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学习活动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从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我看不懂题目。”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不会把日常生活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要想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如:有一次,我听了某校一位教师的课,给了我深深的启发:这位教师在讲(25+75)×6时,她要求学生说是25与75的和与6的积是多少?而不说25加75括号乘以6。是的,从小就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11-7.3-2.7=?时,我教学生如此算理:11-7.3-2.7=11-(7.3+2.7)。这是根据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我讲述后,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表述。接着再问,9.25-(1.25+0.5)=? 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有的学生能做出来,9.25-(1.25+0.5)=9.25-1.25-0.5。我让他们说说理由: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一个数分别减去这几个数。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一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准备相同的小棒10根,让他们分别用三根、四根、五根来摆三角形,几根的时候能摆,多少根的时候不能摆?为什么?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能摆三角形的条件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讲倍数、因数时,让学生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小组之间,通过“拼一拼”、“议一议”,得出结论:12是1和12、2和6、3和4的倍数;1和12、2和6、3和4都是12的因数。通过动手操作引发学生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各种形式中发展数学语言
  
  1、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在“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中,让学生叙述:1、2、3、4、6和12都是12的因数,12是1、2、3、4、6和12的倍数。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灵活运用。而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发言。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造一切可以“说”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其他文献
在社会的变革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学能力的培养在人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数学能力又主要体现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教育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来提出,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课程计划》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计划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程计划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
期刊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是刚刚步入七年级的新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常常侧重于模仿,依赖性比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都比较低,很少去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应用。可是到了七年级,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认为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应做到“四多”。    一、多看    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
期刊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由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要联系生活,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情
期刊
陶行知先生研究总结的实施创造教育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充满着智慧和活力,对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现实指导意义。我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启发主体自动    陶行知提出:启发主体自动。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投身到学习、训练的具体行动中去。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引导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开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急待研究解决。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未能彻底转变,还停留在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层面上,对这种暂不与高考挂钩的学习活动还未予以真正的重视。另外,还有学科方面的特殊原因。英语是人类交际的语言工具,这“工具”两字,就给许多英语教师造成了“解读”研究性学习的困难。而专家谈论研究性学习,又总是把英语置于“冷门”地位,致使英语教师比其他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反思的。笔者结合自己从教英语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给学生营造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许多教师把目光集中在一些新领域的探索上。然而,怎样把关注点完全放在孩子们的身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是教师应该关注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有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错误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教师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
期刊
乡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教学素材。在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注重乡土资源利用,把握作文教学契机,就会打破作文教学的“瓶颈”制约,驶上作文教学的快车道,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命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兴趣,培养情感。首先,多出农村题材的文题,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
期刊
2009年7月5日,一小撮妄图破坏祖国统一,搞新疆独立的反动团伙,在乌鲁木齐制造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这是对历史的亵渎,对人民的犯罪。  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并被任命为西域都护,进一步加强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清朝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期刊
据多年高考英语成绩统计显示,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成绩远远不及城市学生的英语成绩,我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英语学习氛围,家长重视程度等因素之外,从启萌教学开始就没有过好应用关是个主要原因。在农村中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就是做题、增分、升学。于是从“A、B、C………”26个字母的教学开始,听、说、读、写机械地重复,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厌烦,在压抑中学习。任何人都不喜欢做无味、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