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画赞碑》赏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c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正值盛年所作,全碑笔法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苏轼曾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关键词:《东方朔画赞碑》;艺术风格;用笔;结构;章法
  前言
  《东方朔画赞碑》是晋初夏侯湛探亲路过古厌次,见先生之庙宇,观先生之画像,想先生之轨迹,“慨然有怀,乃作颂焉”而作。颜鲁公的人品和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都冠绝古今,此碑更是颜鲁公盛年所作,为稀世珍品。
  一、《东方朔画赞碑》基本概况
  东方朔画赞碑俗称颜子碑。此文对东方朔先生的高风亮节及其神乎其技的思辨能力,机智的处世哲学倍加赞扬。碑建于唐天宝十三载,是颜真卿45岁时所作。背面为唐颜真卿撰《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二、《东方朔画赞碑》的技法解析
  《东方朔画赞碑》笔墨酣畅淋漓,点画刚峻丰厚,如浇如铸,笔画中段每以中峰铺毫,沉雄深稳,点画起收、转折多出于峭劲的方笔。此碑在线条的形质与意蕴上以壮美厚重为其审美特质,从结体看,端庄雄伟的体势,充溢着恢宏的力量。总的来看,《东方朔画赞碑》的主要特点:古拙自然,气势大气恢弘,宽博浑厚,又古拙自然,趣味盎然。
  (一)点画的解析
  点:点画用笔为逆锋入笔,侧锋逆势轻下,然后渐按渐提,回锋收笔,此为方点。尖点的用笔:顺势轻下,起笔略尖,向下顿按。点取侧势,需沉着中带灵动,不可呆板。可以看出,碑贴中点的用笔与着力的变化,像图中汉字与守字的点的不同。
  横:古人称“勒”。“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意思是写横需逆势推行。起笔或方或圆或尖,行笔有提按,粗细交代,中间略有拱势,手笔饱满。颜真卿其他作品中,如《颜勤礼碑》,《多宝塔碑》,其横画多提按分明,横细竖粗,但在《东方朔画赞碑》中,其横画厚重了许多。
  竖:藏锋逆势轻下,行笔不宜太快,那种老辣,厚重的感觉,需要涩行,使竖画更加厚重,雄浑。竖画多中锋用笔。
  撇:“为撇必掠,贵险而劲”。在此碑中,不仅仅要“险”要“劲”更要“拙”。此碑中撇画变化多端,起笔或方或圆。
  捺:捺画也很有特点,不仅有篆书的气息,也有隶书中一波三折的韵味,蚕头燕尾,力量雄厚又气息润达。藏锋起笔,铺毫而下,将力道送至笔尖,收笔时先是一顿,后轻轻提起。将字的雄浑大气,厚重拙朴表现的淋漓尽致。
  折:该碑中“折”变化多端,有几种折,“方”字折时提笔调锋,转而向下中锋行笔,“东”字则需在折时提笔。“赞”字折时需提笔翻毫然后铺毫向下行笔。
  钩:逆上落笔,中锋行笔而下,至钩处提笔调锋转而向上挑出。
  笔法是书法艺术的基础,对章法结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东方朔画赞碑》笔法纯熟,善藏头护尾,提按顿挫明显,既体现法书的严谨肃重,又有自然之趣。
  (二)结体的解析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故结体尤显重要。《东方朔画赞碑》端庄雄浑,结构丰满,大气豁达。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四角布满中宫疏朗。
  二是天方地圆,正极欹生。碑中字大多把上部和下部写正写大,上皆覆下,下皆承上,一横平竖直为律,结体阔达平正,给人一种端庄严谨的感觉。
  三是敦足扎布,重心下移。如安字,上部分书写很疏朗,将整个字的重心向下移,給人一种扎实的感觉,突出了此碑稳健厚重的艺术特色。
  (三)章法的解析
  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楷书的常见章法形式有三种,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多用于金文和草书。此碑运用的是第一种章法布局,通篇字势满格,章法茂密,浑然一体,给人一种磅礴大气之感。
  三、《东方朔画赞碑》的价值
  《东方朔画赞碑》的艺术价值
  颜真卿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一生作品很多,其楷书在书法史上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45岁时所作,字体浑厚苍健,气势开张博大,为颜碑中的珍品,在研究颜真卿楷书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后世对这块碑有着相当高的评价,苏轼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宋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赞碑笔圆而劲,肥度得中。”,其中董其昌临《东方朔画赞碑》虽然风格体态上已经和原帖大不相同,但其中内涵风韵皆佳。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安徽:黄山书社,1990.
