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长夜,我渴望情感的温存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xu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爱他的丈夫,丈夫也深爱着她。二人却因生计过上了牛郎织女的生活。神话中的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要隔着鹊桥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但现实中两地分居的爱人,苦闷的却不只是相思!
  算起来,丈夫齐鸣到深圳打工已3年了。这3年来,我名副其实地成了一位留守的女士。
  齐鸣刚走那会儿,我还不觉得夫妻两地分居的“心苦”,毕竟孩子还小,让我分心的时候不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孤独和寂寞感逐渐多起来,日子也就难过起来。
  白天儿子上学去了,我一个人在家,虽然空虚,但只要忙着做事,时间还是好过;但到了晚上,我就难以忍受独守空房的寂寞与思念,半夜醒来时,常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对于性,我有了独特的理解:性生活也有“远香近臭”的特点,夫妻天天在一起时,没什么特别感觉,甚至有些淡漠;可夫妻一分开后,又特别想念,特别想温存。
  那段时间,我很喜欢看情感类电视剧和书籍,电视剧中那些男女缠绵的镜头或书中某段性方面的描写,竟也会让我这个已婚女性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性生活感到心跳和神往。也许是触景生情吧,这些东西竟会让我回味曾有过的刻骨铭心的快乐体验。我感到春心躁动不已,那种膨胀却又难以宣泄的性欲望,好似水上的皮球一样,越是想压下它,它就越拼命地往上窜!
  后来不久的一天,在“爵尔顿”舞场上,我结识了一位在某机关工作的中年男子陈威。多次接触之后,陈威说很喜欢我,想和我做情人,并发誓永远不会破坏我的家庭,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家庭。
  一次我们约在一起喝咖啡,畅谈中陈威告诉我,现代人的婚外情也可以是无害的,爱和性不必和婚姻相联系。说这话时,他用热辣辣的眼光看着我。我读得懂他眼中的热望和欲念。接下来,我便情不自禁地与他做了那种事。我们之间的云雨之欢和思想交流,使我感受到了丈夫不在时的心灵慰藉。
  去年春节,丈夫回来探亲。那天,他与我亲热之后,我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问他:“这两年你单身在外面,就真的不想这个事吗?”
  他回道:“我又没得阳痿,能不想?想慌了,恨不得马上回到你身边。”
  “你就从没想过去找个小姐或找个情人?”我继续探问,希望他的回答是那边有个情人,这样我就可以免受良心的谴责。可丈夫却深情地回答我:“想过。但一想到当年那么多人追你,想到你那么在乎我,牵挂我,再想想我们可爱的儿子,我就没那个兴致了。”
  听着他的话,我内疚如潮水般涌起。“该结束让我愧疚、不安的婚外情了。”我暗暗发誓。
  春节很快在缠绵中度过,我对陈威的性情也一下子被浇灭,坚决拒绝与他再来往。然后,又开始继续在漫长的留守生活中咀嚼寂寞,寂寞中,心中又荡起阵阵波澜。好几次齐鸣往家里打电话,我都忍不住没来由地对他发火:“你还准备在外面干多久?你忘了我们母子俩啦?”
  说心里话,我相信齐鸣真心爱我,但我确实被这种为了打工挣钱、冷落夫妻情感的日子严重困扰。面对这种境况,我该怎么办?
  
  点评:
  钟女士与其丈夫的情况,是现在两地分居夫妇现状的一个缩影。夫妻两地分居,一方或者双方都出现婚外性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分居时间较长、地域相差甚远、两地来往不方便的夫妇,这种情况情况更是常见。
  虽然钟女士的行为不符现今伦理道德,甚至会受到他人指责,但从性医学角度看,这种行为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过性经历的男女来说,如果性心理和生理都正常,那么,就会有性需求。夫妇两地分居较长时间后,男女双方出现性的渴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与道德水平高低没有任何联系。只是在性行为方式的选择上有待商榷,为此建议从以下几点来解决:
  尽量解决两地长期分居的问题。如果确实需要外出打工,建议能尽量找到离自己家近的地方,争取每季度或每半年能与丈夫(或妻子)团聚一次为好。调查发现,大多数夫妇还是可以坚持3个月到半年不过性生活的,但超过这个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异常心态了。如果能一同外出打工则更为理想。
  对于不得已两人长期分居者,不妨采用一些“性仪器”以发泄性欲。男性可选用假阴道替代品,这种替代品不仅可以作为“专职夫人”来用,而且其内含振荡器或蠕动装置,对阴茎有一定按摩、刺激作用,有助于性释放或性满足。现在的人工阴道是由高级塑料胶加工而成的,其仿生功能已很接近于人体自身。同样,供女性用的假阴茎及其相关产品也有不少,有些使用效果也不错,能起到释放性欲的作用。
  或者当你产生越轨念头时,多考虑一下丈夫(或妻子)的感受,甚至性伙伴的情况;再多顾及一下社会责任感、良知,尽可能让责任来阻止自己越轨的念头。
  如果越轨是无法避免的,那建议你采用安全措施,戴上安全套,一是免得性病,二是以免出现意外怀孕。
  点评者:北京望京医院男科副主任医师 陈武山
其他文献
赛庚啶是抗组胺药,能对抗体内组胺对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消除过敏症状。可用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和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等皮肤病。本品通常为片剂,每片2毫克。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本品可引起嗜睡、口干、乏力、头晕、恶心等副作用,故机动车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年老体弱者以及青光眼患者忌用本品。除了抗过敏,本品还有以下4种新的作用。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盐酸赛庚啶每天4~12毫克,分3
