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为何主宰金融世界(一)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能听人说过,“犹太商人打个喷嚏,世界上所有银行都将感冒”。还有就是,“全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另外,“五个犹太商人凑在一起,便能控制全球黄金市场。”这些说法当然夸张,但都是说犹太人有多厉害。
  犹太人的成绩单的确非常出色。全球犹太人大概有1500万,才占世界人口0.4%,但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比奇高。《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18名是犹太人,而1000名首富中犹太人也接近一半!财经圈中,索罗斯、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都是犹太裔。“二战”以来,美联储主席以犹太人为主,最近三届主席——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也都是。而20世纪的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占1/5。耶鲁大学犹太人教授和学生如此之多,以至于除了基督教节日外只有犹太教节日可以请假,其他宗教节日不行!
  为什么犹太人的影响力这么大?在过去的历史上,犹太人怎么会到处被驱赶,希特勒为什么那么痛恨犹太人?这跟我们之前谈到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对圣经《申命记》中“外方人”的不同解读有关吗?

犹太人的非凡成就


  很多人都试过解释为什么犹太人这么出色,说他们好学习、好勤劳、好经商,等等。这些当然都对,但都是表面的,是更深层原因帶来的结果,而不是深层原因本身。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走回到历史的源头,走回到犹太教、基督教的起源。是的,需要回到这两门宗教对《旧约全书·申命记》的不同解读上,是那个不同的解读带来犹太人和基督教社会的差异!
  这里,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犹太人的历史。他们的故事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那时候他们的家园在现在的以色列一带。在公元前970年,所罗门将北部的一些部落联合一起,成立以色列王国,建立犹太人的“第一圣殿”(也叫“所罗门圣殿”),犹太教也慢慢出现。但在公元前722年,亚述国打败以色列王国,迫使大批北方犹太人流放外地。这是犹太人流亡历史的开始。到公元前586年,南部的犹太王国也被巴比伦(就是今天的伊拉克)攻占,最后导致第一圣殿被异族烧毁,让犹太民族受尽侮辱。在巴比伦的统治下,大批犹太精英被赶出家园,走到异国巴比伦。在70年后,波斯帝国赶来击败巴比伦,把犹太人从巴比伦手里解放出来,然后支持犹太教的发展,帮助建造犹太人的“第二圣殿”。
  到公元前63年,犹太人又被罗马帝国征服,并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罗马帝国的统治期间,罗马人与犹太人最大的分歧在于,前者信多神教而后者信一神教,双方都无法接受彼此的信仰。特别是到了公元二世纪,罗马皇帝对犹太人的宗教习俗进行严格限制。但很快遭到犹太人的起义反抗,在大批罗马军队的镇压之下起义被平息,50万左右的犹太人被杀害。从公元135年开始,罗马军队严格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城,也禁止大多数犹太人的信仰活动。虽然从巴比伦时代犹太人就开始流亡,但罗马帝国对犹太人起义的大镇压,才真正迫使犹太人大规模地流亡。
  应该说,如果犹太人的经历进展到这一步,还没有太多独特的地方,因为在基督教成型并重新组织世界格局之前,世界上许多曾经的民族都有过亡国流浪的经历。那么,为什么犹太人在那之后的经历更独特呢?
  也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以色列时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叶,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耶路撒冷发展出基督教,其教义就是耶稣和门徒们对《旧约全书》各书(包括《申命记》)内容的解释。就跟儒家学说不只是孔子孟子两个人发明的一样,基督教也经历漫长的、由多人充实的过程。基督教起初被禁止,但还是能从耶路撒冷慢慢往外传播,组织结构也不断严密完善。在公元301年成为亚美尼亚国教,319年成为乔治亚国教,公元380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到公元四世纪,基督教基本成熟,开始规范罗马帝国内各社会方方面面的秩序,包括私人生活和公共空间。比如,我们之前谈到,基督教对《申命记》关于借贷教规的解读是:只要不是敌人,就是兄弟,所以,几乎不可以对任何人做有息放贷,有息放贷等同于偷盗。从公元332年开始,教会正式禁止有息放贷,违犯者死后会被打入炼狱的底层!
  而在罗马统治时期,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犹太教学者停止为圣经增加新内容,而是致力于对圣经进行生活化解释、著书立规,包括对《申命记》的“兄弟”和“外方人”的定义:只有犹太人才是兄弟,所有其他人都是“外方人”,所以,在犹太人给几乎任何人做放贷时,都可合法收取利息、用钱赚钱。
  犹太人可以从事金融,而基督徒不可以!这个分歧是如何影响公元四世纪后的人类历史呢?

