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动机、行为与效果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9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在江苏全省13个地级市,分别对企业实践教师、学校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展开调查,了解专业教师近3年企业实践形式和累计时间、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动机、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主要行为、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等四项内容。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应该以半脱产为主要形式,每次企业实践时间以1个月为宜;纠正部分教师企业实践动机;增加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岗位锻炼机会;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企业实践效果。
  关键词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动机;行为效果;江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7-0055-04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目前,江苏省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得到学校、教师、企业的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动机、效果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国内专家学者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现状和效果进行了系列研究。亢利平认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目标、需求、形式、内容和评价呈现多样化特征[1]。涂三广发现,企业参与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教师企业实践形式化严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2]。郭毓麟通过对教师专业实践现状调查分析,认为现有机制无法满足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的需要[3]。胡业华等提出,为了保证教师企业实践效果,应该构建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4]。周丽华强调,要通过营造舆论环境、科学引导与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要保障教师企业实践效果[5]。但这些研究没有涉及到教师企业实践的动机、行为对效果的影响分析,所以,开展本研究工作对于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江苏全省范围内13个地级市展开调查。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企业问卷、学校问卷3个部分。问卷调查是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实施,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网站为网络平台,通知江苏省职业院校组织相关人员在线无记名方式进行应答,有效性、客观性强。问卷调研提交时间为2014年10月8日~11月10日,其中,教师调查问卷共提交604人,学校管理者调查问卷共提交114人,企业管理者调查问卷共提交167人,见表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专业教师近3年企业实践形式和累计时间调查
  通过对企业实践教师调查,发现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形式和累计时间情况(本题在对企业实践教师调查时,限定单选)。其中,全脱产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累计时间一个月以内的占20.9%,累计时间1~3个月的占18.9%,累计时间3~6个月的占23.8%,累计时间6个月以上的占36.4%。半脱产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累计时间1个月以内的占36.7%,累计时间1~3个月的占29.9%,累计时间3~6个月的占16.3%,累计时间6个月以上的占17.0%。利用假期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累计时间一个月以内的占26.6%,累计时间1~3个月的占37.7%,累计时间3~6个月的占22.0%,累计时间6个月以上的占13.7%。
  (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动机调查
  通过对企业实践教师调查,研究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目的(本项题在对企业实践教师调查时,限选3项)。“通过企业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占62.4%,“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改进自己教学方法”占62.3%,选择“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占49.3%,“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占33.8%,“评职称需要”占30.1%,“完成继续教育学时”占20.2%,“体验企业文化”占19.2%,“开发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校本教材”占15.9%,“学校安排,自己是被动参与”占4.1%,选择“随大流”占1.7%,“下企业很轻松,去休息一段时间”占0.7%。
  (三)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主要行为调查
  调查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主要行为。按照地域比较,苏南教师中,“顶岗独立工作”占34.4%,“跟着师傅学习”占60.6%,“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占32.8%,“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占58.3%,“大部分时间仅作现场观摩”占36.1% ,“其他”占2.0%。按照学校性质比较,公办学校教师中,“顶岗独立工作”占31.3%,“跟着师傅学习”占60.6%,“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占32.3%,“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占60.5%,“大部分时间仅作现场观摩”占42.2% ,“其他”占2.5%。按照学校类别比较,省级示范性高职校教师中,“顶岗独立工作”占28.0%,“跟着师傅学习”占56.6%,“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占36.4%,“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占55.2%,“大部分时间仅作现场观摩”占42.7%。按照职称比较,初级及以下教师中,“顶岗独立工作”占37.0%,“跟着师傅学习”占72.4%,“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占23.6%,“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占66.9%,“大部分时间仅作现场观摩”占37.0%,“其他”占0.0%;中级教师中,“顶岗独立工作”占30.9%,“跟着师傅学习”占62.1%,“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占33.1%,“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占59.2%,“大部分时间仅作现场观摩”占38.2% ,“其他”占3.2%。副高及以上教师,“顶岗独立工作”占31.3%,“跟着师傅学习”占47.2%,“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占36.8%,“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占57.1%,“大部分时间仅作现场观摩”占49.1%,“其他”占3.1%。   全省总体表明,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主要行为,“顶岗独立工作”占32.3%,“跟着师傅学习”占60.3%,“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占32.1%,“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占60.3%,“大部分时间仅作现场观摩”占40.9% ,“其他 ”占2.5%。
  (四)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效果调查
  调查企业实践教师,对自己企业实践效果的评价。全省总体情况表明,选择“对企业新知识有基本了解”占22.8%,选择“对企业各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要求有基本了解”占27.5%,选择“对企业创新及其核心竞争力有基本了解”占18.9%,选择“对企业用人标准有基本了解”占22.8%,选择“有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需求的意识”占33.6%,选择“有在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意识”占28.8%,选择“有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意识”占30.1%,选择“有为企业服务,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意识”占27.2%,选择“具有分析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吻合度的能力”占24.2%,选择“掌握企业职业岗位对应的技能和工作任务”占26.2%,选择“利用所学知识,能为企业设计新产品”占12.1%,选择“能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优化控制策略、解决技术难题”占12.3%,选择“能够为学校提出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优化建议”占23.5%,选择“结合企业实际,从教学出发设计学习情境,分解子任务”占30.0%。
  调查学校管理人员对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评价,其普遍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后发生了明显改观;调查企业管理人员对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评价,了解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具体见表2。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教师企业实践形式为全脱产的教师,近3年企业实践累计时间大部分能够达到3个月以上。半脱产和利用假期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近3年企业实践累计时间大部分低于3个月。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企业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行为,主要是跟着师傅学习,其次是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
  在教师企业实践学习效果评价中,企业实践教师认为自己主要在以下方面有较大收获:有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需求的意识、有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意识、结合企业实际设计学习情境和分解子任务。学校管理者认为,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增加校企合作意识改变较大。企业管理者认为,教师企业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员工培训。
