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古今谈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t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毒攻毒”是中医的术语,乃指用有毒甚至剧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肿瘤等险疾顽症。
  
  古代的以毒攻毒
  
  我国古代早就发现某些毒物可以用来治病,如用大风子油治疗麻风病,草乌浸酒治疗关节炎,马钱子、天南星、斑蝥、蜈蚣、全蝎等剧毒药物也能治多种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医学也有各种各样的“以毒攻毒”疗法,其中以毒解毒、以毒抗毒都属于以毒攻毒的范畴。
  谈到“以毒攻毒”,有必要提到种痘和血清疗法。因为它们都是“以毒攻毒”理论指导下的产物。种痘(接种人痘和牛痘)预防天花,就是中外根据“以毒攻毒”的原理而发明的。人痘接种术是我国首先发明的人工免疫方法,此法在唐代就已出现。孙思邈就曾根据以毒攻毒原则,提出取天花患者疮中脓汁敷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以后人痘接种术从中国传到俄国、土耳其和英国。在英国流传了40年。后来一位名叫詹纳的英国医生从挤奶女工不得天花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了解到她们是接触到“牛天花”(牛痘)而只得一些轻微的天花。于是他从牛身上获取牛痘脓浆,接种到人身上来预防天花,终于获得成功。由于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更为先进和有效,因此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然而,不论是种人痘还是种牛痘,都是根据“以毒攻毒”这一原理而发明和应用的。
  白喉抗毒血清的发明者——德国医生贝林,也是在“以毒攻毒”的思想影响下研究出防治白喉的抗毒血清的。1890年,贝林进行对白喉的防治研究,但是终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他当时有一位名为北里柴三郎的日本同事,他们都是细菌学家科赫的学生,又都在同一卫生所工作。北里熟悉中医的一些理论,并告知贝林中医的“以毒攻毒”的思想,建议他是否可以利用白喉杆菌来防治白喉。贝林接受了北里的意见,在“以毒攻毒”思想的启发下贝林终于研究出白喉抗毒血清,并于1891年12月10日,在柏林大学附属诊疗所的儿科病房给一位绝望的白喉患儿注射了这种血清,病儿终于获救。从此,人类防治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血清疗法诞生了。贝林因此于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开发药物
  
  用有毒的强心甙治疗心力衰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临床应用首推洋地黄类和毒毛旋花子甙K。很早以前,欧洲的草药郎中和精明的老妇人,用一种药方来治疗水肿。后来,英国的威廉医生从一位老妪那里得到这一药方,方中入药20多味,经过长达9年的研究,终于发现指顶花的叶子在这一方剂中起关键作用,从而揭示了指顶花的叶子治疗心衰水肿的奥秘。指顶花的叶又叫“洋地黄叶”,它对人体有多方面的毒性。洋地黄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忧郁、视力模糊、黄视,心跳减慢和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等症状。毒毛旋花子甙K又叫“康毗箭毒”,过去非洲喀麦隆康毗地区的土著用这一植物的汁液涂在箭头上作为猎取野兽的箭毒,中箭的动物往往因毒力攻心而致死或倒地被擒。但是,洋地黄和毒毛旋花子甙K,只要掌握适当的剂量却有强心作用,故均作为强心甙而用于临床。
  目前,强心甙类药物有多种,主要包括洋地黄、地高辛、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它们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兴奋性的作用,是当今治疗心力衰竭最常用的强心药物,同时也可用于治疗某些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临床实践证明洋地黄制剂和毒毛旋花子甙K在强心和治急慢性心衰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杀人的毒气也可用于治病。芥子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首先使用的化学武器。这种气体是一种糜烂性毒气,因其有芥末味而得名。它能引起皮肤红肿、起疱,以至溃烂,如侵入人体也可引起全身中毒。1917年,德军将其制成炮弹,于当年7月12日夜间用这种炮弹轰击英军阵地,造成英军大量伤亡。尸检发现,死者的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糜烂坏死,还有全身中毒现象。伤者造血系统抑制、淋巴组织溶解,这一现象引起医学家们的注意,并据此推测这种毒气能“以毒攻毒”,可用于治疗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的肿瘤。
  1935年,美国科学家终于合成了一种毒性较低,但作用与芥子气相似的氮芥。经过动物实验证明其对淋巴肉瘤及白血病均有疗效。1941年,一位德国医生用氮芥治疗晚期淋巴肉瘤获得成功。自此,各种氮芥制剂相继问世,用其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及头颈部的肿瘤都取得肯定的疗效。
  