基督教的兴盛和犹太人的机会


  在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接受基督教为国教时,犹太人占罗马帝国人口的10%左右,所以,有些犹太人分布在罗马帝国各地不奇怪,但是,大部分犹太人还是集中在今天叫伊拉克的巴比伦。可是,在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各地快速扩散,尤其是成为西欧各地唯一“政治正确”的宗教。随着基督教对社会的控制组织日益严密,犹太教等宗教开始受到排挤。
  基督教在欧洲强盛的后果之一,是把排斥有息放贷的教条成为各地的道德准则,使当地基督徒不能从事金融,因为那时期,借贷差不多是金融的全部,不能有息放贷等于不能有金融。但人们的金融需求靠谁满足呢?特别是发生灾荒时,人们需要应急金融支持,怎么办呢?这时候犹太人就管用了,因为他们给基督徒放贷收息,不用担心死后入地狱。这当然是犹太人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他们在公元四世纪开始就是欧洲各地唯一能合法从事有息放贷的群体,成为欧洲未来一千多年唯一的合法银行家,磨练金融本领,为一代代犹太人积累人力资本,并主导西方社会至今——当然这个话题我们再慢慢谈。
  但问题也出在此,因为虽然从普通老百姓到国王,都有金融需求,老百姓可能“年有余但月不足”,需要“过桥贷款”,而国王又经常有战争融资压力,融不到“救命钱”王朝会灭亡,等等。于是,每次从犹太人手里借到钱时,都会感激。但还钱的时候没有人高兴。加上犹太教本来就跟基督教有别,天主教徒中流传类似“耶稣就是犹太人杀死的”反犹言论,所以,欧洲各社会对犹太人的怨恨日积月累,开始只是厌恶,后来就变成深仇大恨,各地开始驱赶犹太人。   法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世纪初期开始,法国居民和国王都经常得到犹太人的金融支持,但后来他们跟犹太社群的关系不断恶化,迫害犹太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早在公元629年,国王就要求把所有不愿改为基督徒的犹太人驱逐出境;后来,在1065年、1182年、1306年、1321年、1396年,法国国王分别发布命令将犹太人驱逐出境。英国的情况类似,在犹太人被迫害两个多世纪后,国王爱德华一世于1290年下令,将所有犹太人从英格兰、威尔士驱逐出境,这个驱逐令一直生效到1657年。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社會,在十四到十六世纪之间都曾经多次驱赶犹太人。
  犹太人被赶来赶去,每次都被迫往欧洲东部转移,最后于1500年左右,到波兰,后来也在俄罗斯找到相对安稳的落脚地。到1764年,全球大概有120万左右的犹太人,大约75万居住在波兰和立陶宛联邦的境内。
  由此,你看到,在巴比伦和罗马帝国占领时期犹太人被赶出家园,不是因为对待金融的态度差别所致。但是,在基督教发展成熟,尤其是罗马帝国接受基督教为国教之后,对有息放贷的不同教规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基督教社会对犹太人的敌意,导致中世纪早期之后欧洲国家一波波驱赶犹太人。基督教跟犹太教在其他方面也有差别,但是,借贷离人们的生活,离国王的生存距离最近,而还债的压力是具体的、是很多人每天能感受到的,所以,两门宗教对待有息放贷的不同立场,是造成犹太人在中世纪后期被不断驱赶的重要起因。当然,犹太人被不断驱散的结果,又是如何影响十六世纪以来犹太人的地位和影响力呢?我们下次再接着谈。
  今天,我们谈到的第一个要点是,虽然犹太人占世界人口才0.4%,但是,从罗斯查尔德家族到索罗斯、巴菲特、摩根,从雷曼兄弟到高盛、美联储等等,世界金融行业到处是犹太人的身影。我们从犹太教跟基督教对《申命记》的不同解读,也就是对有息放贷的不同立场作了解释。第二,从摩西于公元前八世纪写作《申命记》开始,犹太社会先是被巴比伦驱赶、后来被罗马帝国驱赶。但到基督教成形并被罗马帝国接受为国教的公元四世纪,犹太人主要集中在今天的伊拉克一带,离家园不是太远。第三,随着基督教成为当初罗马帝国各地,尤其是西欧的主导性宗教,基督教对有息放贷的禁止和犹太教对有息放贷的认可,使犹太人成为欧洲社会的唯一合法金融家,这个局面持续一千多年。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欧洲人对犹太人又爱又恨,爱的是犹太人在关键时候雪中送炭,恨的是还钱压力太重!于是,中世纪后半期,犹太人被不断驱赶,使本来才120万的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由此看到,不管在欧洲还是中东,人们普遍在借钱时感恩对方,而还钱时憎恨放贷人,并且到最后,只记住憎恨的感受、把感恩全忘。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纠正这种偏差?
