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脉动,万物有灵犀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叮,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片头。这部纪录片由央视纪录频道创作团队打造,一共100集,每集5分钟,唯美精致,就像100首短诗。目前第一季25集已經播完,豆瓣评分9.4分。
  《如果国宝会说话》告别了冗长枯燥的历史背景介绍,以文物“亲证”历史的讲述方式,使得文物不再是玻璃展柜后的一个冷冰冰的物件,它们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智慧和灵魂,从其生动的外貌中,更可以想象出工匠在制造它们时所倾注的或欢欣、或洒脱、或搞怪的情绪。通过它们,观众得以穿越时空,倾听国宝背后的故事,感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审美、精神和价值观。
  这部短小的纪录片,虽有迎合当下碎片化时代的趋势,却没有丢掉其本来的初心,厚重的历史文明跃然于眼前,触手可及。这一件件国宝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也会成为我们作文中最好用的素材。
  ◎拍摄者·初衷
  1.通过影像,还原器物
  全国有300多万件珍贵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只择取100 件,上至史前,下到明清。仅仅是梳理脉络,选定文物,总导演徐欢和她的团队就花费了一年。分集导演冯雷将这部分工作称为大海捞针,“还捞了好几遍”。入选的文物都是具有文明坐标意义,能够改变、或者推进文明历史的进程。徐欢说,这是“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
  千百年后的今天,这些文物静默着,不同时代的人解读还是不解读,如何解读,器物都是不变的。我们无法真的让国宝开口说话,但至少,可以通过影像还原器物本身。
  2.记住了,就很好
  传统的国宝类纪录片中,大多提供材质、年代、流转等基本信息,视觉呈现也庄重威严。观众如果文博类知识或鉴赏水平有所欠缺,一方面会觉得无法欣赏,另一方面也会在情感上产生疏离感。而将国宝与流行文化联系在一起,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述,降低了国宝欣赏的门槛,让年轻人也比较容易地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大美。
  纪录片播出之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反响,然而对文物本身的讨论并不多,更多的人还是在刷文采、萌萌哒等比较表层的感受。不过,执行总导演张越佳说:“通过‘萌’记住了文物,也挺好。”
  ◎拍摄者·镜头
  细致,呈现
  在文物的视觉呈现上,节目组率先采用了3D扫描技术和数字传拓技术。比如,人们通常认为青铜器是青绿色的,但其实那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之后的颜色。节目组用3D扫描技术进行质地还原,复现了何尊当年金光夺目的原貌。何尊内部的122字的铭文,则是通过数字传拓技术,一字一字清晰的显现。还有一些辅助性的视觉呈现,比如人头壶这集,“星星闪烁的频率,星空转的速度,都经过了仔细的微调。流星划过的时候,人头壶的脸庞会微微亮起来。”对解说词,节目组也是反复斟酌,常常写到20稿以上。由于侧重点不同,有些集的解说词重在传递信息,有些则试图启发思考。
  在文学统筹喻江看来,通过国宝,在头脑中与数千年前的时空相逢,而获得感悟,其中的意义也许要大于文物名片上那些干枯的信息。
  ◎国宝之魅·时间
  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红陶材质。1953年发现于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焦村遗址。】
  ◇国宝描述
  人头壶高22.5厘米、腹颈13.5厘米、底颈6.3厘米。人头与壶浑然一体,双目上视,嘴唇上翘,发型以扁平锥刺纹表示,刻画出一个鲜活真实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面容。
  陶,是人类第一次从无到有的实验。从对泥土的把弄开始,人类认识到自身创造万物的非凡能力。初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夜降临,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凝望。世界各大古老文明的觉醒,大约都从人像艺术的诞生开始。这张仰韶文化陶壶,只不过是大地留下的亿万张迷惘的面庞之一。这些古人参照自身捏塑出的形象,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
  ◆备考·精神借鉴
  几万年来,图像总打动人心,尤其是关于人类自身面孔的图像。凝望着人头壶上的面孔,仿佛看到具有自我感知和自我反省能力的人类,在与命运、生命与死亡的本质问题上较劲。向往生,对抗死,这所有的力量之和,或许就是生命。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陶材质。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国宝描述
  陶鹰鼎是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塑。仰韶文化以彩陶为最重要特色,器物多是生活用品,陶鹰鼎是唯一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它是做什么用的?又为什么要把它做成鸟的样子?正因为它的唯一性缺乏参考,所以这些问题还在吸引着研究者去探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六千年前中国人的生活器具中,实用性和造型性已经达到非常美妙的融合。陶鹰鼎的造型,带着上古的气息,但更神奇的是它又同时显示出另一种很现代的气质,用当下的话说,就是“萌萌哒”。在这个层面,陶鹰鼎又显示出古典与现代的美妙融合。六千年的造型艺术,精湛至此,令人不禁赞叹。
  ◆备考·精神借鉴
  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曾侯乙尊盘——复刻传奇
  【战国早期;青铜材质;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
  ◇国宝描述