  抗癌、蛇毒和其他
  
  砒霜治血癌是近10多年来的医药新进展。我国古代,谋财害命或杀害仇人的毒物一般是使用砒霜。《水浒传》中,潘金莲下毒杀夫就是在汤药里面掺进砒霜,使武大郎因急性砒霜(砷)中毒而命归黄泉。
  砒霜的化学名称为三氧化二砷。砒霜中毒可引起胃肠道、神经、循环及泌尿等系统的症状。一般认为其致死量约为每公斤体重2毫克。应用砷剂“攻毒”早有先例,在青霉素普遍应用之前,治疗梅毒主要就用砷剂。上世纪末,国内外就开始研究用砒霜治疗血癌(白血病)。
  我国在运用砷剂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开展较早,且成绩显著。1992年,国内研究者报道了三氧化二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33例,完全缓解率达65.6%,50%存活5年以上,因此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采用砷剂治疗APL已达数百例,缓解率达52.3%~73%,对复发及难治病例的缓解率也达52%。最近,国内报道用提取的三氧化二砷治疗较大宗的APL病例(242例),其完全缓解率为87.9%,总有效率为94.4%,难治性APL完全缓解率为48.7%,有效率为64%。如今,三氧化二砷治疗APL已逐渐在世界各国的临床上所应用。
  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展的蛇毒溶栓,如今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蛇毒主要有神经毒、心脏毒、出血毒及溶血毒等,由于蛇的毒液中含有丰富的酶,其中有些酶与蛇毒的毒性关系较大。毒蛇咬伤如不及时处理和治疗往往会因此而致命。
  蛇毒毒液的主要成分为蛋白水解酶、精氨酸酯酶、激肽释放酶、蛋白质、毒素和各种氨基酸。目前比较常用的蝮蛇抗酸酶就是从蝮蛇蛇毒中分离出来的以精氨酸酯酶为主要成分的一种酶制剂,它能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血脂,并能减少血小板数量及抑制其黏附和聚集功能。对脑血栓形成、脉管炎和高黏血症均有显著的疗效。国外有人用蛇毒治疗癌症,发现它具有很强的止痛作用,称其效果优于吗啡。
  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种之外,“以毒攻毒”还有不少其他方法。比如,目前临床上应用大剂量乃至超中毒剂量的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也是以毒抗毒的临床疗法。再如蟾酥配制的六神丸、速效救心丸就广被应用,蜂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肯定的效果等。近年来,毒物学家认为世界上最毒的毒物——肉毒素A已被用作面部除皱的“毒针”而风行世界。“毒针”除了除皱,还可用于治疗面肌痉挛及顽固性偏头痛。
  综观国内外使用有毒药物攻克顽症来看,“以毒攻毒”之法正在不断地发现和发展。最近美国科学家从毒蝎中提炼的药物治疗脑癌(脑神经胶质瘤)初见成效。日本学者发现河豚毒素有显著的镇痛效果。我国中医临床上在打破中医“十八反”、“十九畏”禁区的基础上,将“班蝥、砒霜”等剧毒药物用于治疗癌症患者,创造了许多佳绩。凡此皆说明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将有广阔的前景。
  
  [责任编辑] 张田勘
其他文献
相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期刊和图书销售的萎靡不振,社科、人文方面的“科普著作”倒是热闹非凡,火爆异常。自从《百家讲坛》出了个易中天,广大读者对历史等人文、社科著作的兴趣大增。  人们不禁要问:自然科学界为何不能出个易中天呢?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宣传能否学习和借鉴“易中天现象”呢?回答是,可以,但是难。  其难之一,在于自然科学的学科和专业性的限制。社会和人文的东西大都与人们的生活直接密切相关,既能引
那是大约4亿年前的事了,地球正处在地质上的奥陶纪到志留纪,海洋广布,珊瑚礁林立,气候炎热干燥,整个地球上的造山运动十分强烈。就在这种海洋环境中,从脊索动物中逐渐演化出更高等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最原始的鲨鱼——古鲨出现了。于是,鲨鱼的前世、当今鲨鱼的老祖宗游弋在海洋中,开始了漫长的生命之旅。    前世古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鲨鱼。战国时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鲛”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
《失落的世界》是英国侦探小说作家柯南道尔一部探险小说的名字,描述了一个探险队意外地闯入一个进化程度停留在亿万年前的世界。不久前,一支由美国、印尼和澳大利亚探险者组成的考察队对印尼巴布亚省云雾缭绕的福贾(foja)山区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察,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一个被他们称之为“失落的世界”、“地球上的伊甸园”的神奇之地,见到了数十种以前从未被记载过的鸟类、蝴蝶、蛙类和植物。    最后的净土    巴布
气候日趋变暖,北极的冰层在不断融化。这会给全球的环境与气候带来灾难性影响。不过,一些科学家也在窃喜。因为冰层化了,北极地层下蕴藏的丰富的地质资源将容易开采。这一巨大宝藏吸引着人类贪婪的目光。
地球可以热到什么程度?    进入2006年以来,关于地球气候变化的消息接连不断,飓风、洪水、森林大火、冰雪融化……所有这些都与地球变暖相关,地球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重。此前,只有少数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在关注这一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承认,地球变暖造成的恶果已经显现。科学家们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地球海平面的升高,一些海平面低的城市将无法居住。  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在我们的生活中地图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可是,在绘制地图时,相邻的不同区域最好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这样的地图看起来花花绿绿,只是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不论一张地图上的行政区划有多么复杂,只要使用四种颜色着色,就可以保证将它们清清楚楚地区分开来(即任何相邻的两个地区颜色不会重复)。  这个问题到了数学家手里,就变成著名的四色猜想(也称四色问题)。数学家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任何地图,使得相邻的地区涂上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的基础,离开了耕地,就谈不上民族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耕地资源是无法通过贸易途径获得弥补的战略性资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来临之前,记者就我国耕地保护现状、目
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是一个人们常问的问题。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就需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太阳系以内肯定是没有的,那么,在太阳系以外呢?一个多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呢?1961年11月,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国立射电天文台举行了一次探讨地外智慧生命的学术讨论会。美国
环境污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都具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15%,人民付出的健康代价更是无法估算。仅在北京,70%~80%的癌症病因与环境有关,尤其是肺癌,已经成为居民的第一大死因。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效治理与抑制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治理废水、废气、噪声更多地依赖高技术材料。  多孔陶瓷及改性滤料就是这样一种材料。    什么是多孔陶瓷    多孔陶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于2007年10月8日做出决定,把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联合授予美国的马里奥·R·卡佩奇(MarioR,Capecchi)、英国的马丁·J·伊万斯(MartinJ.Evan s)和美国的奥利佛·史密斯(01iverSmithies),因为他们发明了“利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引进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    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20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的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