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的LVQ算法的中医脉象识别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my_ow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对我国中医脉学的继承和开拓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脉象识别是中医脉诊的客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一直是个研究热点。有别于传统的脉象特征提取方法和识别方法是基于时域和神经网络的方法,在此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脉象特征提取算法和用于脉象识别的基于LVQ的改进算法ILVQ。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利用界面重标度方法和量子理论,严格求解了具有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双层铁磁性薄膜自旋波的低能量子本征问题。讨论了自旋波与界面耦合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间耦合会出现自旋
在计算机视觉中,形状的表示和相似性衡量是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USAN(最小一致性区域)拐点检测算法并用于形状表示,同时基于Delaunay三角化给出了一一个用于形状相
从变质量力学系统相对论性的D'Alembert-Lagrange原理出发,建立变质量非完整非保守系统的相对论性广义Lagrange积分变分原理,证明其Hlder形式与形式的等价性,并应用该原
介绍了用微型实验制备ClO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lO对水中Fe,Mn,CN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液氯对比的结果表明:随着ClO浓度的增大,去除率显著增加,且ClO效果优于液氯,这为ClO在饮用水
目的探讨通络驻景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DM组)、通络驻景丸组(TLZJ组
合成了苦味酸钇(Y(Pic)<sub>3</sub>)与18冠-6(18C6)的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配合物组成为[Y(Pic)<sub>3
研究了高氯酸介质中溴离子催化溴酸钠氧化甲基红的动力学,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据此建立了一个催化反应示波极谱测定微量溴离子的新方法.
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子领域——机器学习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其它分支中的应用、机器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及我国机器学习研究的现状.
结合一些研究工作,综述国内外金属-血清白蛋白配合物的结合研究的进展状况和技术手段。
中枢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含量受年龄变化影响,在衰老过程中各个脑区的变化各有差异,本文对此作一论述,并对其原因作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