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网络社区的新特點,网络社区发展新趋势,网络社区管理引导面临的新挑战,地方政府对网络社区的管理引导对策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地方政府;网络社区;管理和引导
一、网络社区的新特点
(1)迅速性。相对传统渠道,通过网络社区发表意见成本小,速度快,由于网站对网民言论审核宽松,因此网民可以不受约束的随意发表言论,手机互联网和微博的快速发展为网民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通道,网上各类信息扩散更加迅速。(2)交互性。网络社区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只要一个网民抛出话题引发大家关注,就会形成热烈讨论,你来我往甚至针锋相对,言辞激烈,表现出很强的互动性。(3)群体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网民同样如此。不同的网络社区往往会吸引趣味相投或关注同样话题的网民加入,这些人群在行动上就会表现为一致性,体现出群体性特点。(4)隐蔽性。一是数量庞大的论坛、贴吧、博客、微博使得网民言论很难被社区外的人发现;二是若不加入各种圈子、组和QQ群,就无法知晓网民讨论的热点;三是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点对点交流信息隐秘,除非专业机构,他人无法获知,体现了网络社区信息的隐蔽性。
二、网络社区发展新趋势
(1)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网络社区为每位网民提供自由宽松的话语平台,网上各种言论观点相互交锋激荡,错误与正确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甚至反动的言论长期并存,网民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多变。由于网络社区实行松散管理,而各大网站对新闻管理相对严格。所以,国外反华势力散布言论抹黑政府、争夺群众的行为主要通过网络社区实施。(2)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把握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网民通过公共社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张、意见观点,网民言论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但我国网民数量众多,总体来看能够反映和代表着他们的真实意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要了解一个事件的公众反映和社情民意,通过分析网络社区众网民主要观点,即可把握主流意见建议。(3)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网民爆料的首选平台。网民可以通过网络社区,便捷地爆料事件、维护权益、发表意见、表达情绪。新闻记者往往在网络社区搜集新闻素材,继而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引发各方关注,形成舆论压力,迫使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网络社区成为众多网络事件的信息源头,网民也把网络社区作为爆料的首选平台。
三、网络社区管理引导面临的新挑战
(1)现行法律法规条例滞后于网络社区发展。目前看,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仅仅是原则性的,不足以规范网民行为,在实际操作性方面有很大缺陷。(2)网络社区基础管理性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网站对于网络社区管理实行松散管理;网民可以随意开通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等;网站备案仅通过通讯部门备案即可开通;甚至不少网站存在异地备案逃避管理,属地管理并未落实到位等等,这表明基础性管理工作还需加强。(3)网络社区引导水平亟待提升。网络社区引导是项长期工作,既需要有专人坚持不懈,又需要不断提升引导水平和技巧,以适应网络社区的不断发展需要。但目前,缺乏大批熟悉网络引导技巧的综合人才,甚至有时引导弄巧成拙,引发更广泛炒作,对地方政府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网络社区引导的有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都需亟待提升。
四、地方政府网络社区管理和引导对策
(1)抓好队伍建设。网络社区管理,需要一支规模宏大、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队伍。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文化管理部门,配备人员到位,确保属地管理落到实处。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根据形势需要,及时针对网上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开展舆论引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注重对网络管理人员、网络评论员和网站从业人员三支队伍的培训管理,切实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2)理顺体制机制。当前网络管理权利比较分散,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间的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建设、互相牵制、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理顺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互联网管理工作主要部门的作用,建立由网络文化管理部门牵头、公安和信息产业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3)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网络社区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规范制度化建设,建立起联席会议、网评员队伍建设、突发应急管理、舆情研判处置等制度,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立起舆情信息发现、研判、提报、引导、处置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化解。(4)强化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网络社区的备案资格审查,加强对网络社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等培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及时清理网站低俗信息和违规信息,确保网络社区环境文明和谐稳定。
参 考 文 献