  [3]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4]陈振濂:《书法史学教程》,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5]潘运告,张怀瓘:《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6]陈振濂:《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海: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
  [7]王镛《中国书法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陈振濂:《书法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
  [9]葛承雍:《书法与文化十讲》,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7.
  [10]丘振中:《书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沃兴华:《中国书法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12]白鹤:《中国书法艺术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辽宁主要非物质文化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如何通过环境设计方式来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环境设计  辽宁区域内民族众多,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形成的民俗民风,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区域特点,体现了辽宁各族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间文化的核心构成,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和作用值得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对艺术要求越来越高,艺术创作过程是艺术家从眼到心再到手的过程,也就是从感受到理解、想象再到实际的过程。艺术创作过程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艺术家的活动是不同的,如何从艺术体验到艺术表现是一个重要过程,是设计师思路的发展走向,也是衡量设计师的一个重要标准。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  所谓艺术创作过程,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
期刊
摘 要:黑白色作为服装色彩中必不可少的色彩元素,以其独具特色的色彩魅力征服着时尚圈,占据流行舞台的一席之地。为了解密黑白色为什么从古至今能够广受欢迎、经久不衰,从黑白色起源、黑白色色彩属性及服装黑白色艺术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来谈关于服装黑白设计的创作过程,可以领略到黑白色作为服装的经典用色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别具一格的文化含义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以及黑白色如何以其极具
期刊
艺术创作是我们创造力发挥的平台,如果我们的艺术没有创新,那么艺术就会停滞不前,从而丧失了艺术本身的生命力。总之艺术创作就是在创新,创造出非凡的艺术创作活动的意义所在,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就是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它将贯穿于我们的整个艺术创作活动的整个过程。  雕塑作品是在雕塑艺术家手中诞生的,所以我们中的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人格、人品和思想境界
期刊
摘 要:艺术哲学研究的重心应该放在对艺术作品和其他审美现象上,使之具有实在性和普遍有效性。历史上艺术哲学的不同倾向,第一对于艺术的哲学思考是多元化的。因为决定艺术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就此而言不管哪一种艺术哲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发明。  关键词:艺术哲学;艺术作品;思考  前言  艺术哲学,就是对艺术哲学的思考,即对艺术中最根本的东西的思考,但又值得商榷。更何况,说艺术理论不能考虑自身,这也是一种
期刊
摘 要:在宗教影响艺术的同时,艺术也对宗教产生反作用。在历史上,艺术作为宗教的宣传手段,对于宗教的广泛传播和宗教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艺术对宗教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世俗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无神论或者反宗教的艺术的发展和传播,起到抑制宗教发展的作用。宗教艺术是宗教与艺术的结合,是宗教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现。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宗教、关系、影响  宗教作为
期刊
摘 要: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里的《儿童生活诗》部分描绘了活泼灵动、亲近自然、贪吃贪玩、富于游乐和幻想精神的中国传统乡村儿童形象,展现了他们充满乐趣的生活以及儿童与成人间和谐相处的关系。既在西方现代儿童观的视野下,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中,周作人发掘了中国乡土传统中人们自然和谐的生存状态,肯定了乡村生活对儿童天性的保养,为充满启蒙和斗争话语的近代儿童文学史提供了不一样的儿童书写,具有独特的意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丰富与提高,国内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增设专业类课程,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挖掘学生在不同领域与行业内的潜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史论课程作为在这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产物,能够有效帮助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入与全面的了解,加深認知与兴趣。因此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改革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改革;举
期刊
艺术的传统性和现代性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得来的,所以无论是艺术的传统性还是说艺术的现代性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物质第一,意识其次。  传统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积累,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面对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冲击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重大且严峻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到来中逐渐被解构,我们用中国传统文
期刊
摘 要:《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是处于汉魏隶向唐楷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魏碑体。它继承汉隶向唐宗楷书演变, 集中代表了北魏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魏碑造像题记变化了隶书的笔形、笔势和结构,乃至于章法,变出了千姿百态的楷体。  关键词:龙门二十品;背景;特征;艺术风格;审美价值  前言:龙门石窟位于我国著名古都河南洛阳的南部龙门山麓间,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重要石窟,与甘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