  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体上则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尊盘出土后,人们纷纷猜测,两千年前的工匠,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直到一名工匠用失蜡法成功铸造了一比一的复制品后,尊盘的制造之迷才最终揭开。这名工匠就是曾经参加发掘的工作人员黄金洲。   黄金洲曾是随州市的文物局长。他太喜欢曾侯乙尊盘了,退休之后,就自学青铜铸造技术。他先在石膏上复制,最后转移到蜡模上,经过不断的失败,终于在20年后的2006年复制出一尊复制品。当他把复制品送到博物馆验看的时候,一屋子的人都震惊了。大家的震惊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做得“像”,而是因为这件复制品做出来,为曾侯乙尊盘的工艺提供了有力佐证。黄金洲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一如他所喜爱的尊盘,沉寂千年,亮相便是传奇。
  ◆备考·精神借鉴
  一个小小的部件,即使是借助现代工具,也需要经过一个月时间才能臻于完美。难以想象的是,那位制造尊盘的人,是以一种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意志,完成了一个如此复杂的作品,让两千年后的人们瞻仰、赞叹。
  ◆备考·关键词:时间的艺术;最初的凝望;生与死;纯粹;长与短;一生一事;等待;耐心;传奇;匠心……
  ◎国宝之魅·文明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史前文明,新石器时代;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材质。1986-1987年发现于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
  ◇国宝描述
  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20多支骨笛,這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以吸引猎物。慢慢地,狩猎之后的欢庆让这些骨笛变成了乐器,再后来,人类的审美不断升级,人们开始需要越来越复杂的乐音。这些贾湖骨笛从最早的五孔,到后期的七孔甚至八孔,正反映着这种文明的进化。
  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是外来传入的。而七孔的贾湖骨笛,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备考·精神借鉴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
  【商朝;铜、绿松石材质。】
  ◇国宝描述
  这是最早的王字,像竖放的钺。钺是一种兵器,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王权最大依仗是军权。王字由此而来。这是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的甲骨。
  商朝人以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为、所感转化成字符,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被称为甲骨文。这其中蕴含了后代的主要造字方法。以田为代表的象形字,是将物体的形态用文字的线条勾画出来;指事字,则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的符号,如上、下,就是以一长横为界,短横在上为上,在下为下;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如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便是酒;形声字,是指由形旁和声旁构建起来的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
  ◆备考·精神借鉴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从此,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和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何尊——这里有中国
  【西周;青铜材质;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出土。】
  ◇国宝描述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是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迁都成周(今洛阳)之事。铭文中“宅兹中国”四字是“中国”一词目前出土最早的文字记载。
  “宅兹”就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竖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中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三千年过去,太多故事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跨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了后人眼前。
  ◆备考·精神借鉴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备考·关键词:文明的传承;同与不同;文明的先声;生活与艺术;细节的魅力……
  ◎链接·拍摄者说
  1.@分集导演冯雷:虽然是一件(一集只着重一件国宝),但这一件也许几千年整个的历史都涵盖在里面。每一件也许我们一生也解释不清楚。古人的时间概念也不一样。他也许一生只做几件,所以把他所有的领悟,对生命的态度和认识,对宇宙的了解,全部都做进去了。我们今天所有的精力都被分散掉了。古代人太纯粹了。现代人可以做的事太多,反而不会做事。5分钟,对于现代人随时跳转的注意力而言,太长了;对于来自千百年前,历经沧桑的国宝文物,又实在太短。