[1]张传香.网络社会与网络人际传播[J].新闻战线.2008(9)
[2]李钟.网络社区的舆论传播解析[J].新闻世界.2011(3)
【关键词】地方政府;网络社区;管理和引导
一、网络社区的新特点
(1)迅速性。相对传统渠道,通过网络社区发表意见成本小,速度快,由于网站对网民言论审核宽松,因此网民可以不受约束的随意发表言论,手机互联网和微博的快速发展为网民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通道,网上各类信息扩散更加迅速。(2)交互性。网络社区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只要一个网民抛出话题引发大家关注,就会形成热烈讨论,你来我往甚至针锋相对,言辞激烈,表现出很强的互动性。(3)群体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网民同样如此。不同的网络社区往往会吸引趣味相投或关注同样话题的网民加入,这些人群在行动上就会表现为一致性,体现出群体性特点。(4)隐蔽性。一是数量庞大的论坛、贴吧、博客、微博使得网民言论很难被社区外的人发现;二是若不加入各种圈子、组和QQ群,就无法知晓网民讨论的热点;三是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点对点交流信息隐秘,除非专业机构,他人无法获知,体现了网络社区信息的隐蔽性。
二、网络社区发展新趋势
(1)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网络社区为每位网民提供自由宽松的话语平台,网上各种言论观点相互交锋激荡,错误与正确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甚至反动的言论长期并存,网民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多变。由于网络社区实行松散管理,而各大网站对新闻管理相对严格。所以,国外反华势力散布言论抹黑政府、争夺群众的行为主要通过网络社区实施。(2)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把握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网民通过公共社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张、意见观点,网民言论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但我国网民数量众多,总体来看能够反映和代表着他们的真实意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要了解一个事件的公众反映和社情民意,通过分析网络社区众网民主要观点,即可把握主流意见建议。(3)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网民爆料的首选平台。网民可以通过网络社区,便捷地爆料事件、维护权益、发表意见、表达情绪。新闻记者往往在网络社区搜集新闻素材,继而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引发各方关注,形成舆论压力,迫使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网络社区成为众多网络事件的信息源头,网民也把网络社区作为爆料的首选平台。
三、网络社区管理引导面临的新挑战
(1)现行法律法规条例滞后于网络社区发展。目前看,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仅仅是原则性的,不足以规范网民行为,在实际操作性方面有很大缺陷。(2)网络社区基础管理性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网站对于网络社区管理实行松散管理;网民可以随意开通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等;网站备案仅通过通讯部门备案即可开通;甚至不少网站存在异地备案逃避管理,属地管理并未落实到位等等,这表明基础性管理工作还需加强。(3)网络社区引导水平亟待提升。网络社区引导是项长期工作,既需要有专人坚持不懈,又需要不断提升引导水平和技巧,以适应网络社区的不断发展需要。但目前,缺乏大批熟悉网络引导技巧的综合人才,甚至有时引导弄巧成拙,引发更广泛炒作,对地方政府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网络社区引导的有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都需亟待提升。
四、地方政府网络社区管理和引导对策
(1)抓好队伍建设。网络社区管理,需要一支规模宏大、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队伍。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文化管理部门,配备人员到位,确保属地管理落到实处。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根据形势需要,及时针对网上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开展舆论引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注重对网络管理人员、网络评论员和网站从业人员三支队伍的培训管理,切实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2)理顺体制机制。当前网络管理权利比较分散,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间的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建设、互相牵制、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理顺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互联网管理工作主要部门的作用,建立由网络文化管理部门牵头、公安和信息产业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3)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网络社区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规范制度化建设,建立起联席会议、网评员队伍建设、突发应急管理、舆情研判处置等制度,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立起舆情信息发现、研判、提报、引导、处置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化解。(4)强化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网络社区的备案资格审查,加强对网络社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等培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及时清理网站低俗信息和违规信息,确保网络社区环境文明和谐稳定。
参 考 文 献
[1]张传香.网络社会与网络人际传播[J].新闻战线.2008(9)
[2]李钟.网络社区的舆论传播解析[J].新闻世界.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