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其中实验组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种护理方式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包括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程度,黄疸等新生儿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家属的满意度等。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平均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新生儿黄疸发生,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由于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家属的满意度较高,效果较好。结论:新生儿出生后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在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保持较快的生长发育速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避免因胆红素过高而导致各种并发症,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新生儿;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内心观念的改变,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住院护理服务有其独特之处,由于年龄小,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尚不健全,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极差[1],同时消化吸收能力发育不完整,容易出现营养性疾病,安全隐患极多,一旦发生疾病往往危及生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做到细致周到、轻柔小心。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现代护理学更加注重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母婴同步关怀护理,为婴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我院自从对新生儿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我院妇产科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有150例新生儿出生。在家属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部分患者选择了全程优质护理措施,设为实验组,共75例新生儿;另外75例的新生儿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这些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均为足月儿,无早产儿、巨大儿、先天畸形等异常情况的病例,出生后生命体征平稳,无遗传性疾病。其中剖宫产89例,自然分娩61例,实验组男 婴44例,女婴31例,;对照组男婴36例,女婴39例,两组婴儿的新生儿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的儿性别、出生体重等差异不大(P>0.05),符合研究条件。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出院前的生长发育情况、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并随访家属的满意度。生长发育指标主要通过测量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新生儿护理,包括(1)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沐浴,清除身体表面的液体及分泌物等。(2)新生儿脐带护理: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一旦有感染发生将导致致命后果。注意观察24小时内脐带有无渗血,异味及脐轮皮肤有无变化[2],如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3)口鼻、外阴、眼部及常规皮肤护理。(4)舒适的体位:使用软枕平躺,注意口腔内分泌物的及时清理,以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5)无菌环境:病房内干净整洁,责任护士进行操作之前应洗手,动作轻柔, 防止发生损伤和感染。
  试验组新生儿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方面的措施:(1)亲子关怀护理: 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亲密接触,如母亲的亲吻、拥抱,进行母乳喂养,母婴之间的皮肤接触等,对于母婴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母亲尽快进行角色的转变[3],做好成为一名母亲的生理和心理准备;并有利于新生儿安全感的建立,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健康,自由发展。指导母亲科学的母乳喂养方式,提高她们对新生儿的照护能力。(2)新生儿知识培训:改变传统的以医生和护士为主的护理工作,对家属进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宣教[4],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日常护理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与医务人员一起对母婴进行护理。
  1.3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实验组75例新生儿患者,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无新生儿黄疸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护理服务满意见下表。
  表1两组新生儿护理后家属的满意度
  注: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儿童及新生儿健康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新生儿护理方式也逐渐发展进步。孩子做为家庭中新生的重要成员,其健康成长与生命安全对家庭的幸福和谐至关重要[5],因而对新生儿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保证其身心安全,是一个十分现热门的护理课题,近年来临床上主张应用重视亲子关怀护理的全程优质护理措施,改变了传统的以护士的护理操作为重心的方式,由护士和医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知识宣教和护理操作示范,使婴儿家长掌握婴儿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我院在新生儿护理中采取了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即在新生二便观察检测、脐带护理、科学合理喂养、生命体征监测、防治并发症、正确执行医嘱[6]等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亲子关怀护理和家属的新生儿知识宣教和示范增加了母婴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母亲掌握新生儿相关护理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增进母婴感情,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这种护理措施注重母婴之间的密切接触,注重人文关怀,使家属参与到新生儿护理的工作中,降低了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新生儿护理的质量。为了提高新生儿护理服务的质量,保证新生儿健康发展,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院将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引入对新生儿的具体护理实践中。
  在本次研究中,選取了150例新生儿,实验组采用了全程优质护理措施,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基本正常,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新生儿黄疸发生。且随访发现,实验组满意度96.00%,对照组满意度76.00%,两组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新生儿健康快速生长,减少新生儿疾病,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玉凤,戴宪国,邓红艳等.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推进临床护理专科建设[J]. 护理研究: 中旬版,2012.26.(11):3045-3046.
  [2]赵英.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干部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9-2071.
  [3]彭小苑,李春梅,庞雪利. 临床护理改革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17-18.
  [4]李爱玉. 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38-4839.
  [5]孟繁容; 杨开虹; 王露. 床旁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在产科护理质量体系中的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11.(7):986-987.
  [6]王文丽,李桂芳. 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28):475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移动式小C 臂机和CT 机联合导向下行PMCT 治疗肝癌TACE 后残留灶的操作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经TACE后仍有残留灶且无介入治疗禁忌症的肝癌患者共11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2例):单纯在 CT引导下行 PMCT;B组(24例):单纯在 C臂机引导下行PMCT;C组(57例):CT机与移动式小C臂机联合导向下行 PMCT。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操作成功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妇科腔镜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270例接受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是由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这270例患者随机分成I组、II组、III组三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90例;给予I组患者舒芬太尼1.5μg/(kg·d)与格拉司琼6mg/100mL镇痛,给予II组患者舒芬太尼1.0μg/(kg·d)与格拉司琼6m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胆结石手术中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9月接收的7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在胆结石手术中使用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胆囊切除进行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上都相对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1例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在應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甚至宫腔填塞纱布治疗无效后,给予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 。结果:71例顽固性产后出血予以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在2-10分钟内子宫收缩加强,控制出血,无一例切除子宫。结论: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关键词:宫缩乏力 ; 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急诊抢救药物管理标准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对急诊抢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实施控制2个月后,急诊抢救药物管理得分由实施前90分上升至98分。结论: PDCA循环模式保证了急诊抢救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是急诊抢救药品管理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办法。  关键词: PDCA循环 药品管理  PDCA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将其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之后将药物组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抗凝联合抗血小板组。对这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药物组在性别、消化道出血史、严重消化道出血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药物
期刊
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0-2015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患者均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进行治疗,了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的患者在经过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的治疗以后,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少数患者的肝肾出现不良反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这四年我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題进行调查,并针对性的进行细节管理,比较分析细节管理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通过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包括医院领导、资金投入、人才素质、感染管理制度等,细节管理在我院实施1年后医院的感染率降至1.95%,明显低于前4年的感染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 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和医院病案数字化存储与管理的开发工具,来实现纸质文档通扫 描技术实现数字化病案资料。建立病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历史病案永久性保存,非常有效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病案 数字化 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新形势下如何保存及管理好病案是病案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应用是现代病案管理发展的必
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对防病治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和公共卫生的普及,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等逐渐通过社区查体和以门诊诊疗等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发现。根据单县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结果提示,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比较低,分别为51.1%、33.8%和22.4%。为了提高本辖区老年人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我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病 社区防治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