  (二)建议
  1.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应该以半脱产为主要形式,每次企业实践时间以1个月为宜
  调查表明,企业希望教师企业实践以全脱产形式进行,59.9%的企业管理者要求学校将教师工作量相对集中安排,留出相对完整的企业实践时间。但58.8%的学校管理者希望企业实践教师能够兼顾学校教学工作,55.3%的学校管理者希望企业实践教师能够利用教学空余时间去企业实践,还有45.6%的学校管理者表示不能与正常教学工作发生冲突,只能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进行企业实践。综合学校、企业的意见,建议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以半脱产为主,时间长度为1个月。这样既满足了企业要求教师留出完整的企业实践时间的想法,也符合学校要求企业实践教师适当集中安排教学工作,留出一段时间来进行企业实践。
  2.纠正部分教师企业实践动机
  虽然大部分企业实践教师希望通过企业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改进自己教学方法,但也有部分企业实践教师动机不够端正,调查发现,还有少部分教师企业实践动机是完成继续教育学时、评职称需要、随大流、学校安排不得不去,以及觉得下企业轻松去休息一段时间等。教师企业实践动机不端正,导致企业实践效果欠佳。对于企业实践动机不够端正的教师,需要及时发现,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实践效果。
  3.增加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岗位锻炼机会
  教师在企业实践中跟着师傅学习、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固然重要,但顶岗独立工作、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等也是提高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顶岗独立工作、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正是目前教师企业实践中最缺乏的。至于部分企业实践教师大部分时间仅作现场观摩,这对于提高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非常不利。
  4.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企业实践效果
  目前教师企业实践总体效果良好,参加企业实践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均认为教师企业实践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密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员工培训。但在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设计新产品、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等技术难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企业产品研发、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优化企业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提高实效性。可有针对性地给参加企业实践教师提供相应平台,并明确相应的任务要求,以及采取相应的激励考核措施。
  参 考 文 献
  [1]亢利平.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多样化特征及实施对策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49-51.
  [2]涂三广.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4(27):23-27.
  [3]郭毓麟.论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生态环境的建立[J].当代职业教育,2011(6):70-73.
  [4]胡业华,卢建平.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的分析与完善[J].职教论坛,2013(28):68-73.
  [5]周丽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9):63-66.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离不开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以新世纪以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无锡市所出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发展的驱动因素,回顾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演变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在政策作用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提出需要围绕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无锡市职业教育校
摘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提升服务能力,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是衡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这与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职业教育政策贯彻遵循的原则和“有为有位”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紧密联系。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放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对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守与创新
摘 要 高职院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组建特色专业群,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专业群,聚焦现代产业集群培养数量足、结构优、质量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促进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之间有效衔接,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湖南70所高职院校138个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特色专业群布局,打破校际壁垒、实施特色专业群融合发展,构建校企命
摘 要 研究方法运用是博士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和影响研究的质量。对2011-2017年间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呈现如下特征:定性研究占据主导、混合研究占比大且呈现上升趋势、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呈现多元化与综合化趋势。同时,也存在量化研究不足、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理解不到位、阐述不完整、规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应当强化方法意识、增加量化研究的运用,
摘 要 对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乌鲁木齐的考察发现,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引进难、校企合作处于分散的初级阶段等问题,需要从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与教师的培训力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深化强化依法治校意识等维度促进乌鲁木齐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乌鲁木齐;职业教育
摘 要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中,“高水平”目标的内涵是特色化的高水平、动态化的高水平、全员化的高水平、国际化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卓越双师型教师队伍;突出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分工,提升国际化水平。  关
摘 要 职业学校与小微企业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常州市小微企业众多,职业学校为小微企业服务可以解决常州市制造类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人员短缺、技术人员培训不足等难题。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为小微企业短期培养机器人技术人员实践中,从培养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考核形式等方面构建小微企业短期技术人员培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课程设置灵活、导师选派灵活和学制短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取得较好
摘 要 当前,以职业院校为核心的狭义职业教育已经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应建立广义视阈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融合沟通的终身学习机制,而自学考试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天津自学考试机构不仅通过课程设置、学分互认、相互衔接等方式与技工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还通过合作考试项目、组织开展“蓝领双证”工程等与行业企业进行沟通衔接。  关键词 广义视
摘 要 《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参照《悉尼协议》开展了课程改革实践。通过构建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前后的博弈模型,对比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预期效用,论证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效果评价的有效性,进而分析影响教师和高职院校收益的因素,归纳学生参与课程改革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议:完善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提高高职院校
摘 要 “3 3”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是江苏省教育厅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有益尝试。针对项目实施七年来的成效,以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3 3”衔接项目为例,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经验得失,提出未来实现“3 3”中高职衔接项目有效开展的建议:组建省级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指导委员会;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标准;构建中高职衔接的