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对策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步伐的不断推进,基于与世界各国文化、经贸交流的现实需求,我国对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在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迫使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新一轮变革和升级,从而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据此,本文浅析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对策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的带来无疑会对现存的英语教学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完善优化课程设置、采用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升级和转型以及完善英语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多重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根据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范纲要(2010—2020年)》,现代大学英语教育已不单单是一门语言学科而已,而是一门培养具有国际化标准的英语人才的学科,基于其教育地位和性质的变化,大学英语目标势必要重新定位,而且要符合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具备相当强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专业性。
  人文性:大学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将自身的本土文化素养与外国文化有机结合,既能顺利的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又能很好的兼容外国传统文化,保持自身文化的先进性。
  工具性: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国际化交流的主要工具,大学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科学、系统、完整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还要灵活的运用英语达成国际化交流的目的。
  专业性:例如英语翻译、国际交流大使、国家对外发言人、国际新闻记者等等,他们以英语作为自己的第一职业,具备相当强的专业性。而在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大学英语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发展也注定要和这些职业产生联系。
  二、课程设置体系化、科学化和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按照常规的课程设置开展英语教学,大致如下:普通大学的英语课程设置为精读、范读和听说等基础性综合课程,一共分为4个学期(大一和大二的整學年),学习完之后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并拿证,到了大三大四之后普遍不再设置专门的英语课,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在词汇量、阅读量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各方面均不能满足国际化标准。所以在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课程设置必须推陈出新,以增强课程设置的体系化(大一到大四的英语课程排布)、科学化(因材施教)和多样化(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为核心,逐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三、采用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现代学徒制为例,现代学徒制是在201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部关于深化校企共育人才机制,旨在培养符合现代学校教育要求和社会行业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其实质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打通学校和社会产业的教育隔膜,联动更为广阔的教育资源,促进人才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学徒制能够培养创新、务实、责任感相统一的国际化人才,既能为学生深入学习英语提供思想指导,还能够在英语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不离本土文化的影响和滋养。目前,我国已经在各地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加大探索力度,着力构建现代化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四、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升级和转型
  多年来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一直将英语放于次要地位,这导致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还是不能看懂专业的英语文献、报刊,所写的毕业论文也错误百出,极度缺乏专业性,和外国人员交流时存在障碍。为了改变英语教学现状,就必须要极强专业英语教学升级和转型,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下,专业英语(ESP)和通识课程有机结合,实现了由基础英语教学到专业英语教学的过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能通过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学习英语专业术语和特殊语法规则,从而逐步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五、加强专业英语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队伍存在基础差、人员少的情况,这大大影响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效率和质量。所以各个大学必须按照我国教育改革纲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专业英语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完善。首先,要积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充电,及时了解外国先进的文化思想,并将之转化成为自身的思想养料;其次,推行“导师制”,以“老带小,旧推新”的方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建设教师教学团队,并下设不同的英语教学模块,大家一起备课,共同研讨,互帮互助,共同提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应对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带来的教育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师唯有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下,结合本土英语教学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校英语文化教育基地,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以不怕困难的精神完成国家赋予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眼光、国际化格局、国际化交流水准、国际化素养的国际化英语人才。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梁莉.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6(8).
  [2]赵薇.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外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人才,2016(6):272-273.
  [3]于美娜.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亚太教育,2017(30):90-91.
  [4]李玺.浅谈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困境和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193-195.
其他文献
日前,受台湾清华大学邀请,中国化学会组织大陆20余位分析化学专家,赴台湾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化学分析研讨会”.两岸数十名分析化学专家欢聚一堂,就分析化学进展和新的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中等职业学校舞蹈啦啦操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得出:①上海市闵行区中等职业学校
目的评估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及经面罩给氧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寻找一种提高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时吸入氧浓度的给氧方法。方法采用人面部模型模拟人面部,双腔气管内导管模拟人双侧鼻腔及气管,连接模拟肺,建立模拟人无创通气模型,测定不同压力(潮气量恒定)及不同潮气量(压力恒定)条件下经面罩给氧及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时吸入氧浓度变化;观察同一给氧方式时不同压力(潮气量恒定)及不同潮气量(压力恒定)对吸入氧
◆摘 要:教师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成了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就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乡村教师;城镇教师;发展  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首先,目前,相较于乡村男教师,女教师的发展水平显然比较高,在专业能力和知识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其次,
(记者 李萍)11月22-23日,“中国出版论坛·出版传媒资本市场的经营与管理”在北京21世纪饭店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主
期刊
目的通过MTB细胞壁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的脂蛋白(P19)和姜黄素作用于人巨噬细胞WBC264-9C细胞系,并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姜黄素对P19诱导巨噬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人源性巨噬细胞WBC264-9C分为P19组、姜黄素组和P19+姜黄素组,每组5×108个细胞。用P19和姜黄素刺激WBC264-9C 4
一种学习材料是否使我们感兴趣,对此我们归根结底只能起到有限的影响作用。我们不能命令某事物使自己感兴趣或给人留下印象。可惜我们必须记住的正好是那些抽象的、枯燥的事
期刊
虽然不断遭到质疑,但中小学“三好生”制度仍然保留至今,这也是有点奇怪的事。比如“身体好”,很难有客观的检测标准,但学校里一些体育教师就靠这个来掌控学生,他一票反对,学生就白忙了;而有些体育课上“表现好”的学生,年年“三好”,却经常弱不禁风。最没意思的是“品德好”,要求很高却形同虚设。我在学校多年,常劝学生不要争这些,没意思;但是当评上“三好生”的次数和“推荐与保送”挂钩之后,这股风越来越盛,弄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