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后,学书学画的人不少,但真能学出点名堂来的人却寥寥无几。陈培生则是“无几”中的一个。
1998年,陈培生从教师岗位退下不久,适逢南汇老年大学创办。耐不住寂寞、好学求进的他,去报名参加了国画班学习。未等开班授课,他就迫不及待地去新华书店,花284元买了《中国画技法入门》小丛书20套。同时自刻一枚“六一学画”章,意为从61岁起开始像小学生那样规规矩矩学绘画。
陈培生的画缘,始于学生时代。小时候,他对绘画有一种特别的敏感和天赋,学校美术课使他成了班上的“明星”,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同学赞美。他也因此有过长大当画家的梦想。
我同陈培生曾同学6年,后又成为同事,并同住一个房间。生活上我们都很“懒”,房内垃圾十天半月才清扫一次,然而对各自的兴趣爱好却都十分专注,且勤奋有加。每天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他临帖学书,我则读诗、写诗。期间,虽然绘画依旧是他的爱好,但只似一颗金色的种子深深埋入心底,直至退休后才重新萌发。
陈培生学画特别刻苦而又入迷。开始,毛笔落到宣纸上的是一个个洇开了的黑团团,留下的没有一幅像样的画。然而他不气馁,不退缩,相反更激发了苦学苦练的劲头。每次上完课回到家,他根据老师讲授的要领,不停地画,反复地画,一天下来,垃圾桶里堆满了作废的画稿纸。他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次都要画上五六幅,从中挑选自己最满意的才交卷。有次画牡丹,画来画去画不出叶子的正面和侧面、反面的区别,于是跑到老师家请教,回来后又反复琢磨练习。一支小小画笔,一到他手里就会产生一种神奇魔力,使他如痴如醉,无法自控。他说,一钻进去,不知不觉就上了瘾,而且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画到入神时,他会忘了吃饭,忘记一切。有一次,爱人有事外出,告诉他灶上正在烧肉,到时把炉子关掉。他“嗯”了一声,继续作画。
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家里什么东西烧焦了?当心出事啊!依然全神贯注于作画的陈培生这才想起老伴的嘱托,迅速奔进厨房,打开锅盖,但一锅肉早成了一堆焦炭!整个房间弥漫着浓烈刺鼻的焦糊味……
如同“有投入就有产出”的道理一样,陈培生辛勤耕耘于“砚田笔垄”之后的收获,是沉甸甸的果实,是成功的喜悦。这些年来,他陆续在《中国书画报》、《中国老年报》、《上海老年报》和《联合时报》等数十种报刊上发表了100多幅国画。他的《春江水暖鱼儿跃》,《江南春来早》等分别人选上海第十二、十三届“江南之春”画展。他参加上海第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书画展的《群虾图》,神态鲜活,趣味横生,既有白石遗韵又有时代新意,被挑选参加“上海一横滨”中日老年友谊书画展。
他的一些作品在地区和全国性书画赛中屡屡获奖,并入编专业书刊,颇得行家好评。
难能可贵的是,陈培生乐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好事。几年来,赠送他人的作品达100多幅,他利用手中画笔积极参与社区义务宣传活动,成为服务社会的“优秀志愿者”,被群众誉为不计名利的百姓画家。这正是:学画始自年花甲/乐此不疲冬与夏/少年美梦古稀圆/十年苦画画成家。
1998年,陈培生从教师岗位退下不久,适逢南汇老年大学创办。耐不住寂寞、好学求进的他,去报名参加了国画班学习。未等开班授课,他就迫不及待地去新华书店,花284元买了《中国画技法入门》小丛书20套。同时自刻一枚“六一学画”章,意为从61岁起开始像小学生那样规规矩矩学绘画。
陈培生的画缘,始于学生时代。小时候,他对绘画有一种特别的敏感和天赋,学校美术课使他成了班上的“明星”,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同学赞美。他也因此有过长大当画家的梦想。
我同陈培生曾同学6年,后又成为同事,并同住一个房间。生活上我们都很“懒”,房内垃圾十天半月才清扫一次,然而对各自的兴趣爱好却都十分专注,且勤奋有加。每天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他临帖学书,我则读诗、写诗。期间,虽然绘画依旧是他的爱好,但只似一颗金色的种子深深埋入心底,直至退休后才重新萌发。
陈培生学画特别刻苦而又入迷。开始,毛笔落到宣纸上的是一个个洇开了的黑团团,留下的没有一幅像样的画。然而他不气馁,不退缩,相反更激发了苦学苦练的劲头。每次上完课回到家,他根据老师讲授的要领,不停地画,反复地画,一天下来,垃圾桶里堆满了作废的画稿纸。他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次都要画上五六幅,从中挑选自己最满意的才交卷。有次画牡丹,画来画去画不出叶子的正面和侧面、反面的区别,于是跑到老师家请教,回来后又反复琢磨练习。一支小小画笔,一到他手里就会产生一种神奇魔力,使他如痴如醉,无法自控。他说,一钻进去,不知不觉就上了瘾,而且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画到入神时,他会忘了吃饭,忘记一切。有一次,爱人有事外出,告诉他灶上正在烧肉,到时把炉子关掉。他“嗯”了一声,继续作画。
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家里什么东西烧焦了?当心出事啊!依然全神贯注于作画的陈培生这才想起老伴的嘱托,迅速奔进厨房,打开锅盖,但一锅肉早成了一堆焦炭!整个房间弥漫着浓烈刺鼻的焦糊味……
如同“有投入就有产出”的道理一样,陈培生辛勤耕耘于“砚田笔垄”之后的收获,是沉甸甸的果实,是成功的喜悦。这些年来,他陆续在《中国书画报》、《中国老年报》、《上海老年报》和《联合时报》等数十种报刊上发表了100多幅国画。他的《春江水暖鱼儿跃》,《江南春来早》等分别人选上海第十二、十三届“江南之春”画展。他参加上海第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书画展的《群虾图》,神态鲜活,趣味横生,既有白石遗韵又有时代新意,被挑选参加“上海一横滨”中日老年友谊书画展。
他的一些作品在地区和全国性书画赛中屡屡获奖,并入编专业书刊,颇得行家好评。
难能可贵的是,陈培生乐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好事。几年来,赠送他人的作品达100多幅,他利用手中画笔积极参与社区义务宣传活动,成为服务社会的“优秀志愿者”,被群众誉为不计名利的百姓画家。这正是:学画始自年花甲/乐此不疲冬与夏/少年美梦古稀圆/十年苦画画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