  2.@音频监制王同:六千年,到底有多久?它是你生命的85倍。它是人类从古猿变成人所用时间的0.2%。它是地球年龄的0.0001%。这些国宝,它们曾是爱情的证物,它们曾是权力的象征,它们曾是交流的媒介,它们曾是感慨于无助与彷徨的倾诉。这些国宝,在有些人眼里,它们是文明存在的证据;在有些人眼里,它们是无法计价的珍宝;在有些人眼里,它们是六千年这一瞬中无差别的诉求。我们看这些国宝,其实是从六千年的长度里,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3.@分集导演潘懿:当我欣赏一件文物的时候,我在赞叹什么?细节,几千年前的细节,几千年以来时间在你们身上留下的细节。这是拍摄带给我的惊喜,近距离观察到文物身上的细微。这是物与物的不同之处,也是文明中的共通之处。想用“千载难逢”来形容这个契机,却微不足道。当我和你之间只有空气,这空气就好似虚无的时间,消散。你在我的眼前,是我看见了你身上散发的久远的人性,还是你看见了我……在这样奇妙的因缘里,我相信,相遇相识都是值得珍惜的。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创办于1959年的广东茂名市第一中学是省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以“博文约礼,弘毅致远”为校训,以“让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为理念,师资力量雄厚,着重培养学生五有能力,教学成绩显著。  吴彬丽,对作文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教学成绩突出,參编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8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以及参加国家级课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之子课题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研究》并已经
心理课上,正在讲“错觉”的老师出示了几张图片。其中一张是两条平行直线穿过了一簇由中心向外发散的射线,结果两条直线看起来倒像是曲线了。这图真是玄妙,透过近视镜片,我无比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射线和两条弯曲的“直线”,根根分明。  这如何能让人相信?尽管老师拿直尺比了又比,信誓旦旦地保证这绝对是两条平行直线,但我仍将信将疑。无奈之下,我取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周边的穴位,不经意地抬头,嗬!我看到两条黑色的笔直直
从历年高考阅卷现场来看,很多学生似乎掌握了基本结构方法(并列、对照、层进、总分),但文章结固化,少有灵动。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固化,缺少见解与联结  结构固化,是指学生经过一年或者多年的训练后形成的只重外在形式的套路化结构。“一个观点,两三个例子,一个结尾”这样的模式就是明证。或者把文章单纯地写成一种“告诉式”的文章,通篇“公理、定理、大道理”。殊不知,阅卷者更想看学生思维的发散,
现实是此岸,成功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兴趣便是河上的桥,只要行动就可以通过。  ——克雷洛夫  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是你们却没有勇气走出这里。  ——《飞越疯人院》  美好的思想,没有美好的品德来陪伴,它不过是泡影。  ——摩索姆达  聪明话没有任何价值,只能让人远离自己的内心。而远离自己是一种罪过。人必须像乌龟一样,能完全蜷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黑塞《德米安》  憐悯可不是什么好的
高三语文试题卷(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  ①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
2018年5月14日早晨,四川航空公司的3U8633飞机像往常一样,从重庆起飞,飞往拉萨。四十分钟后,当飞机平稳进入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上空时,飞机突然发出一声闷响。声音不大,如同爆米花爆裂的声音,可这一声闷响,就如同惊雷炸响在刘传健的心头。他赶紧伸手检查面前的挡风玻璃。“割手!内层玻璃裂了!”这意味着飞机的承受力受到了破坏,飞机可能要发生故障。  “准备下降高度,备降成都。”刘传健迅速向管制台报告
【2018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元旦前后,一场“晒18岁照片”的刷屏运动,给这个新年增加了些怀旧氛围。事情很简单,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突然之间,许多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18岁时的照片。这之前,“佛系青年”火了一把,说的是看淡一切,活得不太走心、怎么都行的年轻人;再往前,是“中年少女”和“中年少男”,说的是生于90年代前后,却因失眠、脱发、开始养
犹记汪曾祺先生在《读廉价书》中写道:“我們怀了很大的兴趣,看凤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扫帚,看猪秧子。”汪先生心底无事,只一路看去,便在喧杂的街市上发现了简单的美。  我想,一个人要在一片冗杂中发现美好,不仅需要一颗懂得美、发现美的眼睛,亦需要眼界和境界。  我不禁想起了丰子恺先生,他活得简简单单,画作却总能让我回归到故乡的村庄,回到一种净化人心的恬静与清爽。  只寥寥数笔,一只缺了腿的螃蟹趴在另一
荷尔德林说过:“人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的确,俗人、俗世、俗生活,人生而劳碌,但我们应该平衡好忙与闲的关系,既忙中偷闲,亦闲里寻忙。  弥尔顿曾说:“心灵拥有自我栖息之地,在其中可能创造地狱中的天堂,可能创造出天堂中的地狱。”是啊,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若能够做到海斯利特那般“越是忙碌,越是闲暇”,又能做到西塞罗一样“我空闲的时候,常是最忙之时”,如此忙闲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峰浓转淡,甁身上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从古至今青花瓷瓶不知蕴含了多少细微的哀愁与故事。  我向来不喜欢去旅游,景点大多和人潮交织在一起,丧失了它原本的美和意。吵闹与喧哗不难放松心灵,反而步步紧逼将我引到崩溃的边缘。而景德镇,却留下了我最深刻的记忆。  依旧是充斥着铜臭味的大街小巷,有故事的瓷被买卖,有文化的瓷被讨价还价。当时我只想走出这里,脚步愈快,心弦愈緊。这些有灵魂的器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