其他文献
我是在三月的一个下午踏进江南古城苏州的。放下行李,就往平江路寻来。平江路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条街,有最古老的城市石刻“平江图”。平江路周遭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两岸人家,依河而建,临水而居。推了窗,便是平江河。平江河水不但碧玉般的绿,还静若处子,看不出一点流动。只有当雨落下,或有小船划来,扬起的波纹,方让人感受到生机。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苏州多桥,有十步一桥之说。仅平江
当你翻开中国地形图,将目光投向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时,映入你眼帘的便是南北走向,东西并列、绵亘1000多公里的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在这13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大地上,群峰高耸、峡谷纵列、河流湍急、森林密布、草原辽阔、湖泊众多,有机地组成了这里独具特色。雄伟绮丽的自然景观。这里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频繁迁徒的“民族走廊”地带,中国古代南、北民族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
中国有句话,当一个人经常说过去时,这个人即使再年轻,他的心其实已经老了;一个人永远在说明天,这个人即使再老,他的心依然年轻  解读激情男  鸟巢。水立方。跃上国际舞台的北京新建筑,世界建筑史上的新经典,奥运带给北京的新地标、新景观。  激烈的奥运赛事和观战助威的喧嚣声都已远遁在时间的烟云里,流动在鸟巢、水立方内外的是游人。场馆里,和网状钢构的国家体育馆、水分子结构的国家游泳中心的奇特造型一样紧紧抓
苏州与上海的绉纱馄饨是叠成护士帽一般形状的,舒翘而挺拔,如水乡妹子一般清丽可人,开水锅里一煮,笊篱捞上来,溜滑而透明,真正的薄如蝉翼,肉红的馅料很是诱人,吃在嘴里,滑如凝脂,鲜香味浓。同在江南的无锡大馄饨,则形象地被叫成“簸箕馄饨”,汤汁酽醇,皮薄筋韧,其鲜美肉馅中又加了青菜末和榨菜末,真不是一般的好吃。记得以前无锡还有手推馄饨即手工擀制的馄饨皮,婴儿肌肤般光滑,怎么煮也不烂,如今已很少见了。  
神农溪发源于有“华中第一峰”之称的神农架南麓,它从长达60公里的深山峡谷间奔流而出,于三峡巫峡口2.5公里处汇入长江。相传远古时代的神农氏曾沿神农溪顺流而下,架云梯攀悬崖,遍尝百草,拯救黎民,神农溪也由此得名。  神农溪,一条从远古流淌而来的河流,历史在这里留下的足迹依稀可辨。  漫延千里的原始森林,崖壁上散布的古栈道遗迹,千古之谜的巴人“悬棺”和岩棺葬群,还有诡秘莫测的土家先民居住的洞穴。当然,
1000年前,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葱郁、水草丰美之地,气候湿润。后来,由于地形变化,夏季风强烈衰退,黄土高原逐渐变得干旱。人类历史的种种活动加入之后,森林的面积大大减少了,水面也在萎缩,直至今日。  在这干旱高原之上,仍然存留一些温润的湿地,犹如沙漠里的甘泉,对于数以10万计长途迁徙的鸟儿来说,“这些湿地是它们长征中补充体力和休息的场所,是生存的支撑力量。”  黄河中游的黄河湿地位于三门峡段。三门峡段
佛山南海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早在6000多年前,勤劳聪慧的西樵山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  明清时期,以湛若水、何白云、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子隐居西樵山,探求理学,锤炼心性,西樵山由此有了“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  西樵山是珠三角的一块绿色的翡翠,是珠三角生态文化的摇蓝,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成为在改革开放和
前不久我去泰国曼谷旅游。曼谷位于湄南河下游,整个城市充满了迷人的热带风情。这里也是美食天堂。我在曼谷品尝了泰式咖喱鸡、辣牛肉沙律、香竹饭等泰国美食。而泰国盛产热带水果,尤其是出产的榴莲在东南亚地区很有名气。  有趣的是,在一个晴朗的周日,我跟随一位懂泰国话的旅伴前往曼谷的一个私人果园摘榴莲。果园里的榴莲树非常高大,树上挂着的榴莲如足球大小,表面密生三角形刺。我找了个木梯正准备爬梯上去摘榴莲,果农维
疫情之下,人们被迫转向数字化办公和居家娱乐,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严重打击了商业房地产。但专家表示,它同时也为该行业带来了一个惊喜:数据中心。  日益互联的世界中,企业和消费者对数据的需求大幅增加,它们也越来越依赖基于云端的技术。那些用于放置云技术硬件装置的建筑,也为开发商和投资者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Pacer Financial是宾夕法尼亚州马尔文市的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其交易所交易基金部总裁肖恩
全聚德前门店始建于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迄今已有近150年历史。作为中华老字号 “全聚德”品牌的起源店,素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  京味特色、峥嵘岁月  北京全聚德前门店环境古朴优雅,极具京味特色。厅内雕龙画栋,红墙碧瓦,无不体现出京味建筑的雍容华贵。极具民族特色和庭院风格的两层大厅、特色独具的帝王厅、“老墙”等餐厅,尽展老北京京味饮食文化的独特韵味。目前,“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已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