平时见面不多,话也更少。可没过多
期刊
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散文素有“美女”之称,在或清新隽永或朴实无华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因而近年来成为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 【考点透视】  近几年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
期刊
壹。  又开学了。我这只“假释”了两个月的鸟儿又被关进了牢笼。自由真好,无怪乎烈士们都振臂高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哩!可恨我现在有这个雄心没这个熊胆。一想起爸爸那芭蕉扇似的硕大的巴掌,我这“誓为自由故”的雄心壮志便被一扇子扇到西天去了。  悲哉!吵包吾辈。  爹哟!你管得了我的人,却收不住我的心。  政治老师在讲台上发表其精彩的演说。说不说由你,听不听可随我了。  只
期刊
我的电脑桌面上,一直保存着一张图片:  寂静苍穹下,一条蜿蜒的山路,通往山顶。湖蓝色的夜空,呈现出丝绸的莹莹光泽,非常细腻柔软。圆月高悬,星辰璀璨,指引着孤独的赶路人。  如同看到某个时光切片里的自己。  记得初中时,不在学校寄宿的那一年,我几乎每天都要经过那样一条山路。头顶是湖蓝色的星空,星子闪烁着,像剥落的鱼鳞吸附在天空上面。  我在星空下行走,拎着装咸菜的麦乳精空罐子,清瘦的背脊飕飕发凉,身
期刊
【真题回放】  题目一: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对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倾诉各自的心声,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请你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录精彩的对话过程,可以描述对话产生的美好结果,可以阐述你对对话的认识……  要 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
期刊
大扫除翻出个压箱底的箱子,里面装满了久远的样书、样刊和样报。当年收到时,纸包纸裹的很珍惜。  顺手拿出来翻了又翻,不禁哑然失笑。  这第一笑,是笑“胡编”。那时,没有网络,没有电脑,通讯不发达,这些东西都是怎么编出来的呢?先就说这些笔名,五花八门的。就一个姓氏,一共3划,能编出2个名字来,姓加上名,不到10划,能编出七八个名字来。瞧瞧,还有4个字的。这个叫聘婳的名,咋想的呢,如果不是从这个箱子里拿
期刊
《清明上河图》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只要拿出来一展览,参观队伍立刻就排成长龙,国宝,没见过嘛!中国古代画这种市井的画,非常的少。古代文人特别关心自己内心感受,所以愿意画花鸟鱼虫。过去画这种长卷《百花图》,画《江山万里图》,都没什么内容。唯独《清明上河图》上面画的是市井,画了千把个人物,统计都不一样。最少的有八百多,最多的有一千多,也不知道画了多少人物。反正满眼望去,这画卷上全是各色人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