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为常见的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红细胞减少症,除了B淋巴细胞活化外,T淋巴细胞在AIHA的发病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功能不同,T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为了进一步了解T淋巴细胞在AI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笔者现对AIHA中Th与Tre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了解
【机 构】
:
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为常见的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红细胞减少症,除了B淋巴细胞活化外,T淋巴细胞在AIHA的发病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功能不同,T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为了进一步了解T淋巴细胞在AI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笔者现对AIHA中Th与Tre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不同阶段AIHA的免疫学特征,指导临床观察及治疗。
其他文献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纤维化性的间质性肺炎,以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分化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导致肺结构破坏,呼吸功能衰竭。IPF预后差,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目前认为,IPF发生的始动因素是不明原因的肺泡微损伤,继而导致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激活和肺泡基底膜的破坏。激活的TGF-β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技术可获取足够大的肺组织而逐渐应用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诊断过程中。气胸、手术部位出血是本操作的常见并发症,但一般是非致命性的。与传统的外科肺活检相比较,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技术所需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且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死亡率更低。
肺纤维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为2~3年,目前已有的抗肺纤维化药物疗效甚微。随着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进展,多种潜在的抗肺纤维化药物靶点被发现。本文概述肺纤维化的流行病学情况、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介绍作用于炎症、氧化应激、肺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等靶点的抗肺纤维化药物的开发现状及展望。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13篇国内文献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但症状缺乏特异性。胸片常显示出肺不张或肺炎,CT主要表现为光滑分叶状或息肉状肿块伴远端支气管黏液嵌塞和肺不张。病
目的通过检测维吾尔族饲鸽者肺患者外周血HLA-DQA1基因甲基化程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例确诊维吾尔族饲鸽者肺患者为病例组,20名维吾尔族饲养鸽子未发病者为阴性对照组,20名维吾尔族未饲养鸽子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资料并抽取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DNA、亚硫酸盐转化、PCR扩增、体外转录和RNase A特异性酶切,并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检测HLA-DQA1基因甲基化
人类微生物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更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正常呼吸道微生物保持动态平衡,进一步研究呼吸道疾病的微生物变化,可能为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与预后等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基础及证据。本文对呼吸系统微生态及具体微生物与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可能联系及作用进行综述。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症状不典型,使其诊断困难,漏诊率、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掌握高危因素对提高诊断率及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复发性、家族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高危因素。蛋白C、蛋白S属蛋白C系统,具有抗凝作用,其缺乏是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遗传性危险因素。掌握蛋白C、蛋白S缺乏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对于指导合理治疗、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随着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广泛应用,CML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提高。但是CML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在治疗反应、耐药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相关研究者推测,CML患者对靶向治疗的个体间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研究遗传因素与TKI疗效之间关系的药物基因组学,成为近年CM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使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及5年无病生存(EFS)率均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大部分白血病患者出现耐药和复发。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都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寻找有效逆转凋亡耐受的方法改善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成为当务之急。坏死性凋亡(necro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