期刊
在1988年,我被诊断患上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经过断断续续近一年的住院治疗,病情才逐渐稳定。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注意加强自我保健,“引耳强身法”也是从那时开始练习的。  这种自我保健的方法非常简单: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次,即先将右手举过头顶,掌心向头侧,肘关节下弯,手绕过头顶,再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耳尖,三指用力轻轻地向上拉耳14次。做完后,再换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次,方法同上。  在实际
期刊
防止心律不齐应吃水煮鱼,而非油“煮”鱼    吃鱼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然而,鱼肉并不是怎么做都具有同样的抗病功效。例如,水煮和油炸两种不同的烹饪方法做成的鱼,对健康的影响就会有很大差别。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只有吃水煮或烧烤方式做出的鱼肉才可以提高血液中欧米加—3脂肪酸的含量,降低心律不齐的发病率。用油炸方法加工的鱼肉却不具备同样功效。研究还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鱼和一个月只吃一
期刊
无论你是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还是在车间作业的工人,只要你长期埋头工作,颈椎病自然就会找上门来。  颈椎病发病初期十分隐匿,病情发展也很缓慢。早期你若不警惕并想方设法制止,待病情严重时,你会发现自己已被它弄得狼狈不堪,悔之晚矣!    慢慢地,颈椎病将你控制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授李佛保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
期刊
益通汤    病例:王某,52岁,女性,已婚。便秘6年余,大便干结难解,4~5天一次,肛门直肠坠胀不适,食纳差,近半年加重,大便6~7天一次。  方药:当归30克,川芎、牛膝、枳壳、乌药、桃仁、杏仁、桔梗、炙甘草各10克,生地、熟地、瓜篓、冬葵子、决明子、肉苁蓉、白术各20克,锁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养血润燥。  主治:肾虚寒凝,久治不愈之便秘者。  疗效:
期刊
肾病综合征患者性生活怎么过    广东文××:我是一个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去年五月因感冒发病,在医院住院治疗一个月后缓解,血压和肾功能正常,现在已缓解一年多(还吃三粒激素)。我刚结婚不久,请问我可以过正常的性生活吗?在性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如果要小孩,什么时候要为好?  性博士: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肾脏病,发展严重会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同时会导致睾酮水平降低,睾丸功能紊乱。这主要由于下丘
期刊
婷婷在11岁时,家长就发现她站立时姿态不对称,一边高一边低,以为是孩子习惯问题,未加以重视。15岁时,孩子老是喊腰痛,到医院就诊,发现已经是严重的脊柱侧弯了。由于发现时弯曲度数已经过大,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及后期功能恢复。  像这种病例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多的。    共同关注脊柱侧弯    青少年脊柱侧弯在各种脊柱畸形中最为常见。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另外一种是由各种疾
期刊
治疗急性期中风的关键,在于及时恢复缺血大脑的血液流通。要做到及时治疗,中风病人和家属在意外发生后几分钟内的反应和行动至关重要。  每年, 中风都威胁着上百万人的生活。有什么办法能够挽救中风病人的生命,并且使他们在病后的生活中,尽量减轻因神经功能损伤带来的痛苦呢?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1996年,临床试验终于证明,人类长久以来寻找的、治疗急性期中风的关键,在于及时恢复缺血
期刊
我们平常所谓的“回奶”又称“溢乳”,小于6个月的婴儿常见。主要表现为婴儿在吃奶后发生的一种非喷射性、奶汁从口边溢出的现象,一般每天可发生2~4次。  造成溢乳的主要原因是婴儿本身存在着的解剖特点:⑴胃的出入口处在同一高度,使胃呈水平位。⑵胃与食道相连入口处的肌肉比较松而与十二指肠相连的出口处肌肉发育较好,奶汁向上容易而往下相对困难,所以胃一旦收缩奶汁便容易向上溢出。⑶吃奶的同时常常会咽入空气,空气
期刊
过敏性鼻炎    【处方】  处方一 扑尔敏:每次4毫克,口服,每日3次。  处方二 西替利嗪:每次10毫克,口服,每日1次。  处方三 1%~2%麻黄素:每次1~2滴,滴鼻,每日2~3次。  处方四 伯克纳或辅舒良:喷鼻,每次2揿,每天1~2次。  【注意事项】  1.保持房间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避免异味、对流风。  2.对鱼虾过敏者,避免接触,禁烟酒。  3.锻炼身体,参加太极拳、晨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